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4)
2023(13720)
2022(11082)
2021(10159)
2020(8386)
2019(18553)
2018(18550)
2017(35191)
2016(19250)
2015(21287)
2014(20652)
2013(19600)
2012(17250)
2011(15333)
2010(15472)
2009(14396)
2008(13799)
2007(12080)
2006(10519)
2005(9256)
作者
(56145)
(47051)
(46643)
(44310)
(29898)
(22581)
(20928)
(18221)
(17923)
(16549)
(16081)
(15897)
(15050)
(14619)
(14482)
(14410)
(14100)
(13945)
(13603)
(13530)
(11833)
(11548)
(11487)
(10770)
(10623)
(10496)
(10357)
(10223)
(9430)
(9412)
学科
(73966)
经济(73880)
管理(51247)
(49384)
(39403)
企业(39403)
方法(33752)
数学(29963)
数学方法(29341)
(22973)
中国(20781)
业经(17909)
(16939)
(16866)
农业(15295)
(14751)
贸易(14746)
(14333)
地方(13357)
(12811)
理论(12586)
环境(11361)
技术(11127)
(10857)
银行(10800)
(10310)
金融(10307)
(10279)
(10258)
(10228)
机构
学院(268140)
大学(265445)
(102121)
经济(100047)
管理(99816)
研究(90329)
理学(87357)
理学院(86324)
管理学(84141)
管理学院(83712)
中国(66605)
科学(60670)
(55927)
(53476)
(46970)
业大(46076)
(44555)
研究所(43506)
农业(42512)
中心(40365)
(39763)
财经(36291)
(35631)
师范(35141)
北京(34085)
(33059)
(33014)
(31463)
经济学(30990)
技术(30067)
基金
项目(189383)
科学(148247)
基金(137332)
研究(130537)
(123632)
国家(122667)
科学基金(104008)
社会(82826)
社会科(78500)
社会科学(78475)
(75190)
基金项目(72449)
自然(70344)
自然科(68802)
自然科学(68779)
自然科学基金(67498)
(64067)
教育(60898)
资助(55888)
编号(52331)
重点(43467)
(40540)
成果(40276)
(40028)
(39489)
计划(37087)
科研(37060)
创新(36995)
课题(36489)
国家社会(34532)
期刊
(109330)
经济(109330)
研究(69923)
学报(50186)
中国(49582)
(49230)
科学(44890)
大学(36904)
管理(35502)
学学(35283)
农业(33583)
(32935)
教育(28066)
技术(22376)
(20689)
金融(20689)
业经(20385)
经济研究(18711)
(17906)
财经(16971)
(14989)
(14561)
问题(14340)
业大(14025)
科技(13476)
统计(13404)
资源(13127)
商业(12898)
(12728)
技术经济(12195)
共检索到378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孟新飞   林耿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的“半工半耕”家庭分工模式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以放弃老人农业为特征的“半耕”弱化,以及返乡就业压力和风险下的“半工”非正规化。农户家庭在参与城镇化的行为决策中,正从以经济收益为考量的方式转向以后代教育为导向的家庭分工新方式。就近城镇化正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但新“半工半耕”模式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该模式的健康引导,对于探索本土化的内发型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萍  
当前以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势不可挡。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呈现出多维化特点。就就地城镇化推进来说,遭遇了方式粗放、动力不足、要素资源瓶颈、保障措施滞后、管理体制不匹配等诸多问题,期望通过统一认识、科学规划、创新制度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就地城镇化建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珂  王守清  张子龙  赵丽坤  
PPP产业基金有助于实现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与市场投资需求的对接,为新型城镇化提供资金和管理上的支持。基于我国PPP项目融资现状,分析PPP产业基金的设立意义;然后通过对PPP项目融资特点和产业基金运作一般模式的分析比较,对PPP产业基金的设立形式、募集对象、投资对象、退出方式、运作模式中的主要步骤等进行探讨,为我国推广PPP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小平  柴铎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提高城镇用地效率、完善城镇功能、推动城镇转型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城镇建设用地整治——城市土地整治,将成为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以及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但我国城市土地整治在理论研究、技术规范、组织运作及相关政策等方面与新要求相比明显滞后。有必要系统梳理城市土地整治的由来、发展、内涵及其模式,以期对城市土地整治向纵深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玲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近年来的一大发展战略规划。新型城镇化最为关键的是人的城镇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市场规模增大。因此,农产品的供应和销售成为新形势下值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传统农产品销售因为中间环节多,致使流通效率低下、销售成本较高,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实现。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产销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户采用产销对接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社区支持农业、农业观光采摘、农产品平价等直销模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高效地销售农产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我国以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当前农村急剧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的人口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需求建立了内在的关联性。城镇化建设既形成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集中表达机制,同时也为传统家庭供给模式向社会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政府主导、家庭先行和多元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成为基于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政策部门有必要从筹资、规划、递送、管理等层面推动农村养老模式转型与新模式建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栋  万碧玉  赵文吉  杨振宇  李玲玲  曹余  
当前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围绕这个题目,国家从各个层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背景与趋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入微城市的概念,进而分析微城市的要素及内涵,提出微城市的典型模型,探索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从一个微小的单元建设出发,由这些理想的单元最终汇聚成理想的"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空间组织合理有序地演进。分析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比了未来国内外微城市的发展特点,结果可供政府决策层、城市规划领域、城市建设部门参考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栋  万碧玉  赵文吉  杨振宇  李玲玲  曹余  
当前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围绕这个题目,国家从各个层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背景与趋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入微城市的概念,进而分析微城市的要素及内涵,提出微城市的典型模型,探索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从一个微小的单元建设出发,由这些理想的单元最终汇聚成理想的"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空间组织合理有序地演进。分析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比了未来国内外微城市的发展特点,结果可供政府决策层、城市规划领域、城市建设部门参考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书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现状;利用人口—耕地模型对中国耕地的中长期变化进行了预测;利用模型对各项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预测;对耕地的各项变更进行了预测。主要结论有耕地减少速度近中期较快,长期转缓;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的数量取决于总人口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建设占地将成为未来耕地减少的主要项目。提出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土地普查和管理制度,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郊农业的土地生产效率,提高耕地的质量水平,加强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爱民  
基于全国第六次普查数据研究我国31个省(市、区)和288个地级以上城市半城镇化特点、形成机制以及解决路径。研究表明:全国8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半城镇化现象,且高常住人口城镇化往往伴随高半城镇化和低户籍人口城镇化。半城镇化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加重的趋势,华南地区半城镇化程度最高,东北、西南最低。东部地区以高、中度半城镇化为主,中部地区以中、低半城镇化为主,西部地区以低、中度半城镇化为主。随着城镇常住人口的增加,半城镇化程度由轻向重转变。省会以上城市中,半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广州、乌鲁木齐。非省会城市中,半城镇化程度最高的是深圳,其次是东莞。半城镇化最低、户籍人口城镇化最高的地级市为伊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杜嫣  
文章梳理了苏南古镇形成及演变的经过与特点,分析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和要求,将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框架中,提出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即"旅游先导、核心保护、产业升级、生态平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阮骋  陈梦鑫  
相比不具有可持续性且容易带来极大不公平的土地征收与出让等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即"土地流转",能调动农民自主性,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新型城镇化进展。"土地流转"有着不可替代的经济效率优势,同时,政策中注重收益分配体现了公平原则,符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要求。本文通过效率与公平两个切入角度,基于福利经济学,以成都土地流转模式为中心,以温江区万春镇调研结果为依据,研究"土地流转"政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作用。针对万春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指出可通过明晰产权与相关法制建设、加强对有关政策执行部门的监管与加强建立有效的收益分配机制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侯蒙  
以城镇化为研究背景,从我国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相互关系入手,截取1980年~2013年32个观测年份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物流业发展与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的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3个变量在研究时段中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业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率的提高短期内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这表明我国物流业本身并未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基于此,提出了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战略路径选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鞠蕾  
阐述"互联网+PPP"运作模式的内涵,基于SWOT战略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互联网+PPP"运作模式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并分别形成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的四象限战略矩阵,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互联网+PPP"运作模式的战略规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宁宁  李国锋  袁王月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变迁可以看作是原有的行政力量在稳定的前提下有序退出,而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其他主体有序进入,并形成"遵从"导向下符合社会效率和各方利益的系列制度演化活动,这个过程受到乡村社区中面临的行政压力,社区自身的利益基础水平以及社区内部的社会结构状况的综合影响。本文回溯了不同农村社区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治理模式状况,利用多案例比较的方法,将相应治理机制的制度选择概括为代理型自治、竞争型自治、操作型自治、行政供给四种模式,为如何整合农村社区管理秩序,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实施效果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