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3)
2023(1836)
2022(1472)
2021(1453)
2020(1128)
2019(2740)
2018(2743)
2017(5151)
2016(2776)
2015(3203)
2014(3315)
2013(3139)
2012(3000)
2011(2972)
2010(2991)
2009(2806)
2008(2837)
2007(2538)
2006(2344)
2005(2251)
作者
(7733)
(6512)
(6495)
(6142)
(4342)
(3095)
(2813)
(2552)
(2511)
(2334)
(2142)
(2139)
(2106)
(2086)
(2055)
(2053)
(1865)
(1865)
(1833)
(1748)
(1743)
(1619)
(1537)
(1463)
(1445)
(1437)
(1430)
(1326)
(1321)
(1288)
学科
(14336)
经济(14319)
管理(7270)
方法(7197)
(5924)
企业(5924)
(5912)
数学(5488)
数学方法(5414)
理论(4534)
(4264)
中国(3331)
教育(2885)
业经(2876)
(2678)
(2662)
(2306)
金融(2305)
(2260)
(2221)
贸易(2220)
(2129)
(2058)
银行(2058)
(1997)
经济学(1989)
(1957)
市场(1728)
(1697)
经济理论(1668)
机构
大学(46484)
学院(43444)
(18717)
经济(18336)
管理(15384)
研究(14941)
理学(13475)
理学院(13276)
管理学(13032)
管理学院(12921)
中国(10663)
(10007)
(9244)
科学(8388)
(7838)
师范(7796)
财经(7454)
(7178)
(6817)
经济学(6690)
师范大学(6587)
北京(6490)
研究所(6483)
中心(6369)
(6286)
教育(6222)
经济学院(5947)
财经大学(5712)
(5233)
(4856)
基金
项目(26418)
科学(21382)
研究(20574)
基金(19791)
(16789)
国家(16615)
科学基金(14206)
社会(13520)
社会科(12759)
社会科学(12758)
教育(10710)
基金项目(9771)
(9255)
(8590)
资助(8440)
自然(8406)
编号(8238)
自然科(8214)
自然科学(8212)
自然科学基金(8073)
成果(7908)
(6680)
重点(6317)
课题(6222)
教育部(6102)
(5729)
国家社会(5667)
人文(5487)
大学(5438)
(5375)
期刊
(20468)
经济(20468)
研究(15965)
教育(9845)
中国(8027)
(7090)
学报(6225)
管理(6187)
科学(5683)
大学(5077)
学学(4528)
财经(4191)
技术(3990)
(3865)
(3662)
经济研究(3477)
(3459)
金融(3459)
问题(2627)
农业(2574)
业经(2417)
理论(2357)
(2303)
经济学(2298)
(2255)
职业(2180)
统计(2157)
实践(2072)
(2072)
(2068)
共检索到66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谌启标  
尼尔·波兹曼关于学校批判的理论以及学校重建的主张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学校的功能。尼尔·波兹曼梳理了美国当代学校批判运动的简明历史,并提出了学校批判的具体主张。他界定了理想学校的特征,对于传统学校的叙事神话予以了批判分析,提出了理想学校的全新叙事神话,并指出重建教学活动,重建学校的设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昆树  
学生学校生活由认知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构成,其品质之高低不仅对学生,对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皆可谓影响重大而深远。然而,从现实情形来看,当前学生学校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认知生活功利化、社会生活个体化、精神生活虚无化等问题。因此,需要重建学生学校生活,具体包括建立基于正义原则的学校制度、开展基于友爱原则的学校活动和营造基于超越原则的学校氛围。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刚  徐国兴  林琦  史可媛  
国际教师专业学习受“过程—结果”线性论、理论应用型等“树状思维”的宰制,集中表现为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困境。德勒兹后批判人文主义理论提出的聚集、块茎思维与线喻理论为重构教师专业学习思维与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打破教师专业学习的二元对立、静止、割裂的思维模式,寻求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多元化、异质性。教师专业学习因此面临三方面的视角转变:在本体论层面,教师专业学习被视为一种涉及多种要素的、高度中介的“人类共存主义”活动;教师专业学习活动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生成,具有政治性和情境性特征;规避克分子线的束缚,运用分子线和逃逸线进行教学活动创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云虎  
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现代课程与教学制度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它依赖于一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作知识支撑,成绩排名是这种知识逻辑的实践展开,它们本质上是同谋的关系。成绩排名有知识依据,但陷于悖论,交织着当下教育的种种矛盾。革除成绩排名的弊端,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评价模式,但更要反思其知识基础。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课程与教学制度设计探究新的知识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庆  李春霞  
贝尔·胡克斯的批判课程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她以批判教育学、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人间佛学等为理论来源,对课程价值、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研究方法提出了独到见解,在丰富当代课程研究话语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孟伟  陈晓端  
阿普尔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理论阐明教育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政治问题,认为学校也有自主的文化动力,教师和学生会形成学校内部的反抗力量,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他们通过创造性活动经常反抗占支配地位的"合法化知识"。阿普尔还追求将教育的乌托邦变成主体解放、教育民主、社会公正的现实,这些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他的批判教育学思想也存在泛意识形态、社会宿命论、去效率化的理论局限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既不能简单用于指导中国改革实践,更不宜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来源之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松林  王静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把理论系统的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主张科学知识依靠人的批判理性而发展,猜测和反驳成为学术的基本方法。其所具有的学术创新功能是:信奉怀疑与批判是研究过程的本质,消解迷信学术权威的教条主义,还原人人都是研究主体的学术生态环境;其所引发的学术价值取向是:实用与创新是学术的逻辑起点,学术自觉与学者自立是学术的基本人格,“批判问题”与“容忍错误”是学术的基本范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万冬冬  
克沃尔通过对资本的生态批判,揭示了资本是自然的最大敌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病态的社会。为了消除资本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解构资本的扩张逻辑,建立一个超越资本的生态健全的社会。克沃尔从生态视角对资本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万冬冬  
克沃尔通过对资本的生态批判,揭示了资本是自然的最大敌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病态的社会。为了消除资本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解构资本的扩张逻辑,建立一个超越资本的生态健全的社会。克沃尔从生态视角对资本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