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6)
2023(9974)
2022(8512)
2021(7975)
2020(6986)
2019(15998)
2018(15521)
2017(29741)
2016(16503)
2015(19064)
2014(18834)
2013(17952)
2012(16645)
2011(14842)
2010(14873)
2009(13006)
2008(12189)
2007(10487)
2006(8940)
2005(7858)
作者
(42505)
(35380)
(35356)
(33899)
(22757)
(17064)
(16155)
(13876)
(13855)
(12624)
(12245)
(11900)
(11246)
(11111)
(11049)
(10801)
(10639)
(10516)
(10333)
(10270)
(8854)
(8586)
(8576)
(8175)
(8015)
(7969)
(7917)
(7823)
(7164)
(6979)
学科
(64887)
经济(64813)
管理(47706)
(44667)
方法(37137)
(36298)
企业(36298)
数学(34098)
数学方法(33713)
中国(21962)
(18236)
(17001)
业经(12566)
地方(11776)
(11738)
(11677)
财务(11639)
财务管理(11610)
农业(11465)
(11395)
贸易(11385)
企业财务(11105)
(11053)
技术(10967)
理论(10793)
(10426)
(9447)
银行(9437)
教育(9318)
(8999)
机构
大学(217771)
学院(217471)
(89200)
管理(88853)
经济(87407)
理学(77534)
理学院(76783)
管理学(75522)
管理学院(75088)
研究(65491)
中国(49513)
(44064)
(42441)
科学(37288)
财经(34259)
(33600)
中心(33439)
(31432)
(30309)
(30256)
(30228)
师范(30047)
业大(29550)
经济学(28304)
研究所(27376)
北京(27177)
(25962)
经济学院(25856)
财经大学(25837)
技术(25617)
基金
项目(152108)
科学(123258)
研究(115776)
基金(111911)
(95470)
国家(94617)
科学基金(83822)
社会(74325)
社会科(70526)
社会科学(70513)
(59471)
基金项目(58843)
教育(58758)
自然(53596)
自然科(52468)
自然科学(52457)
自然科学基金(51569)
(50927)
编号(47824)
资助(46418)
成果(37841)
(36048)
重点(34373)
课题(33884)
教育部(32322)
(32245)
(32208)
人文(30812)
国家社会(30759)
创新(29954)
期刊
(87210)
经济(87210)
研究(61636)
中国(45784)
教育(36783)
(33495)
管理(32367)
学报(29153)
科学(27473)
技术(26004)
(25223)
大学(23883)
学学(21775)
(20332)
金融(20332)
财经(17291)
农业(17066)
职业(14935)
(14764)
业经(14237)
经济研究(13761)
图书(12406)
问题(11931)
统计(11380)
理论(10817)
(10697)
论坛(10697)
技术教育(10544)
职业技术(10544)
职业技术教育(10544)
共检索到319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敏  赵建梅  
关注专科生就业状况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议题。通过对某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毕业生中存在"务实型""稳定型""生存型"三种从业观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以学生多样化职业发展需求为落脚点,引导学生树立有意义的从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以实用性为基础,多水平、多路径地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嵌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以学生个体多样化水平提升为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定位与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文跃玲  
我国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特征,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获得职业指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通会产生困惑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很少获得专业的就业指导,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毕业院校职业指导的意愿较强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务实的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海荣  
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不论接受任何层次教育,最终都将会进入社会选择职业,以期实现自身价值。为此,选择何种职业不仅是就业数量的反映,更是就业质量的体现。实证调查发现,"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的问题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的保证就业质量,应尽早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教育体系,并将端口前移,尤其是高中阶段。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培养,使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认知社会、合理定位、选择专业、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提升就业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嵩  李珺  占小梅  
上海从2003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以"就业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向社会公开发布各中职学校的就业状况。就业公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社会各界了解本市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评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以及政府改善与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比较直观和简明的事实依据,对于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0年来这一制度的持续推进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成为本市广大中职学校的自觉行动。随着经济从粗放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就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楠  谭娅  封世蓝  
本文从男女毕业生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问题。基于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的2012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在不同部门就业的概率的因素,并对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到男性和女性进入不同部门就业的影响因素是相似的,主要是学历、户口所在地、及专业等。总的来看,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环境呈改善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如此,法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连续三届低于男性毕业生。此外,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和具体实际,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三方面提出了相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红卫  
高级别证书的价值未能体现、持同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却不能进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低是目前职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尚未确立学历文凭、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通过保障就业机会均等、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关注等举措确立两种证书并重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齐明  
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将就业能力指标分为知识掌握、认知性技能、组织胜任技能、职业态度四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能力,毕业生认为高校对学生认知性技能的培养更为欠缺;就学科差异而言,工科类学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评价偏低;课外支持因素对各类就业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突出的影响,而课程和教学因素只对知识掌握方面有较强的作用;实习效果和学生投入因素亦不同程度地影响就业能力培养,并且实习效果不佳是工科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熙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专升本毕业生就业难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们通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和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因此,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就如何提高专升本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春冰  崔小勇  蒋承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具有哪些特征的毕业生会选择教师职业、什么动机促使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性别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大学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概率显著低于女性;选择教师职业的男性和女性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薪酬和就业选择方面,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起薪低于选择其他职业的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概率更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职业收入差距在男性毕业生群体中更加显著。选择教师职业的女性更注重职业符合兴趣爱好、职业稳定性以及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也更容易对所选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的独立自主性感到满意。给定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文琪   岳昌君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作为重点群体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尤为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探讨本科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能力增值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科生在高等教育期间的能力增值对其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能力增值和非认知能力增值的提升均有助于促进就业满意度的提高,且认知能力增值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发现,能力增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起薪上,而对“双一流”高校学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建议高校和学生结合实际加强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同时强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新成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与流向的不均衡不仅导致了人力资源配置失衡,而且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为研究对象和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思想,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毕业班学生875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因素。研究表明,个人禀赋形成一种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企业的软硬环境形成一种"拉力",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口流动推拉理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地域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