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9)
- 2023(16267)
- 2022(13730)
- 2021(12735)
- 2020(10464)
- 2019(23892)
- 2018(23844)
- 2017(45400)
- 2016(24966)
- 2015(28073)
- 2014(27522)
- 2013(26686)
- 2012(24220)
- 2011(21453)
- 2010(21429)
- 2009(19419)
- 2008(18307)
- 2007(15816)
- 2006(13746)
- 2005(11956)
- 学科
- 济(94834)
- 经济(94729)
- 管理(65154)
- 业(61635)
- 企(49179)
- 企业(49179)
- 方法(39381)
- 数学(33814)
- 数学方法(33389)
- 农(28649)
- 中国(27988)
- 地方(24956)
- 业经(22566)
- 学(22297)
- 财(21434)
- 农业(19568)
- 贸(16811)
- 贸易(16797)
- 易(16174)
- 理论(15867)
- 制(15816)
- 环境(15652)
- 和(15179)
- 技术(14073)
- 务(13298)
- 财务(13222)
- 财务管理(13202)
- 划(12842)
- 银(12839)
- 银行(12798)
- 机构
- 学院(336774)
- 大学(336059)
- 管理(130116)
- 济(126518)
- 经济(123566)
- 研究(115247)
- 理学(112879)
- 理学院(111477)
- 管理学(109248)
- 管理学院(108668)
- 中国(83864)
- 科学(75294)
- 京(73964)
- 所(57946)
- 财(56031)
- 农(55958)
- 研究所(53333)
- 中心(52358)
- 业大(52208)
- 江(49119)
- 范(48613)
- 师范(48178)
- 北京(46691)
- 财经(45386)
- 农业(43746)
- 院(42785)
- 经(41180)
- 州(40420)
- 师范大学(39093)
- 经济学(36884)
- 基金
- 项目(239520)
- 科学(187873)
- 研究(175099)
- 基金(171784)
- 家(150678)
- 国家(149438)
- 科学基金(127949)
- 社会(108316)
- 社会科(102354)
- 社会科学(102328)
- 省(93957)
- 基金项目(92771)
- 自然(84141)
- 自然科(82111)
- 自然科学(82089)
- 自然科学基金(80556)
- 划(79925)
- 教育(79747)
- 编号(73075)
- 资助(68630)
- 成果(58397)
- 重点(54263)
- 发(52167)
- 部(50994)
- 课题(50253)
- 创(49440)
- 创新(46021)
- 科研(45747)
- 项目编号(44066)
- 大学(44052)
- 期刊
- 济(139545)
- 经济(139545)
- 研究(97054)
- 中国(63905)
- 学报(55510)
- 科学(51684)
- 农(51216)
- 管理(45549)
- 教育(41765)
- 大学(41365)
- 财(40705)
- 学学(38548)
- 农业(35722)
- 技术(28527)
- 融(24908)
- 金融(24908)
- 业经(24438)
- 经济研究(21852)
- 财经(20367)
- 图书(20141)
- 问题(18793)
- 业(18777)
- 资源(18096)
- 经(17350)
- 科技(16937)
- 版(16045)
- 现代(15418)
- 理论(15222)
- 发(14651)
- 技术经济(14634)
共检索到486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大一部分休闲购物活动需要前往中心城区发生,同时郊区大型商业设施也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郊区就业者,郊区功能趋向复合化;郊区就业空间职能较为单一,公共和商业设施供给不足,利用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文伯 张艳 柴彦威 申悦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点方式分布在以郊区居住区为轴向市中心方向展开的扇面上,且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产业新城居民可选择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工作活动在郊区居民日常活动中处于绝对重要地位,由于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吸收了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天通苑居民工作活动空间上表现为多点分散模式,亦庄表现为单点扩散模式;天通苑购物活动时间表现出双高峰特点,亦庄时间上均态分布;休闲娱乐活动工作日、休息日差异大,空间上天通...
关键词:
GPS 郊区 居民活动 时空特征 北京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晶晶 柴彦威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剖析家庭生命周期对日常休闲行为的影响。乘坐公共交通与朋友一起进行购物、KTV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是单身阶段的主流休闲方式;家庭成员成为婚后阶段休闲的主要同伴;孩子出生以后,私家车出行成为满巢Ⅰ阶段的主要交通方式,每次休闲的平均时间变长;满巢Ⅱ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郊区居民变多;空巢阶段的居民以自然型休闲活动为主,在社区内休闲的比例上升,与家庭成员一起休闲的比例降低。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日常休闲 郊区居民 北京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素红 何嘉明
本文从健康地理跨学科的视角入手,以广州市典型郊区的102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并选择10个城区街道的927个样本作为参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中国式快速郊区化背景下,郊区居民健身活动时空约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居民城市建成环境、健身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基于WHO-5反映心理健康量表的评分,郊区样本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分值只有8.411分,远低于城区样本的平均12.788分,郊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相对于城区居民,郊区居民健身活动受长距离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永玲
居住与就业关系反映了郊区化的核心动力机制,但由于忽视居住与就业的迁移关系,很多城市出现了大城市病和城市蔓延等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将城市划分为城区和郊区两类空间,人群分为总人口、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用1991—2008年各区县人口和从业人员统计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城市和郊区三种人口居住与就业的迁移关系。结论显示,人口扩散主要发生在城区内部,城区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居住与就业迁移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两者相互影响关系中户籍人口就业跟随居住而发生迁移;暂住人口表现为居住跟随就业地迁移,两者叠加使郊区化过程比其他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复杂。多中心格局的关键是针对户籍人口的居住环境和城市设施与服务的改...
关键词:
郊区化 职居迁移 居住 就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之枫 张建 郭玉梅
论文以北京郊区重点小城镇住宅建设的调研为基础,分析了北京不断加快的郊区城镇化进程和由于城市扩展引发的居住郊区化对小城镇住宅建设的影响,探讨了郊区小城镇住宅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在购买群体、功能定位、用地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由于郊区化和城镇化的双重背景而表现出的两难选择,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郊区化 城镇化 小城镇 住宅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雨泽 李禕 李焕
城市郊区化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是城市人口、资源、经济活动等向郊区转移的过程。本文从人口、产业和商业三个角度,对南京市1983年以来的郊区化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对比了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人口聚集度、产业结构和商业活动密集度上的差异,以期为南京市未来城市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郊区化 人口 产业 商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不仅重塑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还推动了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活动空间的转变。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成为继人口、工业、商业及办公业等郊区化浪潮之后,郊区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对郊区化所伴随的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等新问题,亟待引入行为研究方法,从个体生活活动空间的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城市郊区化的过程,并反思目前郊区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组织及发展模式的弊端。本文以生活活动空间为切入点,将地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提出了新的郊区化研究视角、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试图基于完整的个体生活经历,对以往单一要素的郊区化研究进行整合,并借助GIS进行可视化的地理叙事方法,为开展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提供有效途径;这不仅对于郊区化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丰富了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框架。
关键词:
郊区化 生活空间 活动空间 郊区生活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岐,甘国辉,李晓江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关键词:
郊区化 居住用地 空间扩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守红 宁越敏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广州一直处于城市化和郊区化并存的阶段,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使都市区的总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从1990年起中心城区的人口出现较明显的郊区化现象。但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人口郊区化进程显得较为迟缓,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限制、行政区划的制约和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分布 郊区化 广州市 北京市 上海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永华 张凤荣 吕昌河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研究土地适宜利用方向,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依据。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福
当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都市为应对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需要,必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笔者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