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5)
- 2023(9249)
- 2022(7598)
- 2021(6888)
- 2020(5777)
- 2019(13227)
- 2018(12600)
- 2017(25266)
- 2016(13111)
- 2015(14617)
- 2014(14166)
- 2013(13935)
- 2012(12990)
- 2011(11514)
- 2010(11811)
- 2009(11389)
- 2008(10309)
- 2007(9123)
- 2006(8019)
- 2005(7068)
- 学科
- 济(62416)
- 经济(62236)
- 业(35863)
- 管理(35737)
- 方法(31109)
- 企(29135)
- 企业(29135)
- 中国(28768)
- 数学(27230)
- 数学方法(27115)
- 融(26704)
- 金融(26702)
- 银(23461)
- 银行(23458)
- 行(22741)
- 财(17152)
- 地方(14747)
- 农(14555)
- 制(13337)
- 业经(13312)
- 中国金融(11257)
- 务(11218)
- 财务(11201)
- 财务管理(11183)
- 企业财务(10888)
- 农业(10521)
- 理论(10171)
- 学(9278)
- 贸(9186)
- 贸易(9176)
- 机构
- 大学(183233)
- 学院(180386)
- 济(83912)
- 经济(82247)
- 管理(70375)
- 理学(61090)
- 理学院(60446)
- 研究(59880)
- 管理学(59637)
- 管理学院(59292)
- 中国(52399)
- 财(40710)
- 京(37469)
- 财经(33273)
- 科学(31180)
- 经(30509)
- 中心(30484)
- 经济学(29390)
- 所(27678)
- 经济学院(26885)
- 江(25310)
- 财经大学(25299)
- 研究所(24750)
- 北京(23450)
- 融(23432)
- 金融(23029)
- 范(22783)
- 农(22672)
- 师范(22617)
- 业大(21408)
- 基金
- 项目(122863)
- 科学(99713)
- 基金(93913)
- 研究(92096)
- 家(79499)
- 国家(78815)
- 科学基金(70009)
- 社会(65685)
- 社会科(61510)
- 社会科学(61492)
- 基金项目(49634)
- 省(44963)
- 自然(42028)
- 教育(41811)
- 自然科(41220)
- 自然科学(41212)
- 自然科学基金(40516)
- 资助(38124)
- 划(38037)
- 编号(36143)
- 成果(29847)
- 部(28588)
- 国家社会(28385)
- 重点(27104)
- 发(26171)
- 教育部(25987)
- 创(25748)
- 人文(25409)
- 大学(24433)
- 课题(23999)
共检索到270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万军 张彬斌
本文以身份认同和定居意愿表示个体城市融入状况,从就业特征和职工社会保险的视角探讨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发现,就业的非正规性和缺乏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其中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工群体主要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部门就业,就业的部门特征是导致非正规就业比重高且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过低的主要原因。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并提高外来人口城市融入,可以通过相关政策促进就业正规化并提高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包括取消城市部分行业和部门对外来人口的准入限制,通过劳动督察和税收激励政策提高私营企业建立正规劳动关系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重,通过放宽缴费条件、降低缴费基数、增加社会保险种类等方式促进灵活就业者参与城镇社会保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控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多样化集聚经济和专业化集聚经济两个维度出发,将集聚经济的货币外部性与与技术外部性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关注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效应和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聚经济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专业化城市集聚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从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看,专业化集聚对高技能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技能的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强烈的两极分化态势,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分位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比较均衡。从区域差异看,东部地区流动流动人口工资主要得益于多样化集聚,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工资更多的得益于专业化集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技术外部性 工资差异 流动人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控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多样化集聚经济和专业化集聚经济两个维度出发,将集聚经济的货币外部性与与技术外部性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关注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效应和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聚经济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专业化城市集聚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从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看,专业化集聚对高技能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技能的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强烈的两极分化态势,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分位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比较均衡。从区域差异看,东部地区流动流动人
关键词:
集聚经济 技术外部性 工资差异 流动人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申萌 邢琳培
基于2014—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环境规制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平均收入下降约8%。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负面效应在东西部地区、污染行业和低技能劳动力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降低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劳动时长和劳动生产率,对其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农业流动人口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不同,使用分组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其收入分布的影响,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中间收入水平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而提高了收入位于最高分位数上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睿 冉光和
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模式的普及,子女随迁至务工地逐渐成为农民工家庭新的迁移决策理性,也影响着其在迁入地的劳动行为偏好及就业质量。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假设的基础上,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模式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长子(女)随迁还是全部子女随迁,子女随迁均显著促增了农民工父母的就业质量。同时,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群内异质效应:从家庭特征来看,子女随迁对男性和多子女家庭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从工作特征
关键词:
农民工 子女随迁 就业质量 处理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秀女 徐鹏
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文献多关注于社会保障与生育意愿之间的替代关系,忽视了二者补贴效应的可能。基于此,文章采用国家卫计委2014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使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考察了基本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医疗保险对二孩生育意愿具有异质性的影响,主导效应因其筹资模式、相对补贴强度而有差异;(2)补贴强度较高的新农合以补贴效应为主,而补贴强度较低、自我储蓄为主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以挤出效应为主;(3)新农合对低收入新生代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补贴效应更强。这表明,带有补贴性质的社会保障有助于二孩生育意愿的提高,而过高的社会保障缴费负担则起到抑制作用。文章发现政府对社会保障进行"靶向"的适度调整来缓解养育成本可达到改善二孩政策效果的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灵灵 林蕾
以Z市G镇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为例,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对社会资本展开类型学区分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构建,进而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社会组织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另一关键,其中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异地商会、行业协会、老乡会等社会组织将以“三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的流动人口聚合在一起,帮助流动人口搭建起结合型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帮助流动人口培育出桥接型社会资本;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上下交融、左右互动的连结型社会资本。三个层次的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深远。因此,要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资本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灵灵 林蕾
以Z市G镇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为例,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对社会资本展开类型学区分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构建,进而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社会组织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另一关键,其中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异地商会、行业协会、老乡会等社会组织将以“三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的流动人口聚合在一起,帮助流动人口搭建起结合型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帮助流动人口培育出桥接型社会资本;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上下交融、左右互动的连结型社会资本。三个层次的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深远。因此,要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资本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文浩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出生且生长在城市的二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社会融入度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高质量建设。依托社会嵌入理论,从制度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四个维度来解析二代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户籍为代理的制度嵌入和以文化风俗为代理的文化嵌入显著阻碍二代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而以受教育水平为代理的认知嵌入和以社会网络为代理的网络嵌入则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进一步考察社会嵌入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制度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非省会城市和2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机制分析表明,改善社区环境和增强城市感知能够缓解制度嵌入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并强化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呼倩 夏晓华 黄桂田
面对产业转型、消费升级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地方政府如何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当中成功吸引人才,是亟需回答的重要现实问题。为此,文章采用2010~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市层面宏观数据的合并数据,考察城市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对于流动劳动力工资收入和福利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作用,流动劳动力选择效应和城市集聚经济是其主要机制。(2)这种溢价作用对不同收入水平流动劳动力的影响呈现明显的L型曲线特征。(3)无论名义工资、真实工资还是净效用,产业结构的工资溢价影响均显著为正。文章据此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掘城市集聚经济潜力和构建多元劳动力市场格局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世军 陈博文
首次将腾讯研究院发布的地级市层面“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相匹配,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跨地市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显著吸引劳动力的跨地市流入,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主要是通过提供创业机会和提高劳动力预期收入来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此外,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跨地市流动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劳动力的跨地市流入,而在中部地区则相反,在其他地区该影响不明显;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的边际流动倾向更高,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益贫性;且劳动力更偏好于流入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部门。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吸引人才和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配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配置 流动人口 就业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伟增 张思思
本文利用2011—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城市租金上涨对流动人口家庭消费和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租金上涨显著挤出了非住房消费,并导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度下降。异质性分析显示,租金上涨对于年更大、男性、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服务业工作的流动人口的影响更大。此外,租金上涨加剧了城市中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居住分异。本研究对于如何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
住宅租金 流动人口消费 社会融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谭静 余静文 李小龙
中国目前面临着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教育回报率的结构性差异会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分析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发现该差异在特大城市尤为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的农民工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城城迁移人口3.12个百分点,这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分化;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并将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缩小了0.9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户籍差异产生的机制包括农民工教育投资不足、农村教育质量差、农民工非农就业经验缺乏、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户籍制度对特大城市乃至中国中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祝仲坤 郑裕璇 陈淑龙 冷晨昕
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其均等化程度将会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CMDS2017专项调查,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以流动人口居住城市“是否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结论依然得到支持。(3)之所以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其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其社会资本。本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社会融入层面的效应,为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