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4)
- 2023(7036)
- 2022(5849)
- 2021(5152)
- 2020(4603)
- 2019(10814)
- 2018(10632)
- 2017(21664)
- 2016(11895)
- 2015(13762)
- 2014(14060)
- 2013(14218)
- 2012(13548)
- 2011(12353)
- 2010(12456)
- 2009(11617)
- 2008(11654)
- 2007(10884)
- 2006(9233)
- 2005(8264)
- 学科
- 济(58629)
- 经济(58583)
- 业(32834)
- 管理(30536)
- 方法(26464)
- 企(25370)
- 企业(25370)
- 数学(23268)
- 数学方法(23113)
- 农(16208)
- 中国(15027)
- 业经(13346)
- 地方(13205)
- 财(12034)
- 贸(10906)
- 贸易(10905)
- 产业(10877)
- 农业(10768)
- 易(10547)
- 学(10451)
- 制(9796)
- 和(8390)
- 技术(8277)
- 银(7915)
- 银行(7893)
- 地方经济(7776)
- 融(7517)
- 金融(7515)
- 行(7497)
- 环境(7290)
- 机构
- 学院(179029)
- 大学(177781)
- 济(79793)
- 经济(78241)
- 管理(68299)
- 研究(62416)
- 理学(58669)
- 理学院(58015)
- 管理学(57133)
- 管理学院(56785)
- 中国(45939)
- 京(37650)
- 科学(37519)
- 财(33747)
- 所(32540)
- 农(32388)
- 研究所(29550)
- 中心(28833)
- 江(27436)
- 业大(27183)
- 财经(27130)
- 农业(25691)
- 经济学(25112)
- 经(24404)
- 北京(23788)
- 范(23123)
- 经济学院(22975)
- 师范(22922)
- 院(21913)
- 州(21654)
- 基金
- 项目(116040)
- 科学(90840)
- 研究(85698)
- 基金(82717)
- 家(71406)
- 国家(70820)
- 科学基金(60048)
- 社会(54381)
- 社会科(51604)
- 社会科学(51587)
- 省(46587)
- 基金项目(44240)
- 教育(38858)
- 划(38741)
- 自然(37308)
- 自然科(36390)
- 自然科学(36377)
- 自然科学基金(35755)
- 编号(35360)
- 资助(33710)
- 成果(28663)
- 发(27184)
- 重点(26451)
- 部(26007)
- 创(24537)
- 课题(24363)
- 创新(22842)
- 发展(22313)
- 国家社会(22233)
- 科研(22063)
共检索到262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周宵 孟续铎
2013年,我国就业实现了稳中求进,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长,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低于4.6%的控制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区域转移明显,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共赢的局面,三是出现了新型产业发展方式,四是产业园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的,并使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最主要产业。今后一段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将引起就业形势改变和政策重点调整。为此...
关键词:
产业 转型升级 就业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锦 李曦晨
研究目标:分析我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和技能结构的匹配变化,检验产业转型的就业影响趋势。研究方法:采用OLS模型分析宏观数据、Probit模型分析微观数据考察行业投资的就业需求变化以及时期间、地区间差异,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深化破坏低技能岗位,其破坏速度是对高技能岗位创造速度的二倍,这种影响在2008年后才清晰地表现出来;制造业经历了低技能劳动力依赖到资本替代就业,再到替代速度放缓的过程,东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和转型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对就业的创造能力近年来持续下降,且不同行业的就业技能需求有显著差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是吸纳制造业转移出的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其就业吸纳速度与制造业的资本替代就业速度基本相当。研究创新:跨时期分析了就业结构和技能需求在各行业的发展变化,综合考察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型。研究价值:为应对产业转型中的就业问题提供经验依据,也为下一步考察新时期人工智能发展等因素的就业影响提供基本事实。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技能偏好 就业结构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胜春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差异 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峰
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得到调整,同时也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历年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建立了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特点,进而提出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灵灵
文化产业就业弹性远高于三次产业,其就业吸纳能力也越来越强;文化服务业的就业弹性高于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零业;文化制造业从业者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就业则主要分布在规模以下企业;东部沿海地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最多、从业人员队伍也最为庞大;女性在文化产业中有着较大的就业优势。文章还探讨了相关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本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进入低就业弹性时期。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以及就业统计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当前较低的就业弹性系数存在低估的可能;“十一五”期间,制约就业增长的制度性因素将得到较大改善; 在促进就业增长的发展战略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新定位、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选择、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将有助于就业弹性系数的提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云 郑东亮
2016年我国就业形势呈现总体稳定、稳而承压、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市场供求平衡、企业用工和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存在供求减弱、局部失业风险加大、去产能职工安置和部分群体就业难、人才供给短板突出、新就业形态扶持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条件下,就业形势表现出增长动力转换、结构分化、旧矛盾和新问题交织、主要指标时序波动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云 郑东亮
2016年我国就业形势呈现总体稳定、稳而承压、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市场供求平衡、企业用工和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存在供求减弱、局部失业风险加大、去产能职工安置和部分群体就业难、人才供给短板突出、新就业形态扶持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条件下,就业形势表现出增长动力转换、结构分化、旧矛盾和新问题交织、主要指标时序波动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成刚
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首次提出"新就业形态"的概念。本文讨论了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内涵、特点及影响。本文认为新就业形态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加以概括。目前生产关系角度的新就业形态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表现为创业式就业者、自由职业者、多重职业者以及其他新业态下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劳动力资源分配方式,新就业形态对现有经济社会运行以及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平台型组织 分享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忆粟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中每单位GDP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如果这种下降的速率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就会造成就业规模的缩小。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并不比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带动就业能力。本文根据上海的统计数据检验和分析了这种关系,并对未来的就业趋势进行了预测。所得出的结论是,要维持和扩大就业规模,必须控制就业相关系数的下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巍 蔡学军 成龙
为了解我国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本文基于1995-2008年的毕业博士生信息与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我国博士生就业情况与变化趋势。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状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怀英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树高 丁元
本文认为,加入WTO后,广东省从就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劳动力正加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就业的行业结构来看,劳动越来越密集化,经济和就业结构不断向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就业机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与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文章提出,加快广东省就业结构转换的对策,一是加快经济增长,继续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二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就业容量;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
广东省 就业结构 就业容量 变动趋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岳昌君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无论是北京市和广东省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还是麦可思公司调查的数据,都一致表明,2013年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往年同期的水平,2013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困难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就业趋势会怎样?只有摸清情况,找准原因,才能寻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更好出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齐明珠
本文认为,我国30多年的人口政策在有效减缓人口增长的同时也积聚了相当大的人口风险。本文在对我国未来中长期劳动力供给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人口发展与就业趋势的特点及矛盾关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就业趋势 人口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