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1)
2023(18747)
2022(15738)
2021(14594)
2020(11877)
2019(27298)
2018(27145)
2017(51439)
2016(27816)
2015(31457)
2014(31648)
2013(31348)
2012(29189)
2011(26803)
2010(26880)
2009(24627)
2008(23858)
2007(21073)
2006(19065)
2005(17474)
作者
(82330)
(68576)
(67805)
(64804)
(43870)
(32762)
(30811)
(26822)
(26195)
(24442)
(23523)
(23104)
(22054)
(21957)
(21232)
(21102)
(20265)
(19754)
(19685)
(19459)
(17257)
(16907)
(16431)
(15697)
(15459)
(15328)
(15185)
(14810)
(13841)
(13549)
学科
(132406)
经济(132272)
管理(75383)
(71882)
(56330)
企业(56330)
方法(49375)
数学(42592)
数学方法(42221)
中国(39852)
(34325)
地方(32221)
业经(28589)
(27356)
(26332)
(23491)
贸易(23472)
农业(23344)
(22702)
(22407)
(19806)
环境(19761)
银行(19755)
(19678)
金融(19676)
(19115)
(18599)
(18295)
理论(18006)
地方经济(17878)
机构
大学(405746)
学院(402657)
(174040)
经济(170548)
管理(153298)
研究(149198)
理学(131041)
理学院(129448)
管理学(127373)
管理学院(126642)
中国(112175)
科学(89736)
(88760)
(77062)
(76024)
研究所(69023)
(66276)
中心(65207)
财经(61078)
(59917)
业大(57806)
北京(57367)
(55623)
(55299)
师范(54807)
经济学(54010)
(53959)
农业(51351)
经济学院(48395)
(48005)
基金
项目(268284)
科学(211307)
研究(197235)
基金(195110)
(170710)
国家(169288)
科学基金(144180)
社会(126560)
社会科(119941)
社会科学(119911)
基金项目(102776)
(102146)
自然(91363)
教育(89217)
自然科(89199)
自然科学(89178)
自然科学基金(87589)
(86954)
资助(80040)
编号(79058)
成果(65027)
(61214)
重点(60568)
(59691)
课题(55615)
(54913)
国家社会(52997)
创新(51346)
教育部(51183)
科研(50279)
期刊
(201339)
经济(201339)
研究(128938)
中国(84585)
学报(63255)
(61867)
科学(59984)
管理(59026)
(55663)
大学(48027)
教育(46317)
学学(44948)
农业(42762)
(38886)
金融(38886)
技术(34761)
经济研究(33057)
业经(30924)
财经(30722)
(26564)
问题(26412)
(23109)
(21412)
图书(20944)
技术经济(20644)
世界(20478)
国际(19400)
科技(18783)
现代(18607)
资源(18519)
共检索到621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伯娜  殷李松  贾敬全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分解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就业数据,锁定城镇化的就业发射效应,分析共生空间、源径、路径。结果发现:复杂关系中,以共生为主,影响在外地而非本地,省/区本地只占26.25%/21.36%;共生源径显示,各省/区存在大量空白地带,可供开发共生路径;在非空白地带,竞争、共生、单边路径纵横交错,以近邻为主,但远邻竞争/共生也很常见。最后,直观地给出路径表,标明空白路径、共生路径、共生/竞争伙伴位置与相对优劣势地位,以便利省/区间的协同合作和共生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德海  贾晓琳  
2008年黑龙江省实施"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八大经济区"建设也遇到诸多困难,市场化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的瓶颈,产品生产、产品流通、产品高端化、市场体系及产业园区建设等多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脱离市场需求,部分项目上马后便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八大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以市场化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企业为建设的主体;要正确定位政府在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好项目规划、政策引导与服务的功能,以市场化手段为基础推动项目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春水  蔺雪芹  王开泳  柳坤  王婷  
本文构建了中国地级市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中国286个地级市工业竞争力水平,研究了中国经济区的工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特征。并尝试将集聚和外部联系作为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探讨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下,综合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空间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①经济区工业竞争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各经济区各具独特的空间格局特征。②把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是可行的,并验证了空间要素对产出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于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的贡献强度存在差异。③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要素贡献程度的趋势分别是:综合技术先增大后减小,劳动力持续减弱,资本稳步增大,空间要素则先减小后增大。④在现有工业投入结构下,强和弱等级城市具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而较强和较弱等级没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小平  汪萌  
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视角,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进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八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进口贸易会对国内就业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但对我国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优化、高技能劳动力增加和女性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从局部来看,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等地区的进口贸易对就业水平表现出正向影响;由于技术外溢的作用,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对产业、部门结构的优化作用更加显著;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是承接沿海地区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地区,而东北地区存在就业岗位与技能不匹配的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支持职工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及完善就业竞争机制,以促进就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陈霞  王伟强  
我国区域服务业集聚水平由沿海到内陆依次递减,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服务业集中度水平在八大区中始终处于最高水平,而长江中游、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在八大区中居于中游水平;东北、西北地区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水平相对较低,位于八大区下游水平,各区域服务业专业程度较低,而且波动性较大。服务业发展在相邻地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服务业集聚和专业化水平对服务业产出的直接影响效应均为正,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劳动投入对服务业产出增加的直接效应为正,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相邻区域资本投入对服务业产出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其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凤朝  潘雄锋  
本文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划分八大经济区的观点,以八大经济区为分析单元,利用布局系数指标和顺序分布模型,从区域"特化"角度对我国八大经济区专利结构分布、变动的差异和基本特征进行考察,以期为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涛  杨洁  宋平凡  
基于空间技术差异和时间技术进步的双维异质性视角,构建了全局共同前沿生产技术集下的IDA-PDA综合分解框架,探究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5-2018年的碳排放特征与九种驱动因素,在数量上明确了时空技术追赶效应对碳排放变动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经济活动是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追赶效应对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区层面,除了西北综合经济区之外,其余各个综合经济区均实现了碳排放增幅放缓,绩效效应对八大经济区的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均不大;在省级层面,大部分省份或地区的潜在碳排放因子效应、经济活动效应和碳排放空间追赶效应促进了碳排放,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和碳排放时间追赶效应抑制了碳排放,而经济产出的时间和空间追赶效应在不同省份的作用方向不同。据此,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行总量控制策略和实行区域协同减排等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志鹏  郑蕾  李方一  
论文基于200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结合线性规划建立了多区域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研究了环境约束下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出口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007—2010年需要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出口比重,同时降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出口比重,通过以上结构调整达到最优出口结构,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碳、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基础上促使全国GDP分别提高6.84%和8.17%。东北区域、黄河中游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大西南区域和大西北区域需要降低的出口部门较多,且多集中在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北部沿海区域需要提高的出口部门较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2010年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和大西北区域的总体出口结构优化度比2007年有所提高。在八大经济区中,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由于区位优势,其出口结构整体优化度相对较高,而东北区域则最低。地理区位对于区域出口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志鹏  郑蕾  李方一  
论文基于200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结合线性规划建立了多区域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研究了环境约束下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出口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007—2010年需要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出口比重,同时降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出口比重,通过以上结构调整达到最优出口结构,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碳、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基础上促使全国GDP分别提高6.84%和8.17%。东北区域、黄河中游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大西南区域和大西北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贤凤  武博  王建华  
本文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应用SE-DEA视窗分析和计量分析技术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2001—2011年期间的均值存在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从长期趋势看,效率值变化不稳定,忽高忽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国有产权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庞瑞芝  李鹏  李嫣怡  
创新效率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解剖创新过程中的要素流动机理出发,揭示了创新过程的网络化特征,并通过构建网络DEA模型,测算了创新过程整体效率、"创新资源转换"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以我国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创新资源转换"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前者受到R&D人员区域分布结构影响,后者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区域创新过程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高度相关;区域创新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在样本期间稳步上升;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出现地区追赶的收敛现象,"创新资源转换"阶段是整体效率发散的隐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志礼  张绪珠  贺本岚  
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为对象,以省级区域为单元,对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比较,定量分析了四大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未来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婉君  
为了考察"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文章采用TOPSIS方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以农业和矿产采掘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而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则相对较快。最后根据测度结果进一步将八大经济区归类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