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3)
2023(8163)
2022(6733)
2021(6095)
2020(5089)
2019(11161)
2018(11031)
2017(20653)
2016(11541)
2015(12377)
2014(12342)
2013(11730)
2012(10638)
2011(9493)
2010(9406)
2009(8581)
2008(8143)
2007(7234)
2006(6193)
2005(5443)
作者
(35298)
(29420)
(29193)
(27622)
(18301)
(14239)
(13144)
(11623)
(11215)
(10141)
(10066)
(9650)
(9460)
(9179)
(9176)
(9026)
(8892)
(8771)
(8433)
(8331)
(7520)
(7215)
(7133)
(6738)
(6702)
(6415)
(6388)
(6358)
(5918)
(5906)
学科
(42142)
经济(42086)
管理(31524)
(29727)
(23095)
企业(23095)
方法(18185)
数学(16210)
数学方法(16086)
中国(13730)
(13064)
(12669)
(10927)
(10735)
业经(9426)
(9237)
(8928)
贸易(8927)
(8686)
农业(8630)
地方(8135)
(7577)
(7529)
银行(7529)
财务(7509)
财务管理(7497)
产业(7403)
(7333)
金融(7326)
(7185)
机构
学院(160126)
大学(159597)
(64503)
经济(63287)
管理(58624)
研究(57335)
理学(51556)
理学院(50926)
管理学(49939)
管理学院(49669)
中国(41444)
科学(37808)
(36961)
(33660)
(30169)
业大(30055)
农业(29589)
(28727)
研究所(28003)
中心(25424)
(23529)
财经(23235)
(21279)
(20827)
北京(20519)
(20091)
经济学(20032)
农业大学(19750)
师范(19677)
(18410)
基金
项目(115615)
科学(90122)
基金(84151)
研究(78197)
(76949)
国家(76300)
科学基金(63861)
社会(50698)
社会科(48042)
社会科学(48030)
(46068)
基金项目(45041)
自然(42743)
自然科(41812)
自然科学(41793)
自然科学基金(41084)
(39204)
教育(36133)
资助(33382)
编号(29782)
重点(26581)
(24930)
(24661)
(24384)
计划(23468)
成果(23134)
创新(22828)
科研(22696)
国家社会(21578)
课题(21533)
期刊
(66063)
经济(66063)
研究(42618)
学报(34773)
(32526)
中国(32157)
科学(28525)
大学(25219)
学学(24343)
(21793)
农业(21498)
管理(20076)
教育(16490)
(12701)
金融(12701)
经济研究(12006)
技术(11971)
业经(11826)
财经(11495)
(11234)
业大(10012)
(9938)
(9504)
问题(9213)
农业大学(8602)
科技(8482)
商业(7846)
(7003)
技术经济(6947)
统计(6943)
共检索到227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爱文  
就业结构调整及对特殊就业群体的影响王爱文一、中国就业结构的调整趋势与不同行业工资水平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工资水平的增长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就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在不同程度上校正了改革以前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彩玲  
辽宁就业结构调整对策●李樱木大张彩玲一、当前就业压力所提出的问题辽宁是我国计划体制最早实施、贯彻最彻底的地区之一,强大的体制惯性使其向市场转轨也必然最为艰辛和困难。这也正注定了“九五”开局辽宁要承受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过程中所有重大战略难题集于一身的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锦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非农就业的行业分布和收入增长1995—2013年期间四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用布朗分解方法分析了收入增长的原因,重点考察了行业分布变化所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收入机制的完善,低技能劳动力的大量供给使中国产业结构向低技能低收入的方向倾斜发展,这不利于整体收入的增长和分配。近年来产业转型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开始加强,这会成为新时期中国劳动收入的新增长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孟欣,王俊霞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琳  李全生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锦  李曦晨  
研究目标:分析我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和技能结构的匹配变化,检验产业转型的就业影响趋势。研究方法:采用OLS模型分析宏观数据、Probit模型分析微观数据考察行业投资的就业需求变化以及时期间、地区间差异,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深化破坏低技能岗位,其破坏速度是对高技能岗位创造速度的二倍,这种影响在2008年后才清晰地表现出来;制造业经历了低技能劳动力依赖到资本替代就业,再到替代速度放缓的过程,东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和转型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对就业的创造能力近年来持续下降,且不同行业的就业技能需求有显著差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是吸纳制造业转移出的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其就业吸纳速度与制造业的资本替代就业速度基本相当。研究创新:跨时期分析了就业结构和技能需求在各行业的发展变化,综合考察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型。研究价值:为应对产业转型中的就业问题提供经验依据,也为下一步考察新时期人工智能发展等因素的就业影响提供基本事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时达  刘瑶  
就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对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积极意义。本文借助就业结构调整指数的构建,将劳动流动的因素纳入到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之中,定量分析了二者对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劳动流动自由程度的提高对中国就业结构调整有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 ,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 ,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 ,相对于农业的产出 ,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 ,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 ,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 ,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 ,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 ,做出什么努力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秋燕  汪昕宇  
以北京地区为例,运用多种统计指标分析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北京第一、二产业呈收缩态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大量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但同时也存在需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最好,但其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也变得非常有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市面临第一产业需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吸纳空间较小和就业拉动能力较弱的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尤其要优化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磊  
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之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其中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本文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研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类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体系构建问题,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地对该群体进行分类;二是该群体就业困难的成因剖析;三是该群体就业帮扶的对策措施。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构建多主体平等合作的就业帮扶体系,以帮助更多的特殊群体毕业生实现幸福就业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明明  陈丹  
一、文献综述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文献硕果颇丰。但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就业结构的研究,多以某省或地区为例展开,如吴江、封晓庆(2006)以四川省,徐向龙(2009)以广东省,常丽(2010)以辽宁省,史常亮(2010)及杨秋明、姜海荣等(2013)以江苏省,李琳、阳吉运等(2010)以湖南省,王姝、管超等(2011)以陕西省,吴江、祝云等(2007)以成渝经济区,穆怀中、闫琳琳(2009)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旭  王祎  段跃芳  
[目的]为促进水库移民的生计恢复及转型,探寻就业结构和土地流转间的交互机制,分析两者间耦合作用对当前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的影响。[方法]文章从移民就业结构变迁出发,通过超边际理论构建了安置区移民土地的流转机制模型,推演了从业决策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路径,并运用南水北调农业安置移民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大面积转出土地是移民搬迁后土地处置的主要行为,移民中土地转入户有所增加,但土地集中度却有所减少。移民非农就业较搬迁前有明显上升,并有向当地兼业转移的趋势,但与土地流转间并不互为因果,农村社保还难以弱化其对土地养老的依赖。劳动力数量、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政策等对移民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均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前景和地租水平在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结论]移民外迁中可以采用无土安置代替农业安置,推动移民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技能培训、政策保障和地租补贴,简单的就业推荐和土地权属划分的作用有限。而对于移民中的农业大户,则需在满足土地转入面积的基础上,保障其在安置区的各项土地权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明  霍晓荣  胡晓坤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明  霍晓荣  胡晓坤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张本波  
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促进就业增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我国就业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多极化特征,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三产并举,以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并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和就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