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5)
- 2023(16795)
- 2022(14023)
- 2021(12819)
- 2020(10634)
- 2019(23888)
- 2018(23421)
- 2017(45601)
- 2016(24827)
- 2015(27657)
- 2014(27645)
- 2013(27336)
- 2012(24757)
- 2011(22365)
- 2010(21939)
- 2009(20107)
- 2008(19440)
- 2007(17178)
- 2006(14995)
- 2005(13115)
- 学科
- 济(105257)
- 经济(105139)
- 管理(71261)
- 业(68445)
- 企(55026)
- 企业(55026)
- 方法(48905)
- 数学(43167)
- 数学方法(42817)
- 农(28867)
- 中国(27874)
- 财(24931)
- 地方(23038)
- 业经(23010)
- 学(22009)
- 农业(19387)
- 贸(19244)
- 贸易(19235)
- 易(18565)
- 制(17436)
- 环境(16112)
- 技术(15578)
- 务(15544)
- 财务(15476)
- 财务管理(15451)
- 融(15425)
- 金融(15423)
- 理论(15301)
- 和(15112)
- 银(15014)
- 机构
- 大学(360152)
- 学院(358121)
- 济(144290)
- 管理(141680)
- 经济(141356)
- 理学(123852)
- 理学院(122471)
- 研究(120972)
- 管理学(120364)
- 管理学院(119735)
- 中国(88751)
- 科学(76729)
- 京(76100)
- 农(64225)
- 财(64092)
- 所(61115)
- 业大(57755)
- 研究所(56081)
- 中心(54255)
- 财经(52809)
- 江(51131)
- 农业(50743)
- 经(48214)
- 北京(47440)
- 范(46317)
- 师范(45777)
- 经济学(44058)
- 院(43798)
- 州(41422)
- 经济学院(40019)
- 基金
- 项目(253262)
- 科学(198833)
- 基金(185081)
- 研究(179364)
- 家(163728)
- 国家(162396)
- 科学基金(138831)
- 社会(114821)
- 社会科(108892)
- 社会科学(108865)
- 基金项目(98758)
- 省(98328)
- 自然(91916)
- 自然科(89786)
- 自然科学(89759)
- 自然科学基金(88162)
- 划(83457)
- 教育(81539)
- 资助(75610)
- 编号(71411)
- 重点(56845)
- 成果(56098)
- 部(55360)
- 发(54013)
- 创(52470)
- 创新(49032)
- 课题(48974)
- 科研(48828)
- 国家社会(47722)
- 教育部(47084)
- 期刊
- 济(153792)
- 经济(153792)
- 研究(102126)
- 学报(63231)
- 中国(63021)
- 农(57850)
- 科学(55759)
- 管理(49760)
- 大学(46898)
- 财(46064)
- 学学(44572)
- 农业(39388)
- 教育(34485)
- 融(30858)
- 金融(30858)
- 技术(28187)
- 业经(25927)
- 财经(25810)
- 经济研究(25199)
- 经(21983)
- 问题(20519)
- 业(20191)
- 科技(17938)
- 版(17403)
- 商业(17274)
- 理论(17239)
- 图书(16939)
- 技术经济(16935)
- 业大(16410)
- 资源(15696)
共检索到508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红 谭宇
就地城镇化是一种主要依靠自然的人口集聚和因地制宜的低成本等优势来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根据就地城镇化的概念内涵,以湖南省5个城市为样本,探索性地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就地城镇化与消费总量及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研究结果与传统的以人口迁徙为主导的"二元式"城镇化所造成的作用进行对比后发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居民人均消费的增长具有更为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就地城镇化率的提升,各地区居民的生存型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有更明显的下降,而发展型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有更明显的上升。该结论可为中国不同地区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以及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德昭
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影响就地城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对就地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对就地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正向影响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U型"曲线特征,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力资本的平均"门槛值"为8.63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平均"门槛值"分别为8.13年和9.17年,跨越人力资本门槛值对就地城镇化极其重要。其政策内涵在于,在就地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仅应重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提升,而且应注重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综合扶智"比"单纯输血"更加有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测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究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较高,该地区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已处于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仍处于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即绿色经济效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环境政策从不同方面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关键词:
城镇化 绿色经济效率 区域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红梅 齐帅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更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滞后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了解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现状及对未来西部城镇化发展进行预测,本文以西部区域内部城镇化质量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分析西部各省份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城镇化发展实践中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能生 李佳佳 罗富政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区域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扩展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U型关系,且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较高,部分省份已进入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还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产业结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庆斌
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47.7%,大城市的"城市病"开始凸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却吸引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探讨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蕾 魏后凯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能源消费 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凌雪
文章利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城镇化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省域居民消费率的差距在缩小,趋向于集中,并且省域居民消费率变化较为频繁,与省域城镇化率一直增加的趋势并不相同。(2)根据马尔科夫链的分析结果,相对于2000年的消费率,省域在2001—2016年的消费率存在下降的现象。(3)中国邻近省份之间的居民消费存在相互模仿和相互竞争,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效应,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和贸易依存度越高,居民消费率也越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甘小文 黄小勇 胡宾
城镇化过程对农民消费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这一观点,并对消费结构和消费数量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各项生活消费支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农民食品及其他商品支出占总生活支出的比重在慢慢下降,其他支出比重在慢慢上升;从城镇化与消费结构的关联度来看,城镇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医疗保险、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其服务、文教娱乐及其服务、住宿、衣着、其他商品及其服务和食品支出。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消费结构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鹏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就地城镇化面临农民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需要变革等现实问题,鉴于此,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推进产业化进程,变革原有制度,打造宜居环境,进而为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鹏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就地城镇化面临农民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需要变革等现实问题,鉴于此,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推进产业化进程,变革原有制度,打造宜居环境,进而为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商薇
农民就地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渠道和途径,立足于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就地城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与现有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城镇化建设 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商薇
农民就地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渠道和途径,立足于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就地城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与现有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城镇化建设 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运用空间纠正Sys-GMM法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FDI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城镇化质量、FDI数量、FDI质量均存在空间自相关,FDI数量和质量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均促进了FDI数量增加,但不利于FDI质量提升,城镇化质量有助于FDI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该结论也适用于东部地区县级市、中西部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均促进了FDI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该类城市城镇化速度对FDI数量影响不显著,但却显著提升了FDI质量,该结论也适用于每个地区地级以上城
关键词:
城镇化 FDI 空间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正委 米红
人口城镇化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居民电力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以往的研究仅考虑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忽略了人口城镇化的异质性模式的影响,且对低层次空间单元的关注不够。文章集成浙江省2000年和2010年分县数据,将区域人口城镇化特征分解为水平、形态、结构和阶段,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对居民电力消费的驱动影响。结果发现: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形态紧凑化、结构本地化、发展阶段高端化、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小、劳动参与率降低对居民电力消费有着显著的驱动影响,而户均房间数减少则有抑制作用。未来新型城镇化应规范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统计标准,提倡紧凑型人口城镇化形态,协调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加强电力配套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