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3)
2023(10866)
2022(8959)
2021(8287)
2020(7373)
2019(17098)
2018(17697)
2017(35215)
2016(19488)
2015(22790)
2014(23232)
2013(22905)
2012(21130)
2011(19221)
2010(19730)
2009(18670)
2008(18645)
2007(17128)
2006(15143)
2005(13960)
作者
(58383)
(48706)
(48407)
(46651)
(30913)
(23181)
(22274)
(19145)
(18316)
(17496)
(16375)
(16365)
(15637)
(15534)
(15316)
(15009)
(14949)
(14446)
(14163)
(14038)
(12307)
(12178)
(12051)
(11051)
(11030)
(11022)
(10983)
(10891)
(9964)
(9819)
学科
(84581)
经济(84506)
(51517)
管理(51481)
方法(40402)
(39498)
企业(39498)
数学(36444)
数学方法(35843)
中国(26367)
(25369)
(19435)
业经(17713)
(17008)
(16310)
贸易(16302)
农业(16263)
(16191)
(15846)
地方(15838)
(14175)
银行(14144)
(13509)
理论(12958)
(12532)
金融(12529)
(12096)
(11175)
(11110)
财务(11057)
机构
学院(289554)
大学(289162)
(118611)
经济(115965)
管理(108506)
研究(96938)
理学(92676)
理学院(91632)
管理学(89748)
管理学院(89214)
中国(74450)
(62240)
科学(59791)
(55421)
(50688)
(50335)
研究所(45807)
(44741)
中心(44650)
财经(43856)
业大(43187)
北京(39764)
农业(39724)
(39546)
(38450)
师范(38066)
经济学(36635)
(35712)
(34190)
经济学院(33239)
基金
项目(182940)
科学(141835)
研究(133924)
基金(129819)
(112858)
国家(111934)
科学基金(94377)
社会(82487)
社会科(78022)
社会科学(77997)
(72540)
基金项目(67747)
教育(63324)
(61131)
自然(60462)
自然科(59024)
自然科学(59009)
自然科学基金(57924)
编号(57001)
资助(55177)
成果(47408)
重点(41584)
(40778)
(39926)
课题(39684)
(37202)
科研(35157)
创新(34787)
教育部(34586)
大学(34273)
期刊
(132287)
经济(132287)
研究(84978)
中国(56395)
(46610)
学报(44811)
(42179)
科学(40823)
管理(39252)
大学(33719)
教育(33583)
学学(31521)
农业(31222)
(27584)
金融(27584)
技术(26978)
业经(22711)
财经(21776)
经济研究(21611)
问题(18771)
(18671)
(16672)
统计(16608)
技术经济(15180)
(15036)
(14695)
图书(14401)
商业(14367)
理论(14354)
(13682)
共检索到432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杨韵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耿志  薛德升  
流动摊贩的治理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的难题。通过对流动摊贩、疏导区摊贩和城市管理者的调查,研究了广州摊贩空间疏导的模式与效应。疏导区是一种通过发挥基层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把闲置空间资源转化为摊贩经营场所的治理模式。调查显示,83%的流动摊贩对疏导区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究其原因,疏导区存在正负效应,前者表现在为摊贩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机会,后者表现在租金商业化、空间固定化、区位限制和进入权不平等等剥夺了摊贩低成本、流动性等优势和降低了摊贩对政策的信任。寻求适度正规化,使摊贩进入疏导区后的收益大于损失,应是改善摊贩疏导政策的核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海波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必然结果。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转移中,农村劳动力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往往是把非正规化就业作为主要途径。而非正规就业自身的属性使得农民工在享受其带来的城市化文明“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婷婷  张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女性劳动力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农村女性身体素质较差、心理素质较弱、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普遍较低等自身原因以及性别歧视、行业需求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就使得我国农村女性的非正规就业现象凸显。本文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素材,研究了农村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并讨论非正规就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期为政府解决农村女性的非正规就业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成  郭敏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作为政策目标,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主观幸福感角度对这一目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发现:(1)非正规就业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主观幸福感;(2)以养老保险覆盖率作为非正规就业的工具变量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估计表明就业保护水平越低,劳动者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主观幸福感越低;(3)分样本估计还发现,非正规就业市场上更加严重的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幸福感损失更大,收入的不稳定性使得非正规就业者就如何有效应对生活的各种风险难以做出准确预期,进而会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具有国家职业标准的资格认证则可以降低非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传林  王莹莹  
尽管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有助于降低私人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强化权力中心的调控能力与监管水平,从而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但中国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仍面临着法律制度障碍、主流意识形态约束、既得利益集团阻扰等诸多约束。不过,内在利益驱动、学术界和外部压力等因素在推动着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最后,从转型途径、差异化政策、财税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丽萍  
1978~1989年我国非正规就业基数小、增速快、对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低;1990~2000年非正规就业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年均114.86%;2000~2012年非正规就业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渠道。通过建模发现:非正规就业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用趋势方程预测未来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将大幅下降,政府可从劳动力需求、供给、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配套政策改进4个方面适当引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依洁  丰雷  
个体化确权是发展中国家土地确权的主导方式,近年来则逐渐形成从个体化确权向多样化确权转变的趋势。本文对个体化确权和多样化确权进行比较分析,提炼总结多样化确权的典型模式,探讨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确权制度问题。研究表明,个体化确权具有强制性、系统性、确定性等优势,赋予个人完全的剩余索取权,有效规避公地悲剧;同时具有耗时长、成本高、见效慢等劣势,易忽视弱势群体利益,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多样化确权弥合了地方与国家、传统习俗与正式规则之间的差距和鸿沟,是一种保留传统地权和个体化确权两种路径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可以根据土地共有产权强度和国家分权程度的高低,将多样化确权划分为国家主导集体确权、地方主导个体确权、集体土地管理地方自治、基层社区治理和公社产权登记等5种典型模式,不同模式契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私有、集体、公共等多种农地产权安排的异质性诉求,在确权实施的统一性、有效性、灵活性、适应性等方面各具优势。因此,根据多样化确权的经验做法,结合理论探讨和中国实践,建议事前评估当地条件以辅助确权决策;提高地方政府、基层社区的自主权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可度;并鼓励多元确权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实践规律的总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琳,李军锋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 ,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 ,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 ,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吴伟  
非正规就业在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就业渠道,非正规就业人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不但存在从"无业"到非正规就业的过程,还存在从正规就业到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使城镇就业的变化表现出单位就业人数减少而非单位就业人数增加的特点,即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旭  
过去的就业,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另辟蹊径?这方面,非正规就业可谓新的金光大道。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柳  
“非正规部门”一词源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原意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1996年,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指个体经济和小型私营企业。事实上,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9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就业人数占75%左右。可见,非正规就业已具有新的内涵。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日益灵活,劳动力市场配置特征将更加显著,有关“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应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政府、社会和工会应对这一就业形式给予更多的扶持。提升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的社会地位,对于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本华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特征非常明显,而且非正规金融在目前农村供给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基于诺思的制度起源理论探讨表明,我国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比正规化更为重要,但正规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和正规化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发展政策性金融,降低对非正规金融的依赖程度;二是要在正规化过程中坚持渐进化和多元化原则;三是要倡导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四是要对正规化后的农村金融机构实施适度监管;五是要推进农村的整体改革,降低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为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与正规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霓  
在分析劳动者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估计工资方程时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性偏误"。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他们的就业类型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7~2006)分析了自选择性在城镇居民选择就业类型中的作用,并对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借助BGF(2001)分析方法,发现正规就业者具有负向自选择性,表明对于具有优质不可观测特征的劳动者来说,从事正规就业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过程,而非正规就业者没有自选择性,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市场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