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9)
- 2023(7119)
- 2022(5854)
- 2021(5588)
- 2020(4403)
- 2019(9966)
- 2018(9776)
- 2017(19337)
- 2016(10626)
- 2015(11589)
- 2014(11393)
- 2013(11231)
- 2012(10554)
- 2011(9641)
- 2010(9977)
- 2009(9286)
- 2008(9106)
- 2007(8651)
- 2006(8040)
- 2005(7097)
- 学科
- 农(49084)
- 济(45049)
- 经济(45010)
- 业(39591)
- 农业(32714)
- 管理(25460)
- 企(18071)
- 企业(18071)
- 业经(16505)
- 中国(13566)
- 农业经济(12356)
- 方法(12254)
- 策(11699)
- 财(11522)
- 地方(11172)
- 数学(11153)
- 数学方法(10999)
- 制(10818)
- 发(10027)
- 及其(9794)
- 村(9540)
- 农村(9522)
- 政策(9353)
- 劳(9340)
- 劳动(9323)
- 方针(9022)
- 发展(8632)
- 展(8623)
- 述(8523)
- 阐(8522)
- 机构
- 学院(150751)
- 大学(142589)
- 济(67621)
- 经济(66268)
- 管理(59656)
- 研究(51888)
- 理学(51370)
- 理学院(50933)
- 管理学(50252)
- 管理学院(49976)
- 农(46168)
- 中国(42612)
- 农业(34614)
- 财(29538)
- 科学(29434)
- 京(28623)
- 业大(28065)
- 所(25873)
- 中心(25435)
- 江(24622)
- 研究所(23061)
- 财经(22262)
- 农业大学(20925)
- 经(20289)
- 经济管理(19548)
- 范(19307)
- 师范(19188)
- 省(18973)
- 经济学(18913)
- 州(18796)
- 基金
- 项目(96675)
- 科学(76924)
- 研究(76471)
- 基金(69719)
- 家(59389)
- 国家(58708)
- 科学基金(50554)
- 社会(49651)
- 社会科(46618)
- 社会科学(46611)
- 省(39164)
- 基金项目(36494)
- 编号(33698)
- 教育(32768)
- 划(31191)
- 自然(29982)
- 自然科(29241)
- 自然科学(29236)
- 自然科学基金(28719)
- 农(28155)
- 资助(27576)
- 成果(27457)
- 发(22913)
- 课题(21942)
- 部(21916)
- 重点(20775)
- 性(20437)
- 国家社会(20229)
- 制(20101)
- 创(19772)
共检索到23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志成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于志成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一)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军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英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城市许多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海军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城乡劳动力自由转移困难、城镇就业饱和的局面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出发,运用协整模型和修正误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非农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毅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一种进步。大新县从当地情况出发,采取“就地消化”的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做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异地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方亮
目前中国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2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