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6)
2023(14029)
2022(12082)
2021(11413)
2020(9280)
2019(21503)
2018(21638)
2017(40043)
2016(22651)
2015(25706)
2014(26130)
2013(25239)
2012(23551)
2011(21417)
2010(21777)
2009(19403)
2008(18657)
2007(16532)
2006(14763)
2005(13286)
作者
(64655)
(53337)
(53084)
(50346)
(34091)
(25638)
(24159)
(21127)
(20617)
(19242)
(18292)
(18031)
(17061)
(16924)
(16540)
(16375)
(16018)
(15871)
(15264)
(15253)
(13510)
(13382)
(12791)
(12175)
(12083)
(11961)
(11907)
(11829)
(10817)
(10632)
学科
(88185)
经济(88097)
管理(57349)
(55312)
(43834)
企业(43834)
方法(35320)
中国(32200)
数学(30110)
数学方法(29751)
(24939)
地方(23974)
教育(23330)
(20702)
业经(20484)
(18836)
理论(17431)
农业(17079)
(15904)
技术(15194)
(15183)
贸易(15170)
(14940)
(14622)
(14257)
环境(14181)
(13997)
银行(13955)
(13688)
金融(13687)
机构
大学(316342)
学院(312685)
管理(119028)
(118171)
经济(115144)
研究(112455)
理学(102084)
理学院(100812)
管理学(99033)
管理学院(98445)
中国(78406)
(70843)
科学(69488)
(57147)
(52952)
研究所(51982)
(51661)
师范(51276)
中心(49548)
(49332)
(47812)
北京(46283)
业大(45202)
财经(41859)
师范大学(41802)
(40774)
教育(40411)
(39023)
农业(38100)
(38036)
基金
项目(209701)
科学(165216)
研究(160531)
基金(147242)
(127178)
国家(125914)
科学基金(107317)
社会(97351)
社会科(91910)
社会科学(91888)
(83874)
教育(79078)
基金项目(78003)
(71893)
编号(68447)
自然(68306)
自然科(66662)
自然科学(66646)
自然科学基金(65413)
资助(60298)
成果(57937)
课题(50043)
(49099)
重点(47934)
(46888)
(43676)
项目编号(41528)
(40537)
教育部(40461)
创新(40331)
期刊
(136972)
经济(136972)
研究(102814)
中国(73309)
教育(65748)
学报(47282)
(45409)
科学(44396)
管理(44109)
(37345)
大学(36538)
学学(32694)
农业(32186)
技术(30743)
(26348)
金融(26348)
业经(23134)
经济研究(20832)
财经(19615)
图书(18805)
问题(17203)
(16699)
(16434)
职业(16184)
科技(15111)
理论(14995)
(14929)
论坛(14929)
(14759)
技术经济(14304)
共检索到479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国有  
引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 ,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 ?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 ,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 ,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 ,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岚  吕朝晖  
将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改革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后,笔者试图阐述不同历史阶段韩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改革的动因与重点,分析其以“三元制”为核心的结构特征,揭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近几年的改革趋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世明  章仁彪  
作者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多种需求出发 ,谈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多模式趋向 ,包括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招考方式的多样化、培养类型的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培养经费和学位论文形式的多样化等。作者还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离不开对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宁  赵蒙成  
"互联网+职业教育"本质上是教育与产业的跨界融合,是价值体系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孵化出的一种新生态,目前业已成为职教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2015—2017年"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其研究视域集中于内涵特征、内容逻辑、建设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但也存在泛在描述、层次较浅、结论尚待突破等一些问题,在深度反思的基础上架构"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框架、战略机制以及愿景蓝图,以期为未来研究有所启发与帮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程亮  
21世纪初叶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变化态势:方法论意义上的复杂科学已越来越多地影响教育的研究乃至对教育的基本看法;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对象;专业界限模糊现象既存在于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分界之间,也存在于教育学研究从业者之中;教育理论界热情直面教育实践;本土立场正逐渐回归教育学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冯建军一《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瑞士教育学家胡森指出,教育研究在本世纪经历了两种范式间的冲突。“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永刚  
当前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绝大部分博士毕业生选择了签约就业,继续深造的比例有所提高。与国外相比,我国博士毕业生在学术和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向上流动的比例偏低,流向非高校的各类事业单位的比例较高,流向工业部门的比例虽不高但流速较快。博士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呈现出以属地为圆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和态势。博士人才的环流过程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为博士人才净流入地,中部地区承担着同时向东部和西部地区高校输出优秀生源的角色,博士人才回流的比例较低。我国大学应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提升学术职业的吸引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在学术内外部门从事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中部省份应主动招揽区域科教中心溢出的博士毕业生,积极联络和吸纳本省籍博士毕业生回流就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军男   杨颉  
围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面向2035的规模预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针对48个人口、经济、科技、社会与教育发展情况不同的国家进行研究生教育相关核心指标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强度与高等教育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均与研究生教育规模之间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其中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强度与高等教育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回归分析预测,到2035年我国研究生普及率为6.6‰—9.0‰。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演进动态及产业升级转型的挑战,我国研究生教育需在合理扩大规模的同时对内容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渡帆  朱德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研究者围绕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了多元而立体的探索。其中,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经济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研究、职业教育国别经验研究、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研究最具活力的领域。就研究特质而言,相关研究更注重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中生成问题,更关注职业教育的宏观价值,也形成了以“板块内容”为主的研究生态。展望未来,研究者一要促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双向发力,二要助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统一协调,三要注重板块研究与系统研究的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牟智佳  俞显  
人工智能、学习分析与教育大数据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学习评价由数字化的学习测评走向数据化的智能测评。从智能测评技术发展视角对国内外相关平台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智能测评平台存在测评目的异化、测评数据采集单一、测评分析缺乏深度、测评结果可视化水平低和测评反馈智能化薄弱五方面问题。本文从智能测评研究视角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内容分析,把握研究态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智能测评发展的理论与技术趋向、目标导向进行阐释;最后提出智能测评服务模式,即以支持个性化学习为目标导向,以基于学习能力的学习练习智能匹配、基于内容掌握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基于活动参与的个性优势识别以及基于测评结果的知识地图描绘为服务支持,为将来智能测评发展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莹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把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列为我国六大教育发展任务。我国继续教育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虽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社会多元参与的,包涵学历提升、职业岗位培训、生活丰富等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单仍存在顶层规划设计缺失、质量参差不齐认可度不高以及社会适应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将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索本土化发展道路,迈向资源建设走向公平化、优质化,治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质量评价走向标准化,教育教学走向现代化网络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虹  张武升  
"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和新锐,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教育",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掌握"互联网+教育"的领先权和主动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富  
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大数据时代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与传统工业化时代不同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获得产业认同,在激烈的人才培养竞争中获得发展的先机。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世界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探索了国外高职教育的改革实践,进而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可行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风  冯增俊  
试析当代世界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向王学风冯增俊比较教育学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发展,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对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新世纪来临之际,不断涌现的高新科技浪潮,以及由此推动的更加激烈的人类社会变革和所引发的崭新的教育实践,都向比较教育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