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0)
- 2023(7921)
- 2022(5891)
- 2021(5596)
- 2020(4342)
- 2019(9739)
- 2018(9806)
- 2017(17318)
- 2016(10630)
- 2015(11724)
- 2014(12244)
- 2013(10926)
- 2012(9719)
- 2011(8796)
- 2010(8877)
- 2009(7785)
- 2008(7659)
- 2007(7049)
- 2006(6319)
- 2005(6030)
- 学科
- 济(33175)
- 经济(33131)
- 业(22179)
- 管理(21267)
- 教育(19105)
- 中国(18694)
- 企(16284)
- 企业(16284)
- 方法(12065)
- 农(11792)
- 数学(10378)
- 数学方法(10228)
- 学(9970)
- 理论(9110)
- 财(8704)
- 业经(8507)
- 发(8412)
- 农业(7925)
- 发展(7566)
- 展(7444)
- 地方(7311)
- 制(7082)
- 教学(6898)
- 技术(6521)
- 银(5883)
- 银行(5872)
- 融(5736)
- 金融(5735)
- 行(5628)
- 体(5413)
- 机构
- 大学(142332)
- 学院(137487)
- 研究(53487)
- 济(48577)
- 经济(47251)
- 管理(43057)
- 理学(36985)
- 理学院(36381)
- 管理学(35477)
- 管理学院(35175)
- 中国(32811)
- 科学(32172)
- 京(31866)
- 教育(29723)
- 范(29250)
- 师范(29046)
- 所(26974)
- 研究所(24731)
- 师范大学(23971)
- 农(23499)
- 财(23417)
- 中心(22674)
- 江(22666)
- 北京(20561)
- 业大(19496)
- 院(19176)
- 财经(18713)
- 技术(18308)
- 农业(18237)
- 州(17686)
- 基金
- 项目(91373)
- 科学(73696)
- 研究(71860)
- 基金(64108)
- 家(56249)
- 国家(55639)
- 科学基金(46575)
- 社会(44677)
- 社会科(42031)
- 社会科学(42023)
- 教育(40879)
- 省(36378)
- 划(33004)
- 基金项目(32709)
- 编号(30605)
- 自然(28372)
- 自然科(27767)
- 自然科学(27759)
- 成果(27749)
- 自然科学基金(27275)
- 资助(25241)
- 课题(24888)
- 重点(22514)
- 部(21878)
- 性(21056)
- 发(21046)
- 年(20601)
- 教育部(19316)
- 规划(19264)
- 创(18883)
共检索到21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毅航 谢尚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梳理了“村改居”政策与教育代际流动性变化的特征事实,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村改居”政策冲击提高了子代教育向上流动性,改善了改制村居的教育代际流动性水平。鉴于不同学历程度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认知型社会资本积累对家庭财富的弹性差异,“村改居”政策的家庭财富冲击引致异质性教育深化效应,使得低学历家庭子代获得更大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改善,这对于摆脱教育代际黏性引致的贫困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沫 葛燕 王岩
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代际职业流动性,以城镇居民家庭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建立两类群体的职业转移矩阵,采用矩阵距离的测度方法以及代际社会经济指数(SEI)相关系数来比较两者的代际职业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Logit模型对于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职业流动性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相比城镇居民家庭,农业转移人口具有较高的代际职业流动性,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化过程导致农业转移人口从农业到非农职业转移;党员身份、家庭收入以及教育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代际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教育因素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高的概率从社会地位最低职业层级流动到社会地位最高职业层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社会代际流动性、促进社会公平的合理政策建议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 代际流动 农业转移人口 城镇居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娟 何婷婷
以往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文章,多采用相关性分析或简单的OLS回归,但由于个体能力的不可观测性,OLS估计值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2002)为基础,将外生事件"文化大革命"(CR)作为工具,研究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教育受到"文革"影响的父亲(实验组)比没有受到"文革"影响的父亲(对照组)的受教育年限低2.485年,并且"文革"对于子辈的受教育年限没有影响。以"文革"作为工具变量可以克服估计中的内生性问题,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值。PRObIt回归结果表明,父亲的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子女上大学的可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但俊 阴劼
以2010年"六普"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探究县内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并辅以胡焕庸线划分地域进行分析,结合县内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城镇化影响特征,判断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地区,以期为各地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县内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环渤海湾、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地区未来城镇化发展适合走就地城镇化道路,华北平原南部江苏省、山东半岛和珠三角地区就地城镇化条件充分,区域均衡城镇化局面有望实现;(2)以胡焕庸线将中国划分为东南、西北两部分后可以甄别出西宁—兰州—银川—鄂尔多斯一线和新疆北部地区是西北地区就地城镇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利用最新一轮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了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用子代-父辈受教育程度的交叉列联表,发现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构性流动率高于循环性流动率,教育向上流动趋势明显;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结合逐项回归思想发现父亲对子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效应高于母亲,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年,子代接受学历教育年限数将提高0.31年和0.234年;对性别做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性对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依赖性更强,男性则对母亲具有更强的依赖性,而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斌剑 王琪瑶
文章基于1988~2007年中国住户收入项目的四次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对数收入模型,研究中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倒"U"形变化,近年来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较大影响;父代从事第二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父代从事第三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中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祝毅
文章从父代职业地位与子代(受访者)初职、现职关系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变迁的阶层差异及其微观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城市居民中的中上层、上层代际职业地位继承性较高,但其程度呈降低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对城市居民中上层、上层的代际职业地位传递功能有所下降;中层及以下阶层的代际职业继承性相对较低,其代际职业流动性未发生显著改善。因此,改革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状态,提升下层、中下层居民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是改
关键词:
代际 职业流动 分位数回归 阶层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龙 袁易明
改善代际流动性,对提升人力资本效率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本文使用CHNS数据,基于AltHAm指标和反事实分析,从年龄群组的视角考察中国代际流动性变迁的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性在60后、70后与80后群组间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即60后代际流动性最高,70后代际流动性最低,80后代际流动性居中。教育是影响职业阶层的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随时代演进而增强。教育不平等效应对不同年龄群组的代际流动性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70后代际流动性的下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教育不平等效应取决于家庭背景差异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教育体系不平等程度、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性三种因素。旨在改善代际...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趋势 原因 教育不平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祝毅
文章从父代职业地位与子代(受访者)初职、现职关系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变迁的阶层差异及其微观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城市居民中的中上层、上层代际职业地位继承性较高,但其程度呈降低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对城市居民中上层、上层的代际职业地位传递功能有所下降;中层及以下阶层的代际职业继承性相对较低,其代际职业流动性未发生显著改善。因此,改革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状态,提升下层、中下层居民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是改善社会公平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代际 职业流动 分位数回归 阶层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庆斌
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47.7%,大城市的"城市病"开始凸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却吸引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探讨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关键词:
代际收入 收入不平等 代际流动性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萍 谌新民
泛义的子承父业在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均存在,父析子荷和阶层逆袭同时存在于代际职业的变动中。不同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子女职业受到父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一是,由于教育扩张有利于国民人力资本积累,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侧重公平性,大大削弱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力,最终削弱父母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力。二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劳动力回报更追求经济效益原则,减少了父母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的空间。三是,新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的供给数量和渠道都增加,加大了代际职业流动。本文通过Mosteller矩阵转换的子女与父亲职业分布列联表总结代际职业变迁事实,使用误差减小比例来表示职业的代际关联性,比较高、低城镇化率(高、低工业化率)组别的代际关联性差异,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在高城镇化和高工业化的地区,父母对子女职业等级的影响力下降,代际职业流动性上升;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深入阶段,代际职业流动性更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旭光 何佳佳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检验个体随家庭迁移的经历对家庭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家庭化迁移经历的个体代际流动性明显更强,并主要通过影响子代的努力程度和生活环境两个渠道间接完成。具体而言,随家庭迁移后的个体努力程度有显著提升,突出表现为其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工作时长增加,能明显改善代际流动性;而环境因素对迁移个体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既包括因普通话熟练程度提高等因素导致的正向效应,也包括因信任度受损等因素导致的抑制效应。从户籍分组看,家庭化迁移对农业户籍群体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大于非农业户籍群体,侧面反映出农村未家庭化迁移群体更易陷入代际低收入传递的陷阱。鉴于家庭化迁移经历对提高代际流动性的整体正向作用,文章建议进一步改革城市落户政策,妥善安排随迁子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迁移群体对迁入地的信任感,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家庭化迁移 代际流动性 机制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秀峰
以城镇化的视域去考察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教育的变革历程,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封闭探索期、农村教育的困境期、农村教育政策的调整期和困惑中的守望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教育虽然以为农服务为立意,但是走上的却是一条不断"离农"的不归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教育的变迁启示我们要以城镇化的思维去预判并破解农村教育问题,正视农村教育城镇化,主动推进农村教育城镇化。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镇化 农村教育 变迁
[期刊] 改革
[作者]
乔小勇
"物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物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基础,人的城镇化是物的城镇化的终极目标。要消除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现象,改变城镇化对"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的过度依赖,推动城镇化从外延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关键词:
人的城镇化 物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