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0)
- 2023(3887)
- 2022(3150)
- 2021(3089)
- 2020(2476)
- 2019(5488)
- 2018(5190)
- 2017(9829)
- 2016(5324)
- 2015(5953)
- 2014(5992)
- 2013(5506)
- 2012(5133)
- 2011(4883)
- 2010(4969)
- 2009(4868)
- 2008(4991)
- 2007(4512)
- 2006(4090)
- 2005(4027)
- 学科
- 济(21482)
- 经济(21416)
- 管理(18160)
- 业(15334)
- 企(14689)
- 企业(14689)
- 方法(8378)
- 制(7672)
- 财(7123)
- 学(6250)
- 理论(5988)
- 数学(5886)
- 体(5865)
- 数学方法(5789)
- 业经(5737)
- 中国(5712)
- 农(5546)
- 体制(4958)
- 融(4135)
- 金融(4135)
- 务(4120)
- 财务(4111)
- 银(4104)
- 财务管理(4102)
- 银行(4102)
- 企业财务(3998)
- 行(3965)
- 和(3927)
- 教育(3910)
- 划(3597)
- 机构
- 大学(83338)
- 学院(80172)
- 济(32640)
- 经济(31932)
- 管理(30423)
- 研究(26960)
- 理学(26270)
- 理学院(25980)
- 管理学(25607)
- 管理学院(25437)
- 中国(20743)
- 财(18715)
- 京(17325)
- 财经(14483)
- 科学(14261)
- 经(13109)
- 所(12449)
- 中心(12086)
- 江(11540)
- 范(11278)
- 师范(11218)
- 经济学(11140)
- 研究所(11067)
- 北京(11017)
- 财经大学(10820)
- 院(9911)
- 经济学院(9749)
- 师范大学(9331)
- 农(9284)
- 州(9209)
- 基金
- 项目(50347)
- 科学(40283)
- 研究(39224)
- 基金(37575)
- 家(32253)
- 国家(31971)
- 科学基金(27412)
- 社会(26733)
- 社会科(25062)
- 社会科学(25055)
- 基金项目(19230)
- 教育(18407)
- 省(17771)
- 编号(15810)
- 自然(15774)
- 划(15560)
- 自然科(15357)
- 自然科学(15352)
- 自然科学基金(15101)
- 成果(14541)
- 资助(14468)
- 部(12246)
- 制(11901)
- 重点(11688)
- 国家社会(11375)
- 课题(11031)
- 教育部(11009)
- 性(10787)
- 人文(10370)
- 创(10280)
共检索到121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丰龙 刘云刚
目前国内外对尺度及尺度政治的讨论十分热烈。本文在整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主体与结构视角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尺度政治理论框架,指出政治过程和权力结构的尺度化是尺度政治的前提,尺度重构是尺度政治的核心机制,权力关系重构是尺度政治的目的和结果。具体而言,尺度化涉及物质空间、组织空间和表达空间的大小、层级、范围等结构关系;尺度重构包含由尺度上推、下推、重组,以及上述不同尺度形式构成的3×3矩阵;不同政治主体会采用特定尺度重构策略改变权力关系,并造成一系列尺度关系和合法性的悖论。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西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悦 谭雪兰 蒋凌霄 李印齐 周舟 余航菱
文章针对乡村贫困的概念内涵、测度体系、影响因素及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从县域—村域—农户三个尺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后脱贫时代”乡村贫困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贫困是一个复杂、综合的概念,具有多维性与多尺度性,可以从外部扰动、内部结构、构成维度、层级尺度与贫困主体等方面作进一步阐述。(2)测度体系作为乡村贫困研究的工具与基础,可分为尺度确定与测度流程两个部分,在具体实例研究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多种类型数据与方法融合的组合式研究。(3)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乡村贫困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各因素的作用机制与表现形式随空间尺度与贫困主体发生转变,可以通过地理资本与生计资本两个方面反映各因素对县域、村域、农户的作用大小、方向与程度。(4)在分析乡村贫困的概念内涵、测度体系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多尺度乡村贫困视角探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具体包括重视乡村发展,加大乡村振兴的推动力;立足村域特色,挖掘乡村振兴的内生力;保障个体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彦威 刘天宝 塔娜
中国城市转型面临多尺度的空间重构,从社区、中心城市到都市区、城市群等不同空间尺度。一方面,每个尺度上的空间组织特征及居民行为模式彻底改变;另一方面,一系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问题出现并累积。面对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和新问题,需要依托行为研究,梳理多尺度城市空间的概念体系,揭示其形成机理,判断其环境响应,并以低碳和和谐城市为导向,提出规划策略。具体内容包括:整合GPS、手机、网络、问卷和访谈等多种行为数据,建立中国城市多时空尺度居民行为数据库;分析城市、都市区和城市群尺度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和居民行为特征,创建基于个体行为的中国城市空间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解析多尺度城市空间组织及居民行为模式与社会矛盾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 林昕 张永翔 孙强强 孙亚楠 孙丹峰
面向SDG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和我国城市体检及国土空间统一治理的内在需求,开展城市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可持续管理研究。基于系统辨析和梳理“城市可持续性”相关概念,借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韧性分析、城市土地系统转型等相关理论,识别城市系统协同演化主体,构建多尺度城市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以人地互馈作用为驱动,以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转型为连接社会-生态系统互馈网络的“桥梁”,以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时空耦合格局-过程为系统可持续演化路径的表征;该框架有机整合了多尺度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的反馈关系,提升了对复杂自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科学研究及管理实际,围绕提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阐述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展的科学研究问题和管理实践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梅 杨军 丛建辉
通过对不同尺度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结合中国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研究实践基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构建中国多尺度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框架体系:(1)目标层面:促进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工作同不同尺度区域政府二氧化碳强度目标考核、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碳市场建设等工作对接,减少数据获取成本和不确定性。(2)核算层面:根据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主体的一般性和差异性特点,确定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构建国家、地方、企业多尺度管理层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3)应用层面:促进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数据的公开发布使用,
关键词:
多尺度 温室气体统计核算 框架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唐世平
作为一种理解人类社会实践的工具,国际政治理论已经成为学者们理解国际政治的必要分析框架。众多的文章或者书籍总体上来说不外乎是试图证明或者推翻一个理论(或其中的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编者按: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本刊推出"怎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敬请关注。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 思政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铭 汤晋
本文聚焦高铁站点如何影响城镇密集地区区域城市格局演化这一研究命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从整合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展开研究,有助于深层次地揭示高铁站点影响下的区域城市格局演化机理。论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在城镇密集地区,高铁站点在城市尺度和区域尺度内的综合可达性与高铁影响下的区域城市格局演化特征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积极效应的产生还依赖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为验证这一假设,本文拟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文章提出了两个有待验证的结论:(1)城市规模、高铁网络地位和站点区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缪子梅
思政教师的任职资格选拔和资格年检都必须厉行全方位的政治素质考察制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厚实的实践性知识,以免课程的枯燥化和教学过程的说教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理论前瞻能力、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智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蔚然成风,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进一步发挥改革创新对思政课建设的驱动和引领作用,应当把握好社会问题呈现的向度、西方理论引介的角度、案例故事使用的精度、话语方式转换的幅度、信息技术应用的准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深度。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实效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一飞 丁日佳
通过IT外包,企业可以主抓信息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将非核心、现有人力无法承担、自主执行资金投入回报差的工作以购买外部专业服务的方式完成。但是,IT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级引擎,外包要把握怎样的尺度与原则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青 朱海伦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种新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当前劳动力供给远远高于需求,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工资水平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更具有政治学价值。文章试图从政治学的角度,基于协商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机制能否真正地起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协商政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坤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亟待革新和修订,以利于及时、全面准确地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及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落实于"两课"教学实践中,这是其所肩负的一项根本且紧迫的政治任务。为此而建议,大幅度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2018年新宪法等内容的覆盖面和所占比,在2018新版教材基础上,另设置独立的教学环节,实施专题化教学;积极回应新兴传媒平台介入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生活与教育所造成的新挑战,善于夺取、转化和利用新兴传播介质或平台,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创新感和吸引力,把新时代正确思想政治能量迅速传导于青年学生。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晓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芳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作为判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也相应更新迭代,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日趋丰富多样,现有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很难完全适应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急需进行变革和探索。通过过程理论的视角和方法,分析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缺少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变迁、教学评估主体、教学中长期发展应有关照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