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41)
2023(18137)
2022(15937)
2021(15023)
2020(12746)
2019(29509)
2018(29455)
2017(56679)
2016(31062)
2015(35161)
2014(35131)
2013(34375)
2012(31371)
2011(28144)
2010(28305)
2009(26339)
2008(25676)
2007(22981)
2006(19581)
2005(16808)
作者
(89024)
(74267)
(74060)
(70524)
(47079)
(35893)
(33955)
(29265)
(28075)
(26508)
(25191)
(24825)
(23396)
(23165)
(22906)
(22866)
(22782)
(22066)
(21268)
(21235)
(18529)
(18117)
(18070)
(16901)
(16728)
(16634)
(16445)
(16416)
(14969)
(14800)
学科
(122253)
经济(122047)
管理(87324)
(83224)
(69515)
企业(69515)
方法(61486)
数学(53265)
数学方法(52417)
(33443)
中国(32005)
(31155)
业经(27396)
(27355)
地方(23212)
理论(22533)
农业(22138)
(21959)
贸易(21952)
(21303)
(20855)
(20294)
(20292)
财务(20194)
财务管理(20147)
企业财务(19011)
技术(18296)
环境(17915)
(17286)
银行(17213)
机构
学院(438685)
大学(438169)
管理(172223)
(168655)
经济(164850)
理学(150126)
理学院(148463)
管理学(145282)
管理学院(144516)
研究(140883)
中国(103360)
(92289)
科学(91082)
(76354)
(72818)
(71266)
业大(68341)
研究所(65332)
中心(65063)
(63330)
财经(62169)
(58308)
北京(57897)
师范(57746)
农业(57419)
(56363)
(51656)
(51115)
经济学(50602)
技术(48200)
基金
项目(302709)
科学(236227)
研究(218298)
基金(217558)
(189934)
国家(188343)
科学基金(161357)
社会(135332)
社会科(127545)
社会科学(127507)
(119860)
基金项目(115096)
自然(107067)
自然科(104571)
自然科学(104542)
自然科学基金(102619)
教育(102590)
(100655)
资助(91201)
编号(90761)
成果(73162)
重点(67777)
(65918)
(63418)
(62299)
课题(62141)
科研(58609)
创新(58060)
大学(56686)
教育部(56447)
期刊
(178142)
经济(178142)
研究(120740)
中国(78420)
学报(72650)
(65725)
科学(65146)
管理(60267)
(59296)
大学(54530)
学学(51253)
教育(50642)
农业(45357)
技术(39868)
(32133)
金融(32133)
业经(30864)
财经(29521)
经济研究(29017)
(25241)
图书(23641)
(23585)
问题(23080)
统计(21953)
(21715)
技术经济(21238)
科技(20713)
理论(20070)
商业(19994)
(19749)
共检索到61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天英  夏利宇  
文章基于1989年、2000年、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进行截面数据联合建模,在就业视角下研究社会地位代际流动随时间的变动趋势。截面数据联合建模能够同时处理混合类型因变量,是微观数据环境下对纵向数据联合建模的调整。模拟研究表明,与独立建模相比,联合建模不仅考虑了模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具有更加准确和稳定的参数估计。实证结果显示,1989年至2011年在子辈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先赋因素的影响减小,后致因素的影响显著提升,各类隐性因素的影响范围扩大,社会整体流动性不断增强。对于先赋因素处于劣势条件的子辈,接受高等教育是其获得高社会地位的最佳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学钧  
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须扩大客观开放的程度、为人们的努力提供一定的舞台,因而应当启动机会平等为社会的良序发展提供观念的导航。机会平等主张,只有存在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竞争,先富后富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才是公平的。至于平等的机会与不平等的结果之间如何调节,当代普遍认为,由机会平等达到的结果状态不仅是有差别的、还应具有一定共享性,至少这种差别应趋向于收敛而不是扩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晓婧  
使用1988年、1995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从经济地位、教育背景、社会地位三个维度分析我国代际间阶层流动状况。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强,趋于“阶层跨越”,但基于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弱,趋于“阶层固化”。近年来,三者的流动性均出现减弱趋势。这表明,当前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可能更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外在环境转变;相比于收入分配,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可能更多来自于教育等涉及机会均等的领域。此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双减”政策提供部分支撑。未来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相关公共政策应着重从基础教育等关乎初始机会均等的领域入手,尤其要注重惠及处于较低阶层的群体。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帅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任晓蕾   汪建均   丁春风   翟翠红  
在复杂产品或先进制造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影响产品质量设计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对模型精度和分析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模型不确定的非正态响应稳健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线性模型的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来解决非正态响应的模型不确定问题。首先,在贝叶斯广义线性模型的框架下纳入变量指示器和模型指示器,利用因子效应原则识别显著效应;其次,通过贝叶斯抽样技术计算变量指示器和模型指示器的后验概率以确定模型权重与模型结构,并利用模拟程序获得模拟响应值;然后,基于模拟响应值构建质量损失函数确定优化方案寻找最优解。最后,通过实际微纳钻孔和3D打印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解决非正态响应下的模型不确定的稳健参数设计中,所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质量损失更低且更加合理稳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胥莉  
妇女社会地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结合山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资料,本文分析了2010年以来山西省老年妇女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与男性老年人相比较,山西省老年妇女群体的收入状况、医疗保障资源、家务劳动负担和文化娱乐等差异显著,特别是农村老年妇女、丧偶老年妇女、高龄失能老年妇女的弱势处境尤为突出。山西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策略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弱势老年妇女制定倾斜性政策,提高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使她们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波  张叶  杨钋  
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当下普职分流所引发的教育焦虑紧密相关。基于2003—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年龄—时期—世代模型研究职业教育社会地位获得的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人群,而高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低于普通本科教育人群。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地位的影响存在年龄和世代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步拉大;随着世代的更替,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渐缩小。对社会地位等级自评的分析发现,中职人群低估了其获得的实际社会地位,存在认知偏差。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获得既受微观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也深刻地烙上宏观社会变迁的印记。提高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效应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应关注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成长,给予技能人才公平待遇,落实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文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远太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感是最低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娜娜  杭斌  
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识别出了在今后若干年有购房需求的家庭,并结合房价上涨率将现住房市值调整为期初住房市值,最后在研究收入差距对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面板Probit(PA)模型和面板Logit(PA)模型对家庭住房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富裕程度较低的家庭都在力争与富裕程度较高家庭一样大的住房,最终使得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增大;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的变动又会显著影响单个家庭的购房决策,除投资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因素会影响家庭住房需求以外,社会地位关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随着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的增加,家庭基于社会地位关注扩大了住房需求。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杨敏  王竹葳  王艳梅  陈旭  
为验证基于因果贝叶斯网络的风险建模与分析(CBN-Based RMa)的有效性,引入4种常见模式简化该方法的结构建模,以降低随后参数建模中专家判断工作量,然后将该改进方法应用于巴基斯坦NeeLUM-JHeLUM水电站隧洞掘进工程风险分析中,有效控制了项目施工风险,获得远超预期的盈利。该案例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CBN-Based RMa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显著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效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勤  
通过探究不同群体的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感知上的差异,发现:1女性群体、低学历群体、低职称群体的图书馆员均认为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高;2高学历群体、高职称群体、具备专业化背景的图书馆员均认为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低;3进馆5年内的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高;4自身感觉服务能力强的图书馆员认为自我的社会地位高;5图书馆职业是一个支持"二次选择"的职业。总体上,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的感知确实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分化成长期稳定定居在城市的群体和仍然处于频繁流动中的群体两部分。采用五个变量将农民工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种迁移模式,并选取不同的变量解释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对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暂时迁移与永久迁移群体在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永久迁移者的消费水平高于暂时迁移者,其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暂时迁移者,且在居住方式上显著优于暂时迁移农民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亚南  王春雨  田茂再  
纵向数据和生存时间数据联合建模能减少由单独建模所引起的偏差,本文研究了基于纵向数据和生存时间联合建模的变量选择问题。对于生存时间数据,把生存时间做离散化处理,引入离散风险函数的Probit模型;对于纵向数据,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模。采用共享随机效应的方法对纵向数据和生存时间进行联合建模,通过利用多元高斯隐截断分布,构造出联合模型的精确似然。然后对似然函数加惩罚,重新构造目标函数,得到回归系数的稀疏估计量。理论证明以及数值模拟研究展示了稀疏估计量的良好性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和午  李斌  刘志阳  
农户作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创业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对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以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中国千村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农户创业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构建了"农户创业—村庄社会地位—农户幸福感"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村庄社会地位在农户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农户是否创业对农户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创业农户比非创业农户的幸福感更强;农户创业正向提高农户村庄社会地位;村庄社会经济地位和村庄社会计量地位对农户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农户是否创业影响农户幸福感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琪  张译匀  张栋  
文章依托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北京市数据,以北京市失业保险覆盖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失业保险享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范畴,重点关注失业保险的享有情况和利用情况,其中对失业保险的利用情况主要包括申领失业金及参加就业促进项目两个方面。借助描述性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发现,失业保险尚未实现制度全覆盖及劳动人员全覆盖,而个人条件、户籍、工作单位对失业保险的享用具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失业保险的享有条件、失业金设定标准以及就业促进项目的工作机制等方面给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