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1)
2023(5380)
2022(4488)
2021(4536)
2020(3547)
2019(8327)
2018(8345)
2017(12941)
2016(8696)
2015(9962)
2014(10170)
2013(8970)
2012(8433)
2011(8019)
2010(8570)
2009(7178)
2008(7095)
2007(6459)
2006(5797)
2005(5419)
作者
(21797)
(18045)
(17914)
(17128)
(11668)
(8594)
(8314)
(7222)
(6958)
(6680)
(6315)
(6255)
(5823)
(5749)
(5747)
(5641)
(5612)
(5443)
(5383)
(5250)
(4888)
(4607)
(4379)
(4337)
(4287)
(4158)
(4047)
(3975)
(3824)
(3638)
学科
教育(20544)
(19197)
经济(19165)
中国(15713)
管理(15235)
(14062)
(10952)
企业(10952)
理论(10092)
(8711)
教学(8147)
方法(7410)
(7008)
数学(5592)
技术(5507)
数学方法(5405)
(5250)
业经(5111)
农业(4878)
(4848)
发展(4618)
(4496)
研究(4388)
学法(4241)
教学法(4241)
(3988)
思想(3947)
学校(3931)
政治(3790)
(3772)
机构
大学(114836)
学院(110444)
研究(43823)
教育(32426)
(31929)
管理(31901)
经济(30847)
(28635)
师范(28476)
理学(27212)
(26973)
理学院(26652)
科学(26566)
管理学(25797)
管理学院(25559)
中国(25222)
师范大学(23622)
(22612)
研究所(20743)
(19187)
技术(18583)
北京(18149)
中心(17793)
职业(17738)
(16238)
(16228)
(15588)
(14643)
业大(14196)
农业(12746)
基金
项目(68913)
研究(59759)
科学(55690)
基金(44937)
(38580)
国家(38031)
教育(37987)
社会(33368)
社会科(31024)
社会科学(31018)
科学基金(30998)
(28719)
编号(28127)
(27162)
成果(26790)
课题(24012)
基金项目(22623)
(20649)
自然(17975)
重点(17860)
自然科(17550)
自然科学(17542)
规划(17528)
资助(17511)
(17341)
自然科学基金(17228)
项目编号(16360)
(16224)
(16171)
教育部(15540)
期刊
教育(56595)
研究(42624)
中国(36336)
(36203)
经济(36203)
学报(16437)
职业(15647)
科学(15135)
技术(14996)
(14682)
大学(13675)
(11554)
管理(11317)
学学(10810)
农业(10492)
技术教育(10428)
职业技术(10428)
职业技术教育(10428)
(8508)
论坛(8508)
图书(6898)
(6716)
(6616)
金融(6616)
高等(6566)
成人(6247)
成人教育(6247)
财经(6090)
(6022)
高等教育(5692)
共检索到179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康廷虎  黎进萍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就业能力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弹性化管理背景下,社会组织对个体就业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个体应通过学习掌握多维性的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和职业流动。基于此,职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理论构建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多能型人才目标为导向,应该适应职业流动的需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洁莹  
"职业"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表现,这些活动因其结果而让个人感到有意义;"技术"的五个层面的含义、三种存在状态只是认识论中的"技术","技术"知识只有进入教育场域成为可传授的知识,才能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知识。教育立场中"技术"知识的内在构成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符号标准、逻辑形式和意义性。因此,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和"技术"知识再生产为中介的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瑞连  韩芳  
生涯是个人终生发展必经的历程,职业是当代社会个人发展的根本凭借。生涯与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三对概念,对之进行解析,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其内涵,而且有助于推动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瑞莲  韩芳  
生涯是个人终生发展必经的历程,职业是当代社会个人发展的根本凭借。生涯与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三对概念,对之进行解析,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其内涵,而且有助于推动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南  石伟平  
麦克·杨基于知识观将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历程概括总结为知识本位、标准本位和联结本位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改革的主体、路径和成效都各不相同,但三者对知识的处理都过于浅表化,都没能够认识到职业知识的独特属性及其教育价值。因此,麦克·杨借助迪尔凯姆的"神圣"与"世俗"的区分以及伯恩斯坦关于"垂直"和"水平"知识结构的内涵辨析,对职业知识的内涵进行了尝试性的阐述,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其职业知识概念化理论。基于上述理论,从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知识概念化的课程实现路径,并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巍   姜波   王彦平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黄炎培先生一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较科学、完整的职业教育评价观。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探究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评价观,主要包括为群服务的学校评价观、躬身入局的教师评价观和德技并修的学生评价观,工学结合、学理与经验兼长、服务勿忘爱国是黄炎培职业教育评价观的精髓,为我们把握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评价观,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双师型”教师整体质量不高、人才供给匹配度低等问题,应加快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驱动评价体系;打造“双师型”队伍,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如涌  项晓乐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界定,来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组成要素和内涵,认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必然涉及资源、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这四个基本要素,并依据人们对这些要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来阐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卉  闫智勇  谢晓艳  
在社会学视野中,职业主要有三种涵义:在一般范畴内来说,职业是人生存的一种状态,与闲暇互为目的和手段;就专门范畴内而言,职业是一种生产和垄断社会资源的劳动手段,其专业化程度越高垄断性越强;从象征符号上来看,职业是社会分工背景下生产关系的表征,附载了多重社会二元对立的涵义。在新时期,建议改革现有教育类型的命名体系,并在保持职业教育垄断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开放性,实现职业的教育和闲暇的教育共襄盛举的局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仁忠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职业分化相适应,受经济、政治、文化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职业教育是注重提升个体职业素质的教育,主要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等为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从体系建构的角度,依据实施场所的不同,可将职业教育分为行业企业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教育三大类内容,这一分析框架体现了"大职业教育观"思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海生  马晓恒  
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更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管理主体,在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制定、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需要通过构建确保企业在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立体化组织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其晴  
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研究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欧盟多数成员国职业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增强,欧盟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研究取得新进展。新能力结构标准涵盖管理、培训、发展与质量保证,以及工作关系网构建等能力领域。其特点表现为在职业教育教师能力要求上突出工作关系网构建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重视培训能力以及强调管理能力等。此能力结构标准内容及特点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原  李婕  高鸣  
职业教育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剖析了农民职业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梳理了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并结合中国实践提出相应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职业教育主要经历了技术推广、技能培育、素质教育三个阶段,国际先进的共性经验主要包括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辅以健全的法律基础和充足的经费来源为根本保障。结合中国历史实践与基本国情,提出以提升学历教育为基础,培养高素质农民;以健全法律体系为保障,培养法制化农民;以创新科技手段为动力,培养现代化农民;以壮大师资队伍为根本,培养职业化农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洁莹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就业教育是只"教"学生"技能(知识)",只负责学生"就业",只需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拓展"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内容是序化的工作项目组成的学习领域,教育过程是将就业目标和教学目标融为一体,教育目标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鄂甜  
为强化职业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间的联系,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世界和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德国在2001年引入新的"职业教育+"政策。附加职业资格作为"职业教育+"政策改革的关键内容,以其灵活性、先进性、协同性、自愿性特征,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附加职业资格的功能价值体现在:作为职业资格的重要补充,引领了国家职业标准的更新与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为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作为职业教育的政策工具,提高了各类型教育之间的渗透性,以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等值性。德国"职业教育+附加职业资格"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建立1+X制度、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