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7)
2023(12137)
2022(9586)
2021(9080)
2020(7462)
2019(16892)
2018(16825)
2017(33086)
2016(17533)
2015(19447)
2014(19259)
2013(18572)
2012(16534)
2011(14482)
2010(14081)
2009(12622)
2008(11879)
2007(10408)
2006(9012)
2005(7735)
作者
(45845)
(39150)
(38510)
(36676)
(24335)
(18573)
(17398)
(15283)
(14946)
(13480)
(13149)
(13098)
(11942)
(11910)
(11889)
(11572)
(11442)
(11403)
(11314)
(10977)
(9366)
(9366)
(9336)
(9188)
(8791)
(8722)
(8482)
(8220)
(7716)
(7701)
学科
(74739)
经济(74654)
(55074)
(47099)
管理(44571)
(33776)
企业(33776)
方法(31342)
农业(31091)
数学(28486)
数学方法(28143)
业经(21093)
中国(20286)
(16823)
地方(16618)
(13660)
(12850)
(12186)
贸易(12181)
(11870)
技术(11157)
(10667)
农业经济(10619)
环境(10471)
发展(10457)
(10447)
(10402)
(10316)
(9859)
(9857)
机构
学院(235383)
大学(229415)
(101307)
经济(99520)
管理(95697)
理学(83958)
理学院(83198)
管理学(81755)
管理学院(81329)
研究(73028)
中国(57298)
(54371)
(46384)
科学(43269)
(42508)
农业(41225)
业大(40012)
中心(37442)
(35072)
财经(34700)
(33953)
(32067)
研究所(30916)
经济学(30904)
(29827)
师范(29566)
经济管理(28454)
经济学院(28180)
北京(27572)
(27492)
基金
项目(169173)
科学(135680)
研究(126918)
基金(124790)
(107286)
国家(106308)
科学基金(93715)
社会(83723)
社会科(79148)
社会科学(79130)
基金项目(67043)
(67010)
自然(59061)
自然科(57738)
自然科学(57726)
教育(57310)
自然科学基金(56692)
(54964)
编号(52504)
资助(48917)
成果(39551)
(38041)
(37715)
重点(37132)
(35922)
国家社会(35312)
课题(34343)
创新(33563)
人文(32917)
(32842)
期刊
(111064)
经济(111064)
研究(62965)
(58201)
中国(45429)
农业(39436)
学报(33112)
科学(32233)
(31226)
管理(30851)
大学(27458)
学学(26336)
业经(25515)
(23619)
金融(23619)
技术(21456)
教育(21377)
(18420)
问题(16845)
财经(16274)
经济研究(15332)
农村(14571)
(14571)
农业经济(14195)
(13971)
(12511)
世界(12503)
经济问题(11854)
资源(11611)
技术经济(11213)
共检索到336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洪名勇  
"三个1亿人"提倡的就近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否可行取决于农民工是否具备就近城镇化意愿。本文基于务工距离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以欠发达地区贵州省贵阳市1 026份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使用OprObit模型和pSM模型,分析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务工距离显著影响个体的留城意愿,当务工距离越远时,农民工的留城意愿相应越低,这一结论在克服选择性偏差后依然成立。务工距离也对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务工距离越远农民工越不大可能实现家庭式迁移和城市稳定定居。研究阐明了支持就近城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尊重农民工主观留城意愿、重点关注原户籍地与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谢勇  李放  
农民工城镇化的实现至少要求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城镇化意愿,二是具有城镇化能力。而城镇化实现的路径应当是分层的。本文在研究这一路径时,采用了意愿与预期匹配这一较为新颖的方式,分析各种城镇化意愿的预期实现率。研究发现,农民工城镇化呈现出强意愿和低预期的对立,且城镇化层次越高,实现预期越低。对农民工在不同层级城镇的生活消费能力、住房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过高的城镇化成本所导致的低城镇化能力是城镇化预期较低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农民工城镇化的最大阻力。这一结论对指导中国农民工分层有序地实现城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门丹  齐小兵  
引导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如何让农村人口愿意迁移到城镇以及农村人口如何在城镇定居下来。我国回流农民工规模庞大,与纯农业家庭以及农民工家庭相比在主观意愿上更愿意在城镇居住,并且拥有相应的城镇生活经验与技能。将回流农民工设定为推动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的优先选择,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门丹  齐小兵  
引导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如何让农村人口愿意迁移到城镇以及农村人口如何在城镇定居下来。我国回流农民工规模庞大,与纯农业家庭以及农民工家庭相比在主观意愿上更愿意在城镇居住,并且拥有相应的城镇生活经验与技能。将回流农民工设定为推动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的优先选择,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蕾  李放  
从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表现入手,探讨婚姻状况对城镇化意愿代际差异形成的贡献。基于经济理性假设构建农民工城镇化分层决策模型,并建立多个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两个假说:一是已婚农民工城镇化决策更符合经济理性;二是城镇中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拉力,而农村中对农民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阻力,城乡社会制度共同影响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决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4)在转为非农户口这一问题上,80前与80后农民工不存在显著区别。由此作者认为,推进城镇化的优选之路是"常住化城镇化"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应给予进城的"80前"与"80后"同等重要的政策关注。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而不是强化户籍的制度区隔功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顾东东  杜海峰  王琦  
基于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与社会调查,调整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指标,优化相应测算模型;选取河南省三个不同发展程度的中小城市,利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分类法,使用年鉴、公报数据测算得到农民工市民化年度人均总成本分别为4.10、5.53、6.31万元。分析发现:就地就近城镇化不同于异地城镇化,就地就近城镇化下农民工市民化总成本更低、外部成本更高,政府、企业和个人分担的成本金额变化较大;城市发展程度越高,总成本越低;政府不仅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推动者,更是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欠发达地区面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胡杰成  刘保奎  邹一南  
对全国东中西部12个省份(50城50县50镇)的12291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了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农民工落户意愿的不同。分区域看,北上广深农民工落户意愿较强,城镇生活费用和住房问题是阻碍落户的重要因素;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及天津、大连、乌鲁木齐农民工落户意愿不确定性高,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保留农村集体经济收益是提升落户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市农民工中希望在就业地落户的比例较高,制约因素是农村土地等权益和城镇收入不高;其他地级城市农民工希望在老家所在城镇落户的比例较高,城镇工作机会是影响其落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分群体看,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不确定性较强,收入提高、工作稳定、购房、子女入学是提升落户意愿的主因;长期进城农民工倾向于全家一起或只让孩子落户、在就业地或居住地落户,农村土地权益是影响落户的主因;举家迁徙农民工倾向于全家一起落户、在就业地或居住地落户,农村土地权益是影响落户的主因;老一代、非长期进城、非举家迁徙等其他农民工落户意愿较弱,主要原因是在城镇没有稳定工作。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有效增强农民工落户意愿的五项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定佳  张燕平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阶层的新生力量,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他们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社会矛盾。对贵阳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说明,当前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十分令人担忧,社会和政府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练军  
本文基于江西省1056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个体、家庭、工作、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通过卡方检验引入回归模型的14个影响因素中,土地处置方式、参加社保数量和月消费水平对市民化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城市融入次之,抚养子女数、交往对象有低显著影响,而月工资收入、参加培训次数、住房类型、社区参与和自我认同则没有对市民化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凌  冯迪  朱安琪  
农民工是我国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农民工市民化缓慢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结合西安市417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其生活满意度、个人背景、与城市居民差异和收入福利这4个因子的影响,其中生活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强,而住房、收入和工作稳定度又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降低其寻找工作的成本提高工作稳定度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提高西安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正中  
在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既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手段,又是促进社会融合的有力工具,更是个人技能提升的便捷途径。职业教育应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农民工自身特点开展适应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特点的职业教育内容培训。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职业院校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贾淑军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体现,对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利用2010年农村住户普查数据和2011年城镇农村籍常住人口普查数据,对唐山市农村居民移居和农民工转户意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受农民自身经济能力较低、农村乡土情结和各种经济利益牵绊、城镇户籍弱吸引力和经济弱吸纳力的多重影响,新的城乡反落差有所形成,致使当前农户移居意愿和农民工转户意愿不高。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应以提升进城农民社会福利的"常住人口城镇化"作为发展方向,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辅以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土地制度、惠农政策的改革跟进,鼓励并引导农民向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粟后发  
中国中西部地区“二代农民工”回到家乡的县城或市区购房是当下的普遍趋势,学界称为“就近城镇化”。对此,以往的研究多将其视为制度性阻碍或家庭策略的结果,但难以解释在制度性障碍消失后农民工返乡购房的情况。本文研究发现:“二代农民工”返乡购房更多是受乡土性“社会生活”方式(以家庭为本位,以乡土网络为依归)的影响和主动平衡不同生活需求与期待的结果。特别是家乡的乡土网络,由于可以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压抑和疏离,对他们返乡购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家庭纽带和乡土网络的联结,进城的“二代农民工”并没有脱离乡村社会,而是在“村庄-县城或市区-务工城市”频繁往返,这使得中国城镇化呈现不同于西方“拔根的城市化”(乡村的原有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被破坏殆尽)的特征。不过,由于产业基础薄弱,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就近城镇化的发展并未达到健康状态。对此,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注重将农民工视为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人”,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为资源(或加以转化),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平青  王雪  史俊熙  
本文选取农民工密集度高的餐饮服务企业为样本行业,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20余家餐饮企业中484个农民工样本的调查,分析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状况以及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对其留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两个方面的满足程度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生活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明显低于工作需求方面。通过逐步回归法,本文还分析了农民工各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对其留任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生理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月收入水平对其留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