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5)
- 2023(8473)
- 2022(7200)
- 2021(6716)
- 2020(5402)
- 2019(12333)
- 2018(11824)
- 2017(21953)
- 2016(12143)
- 2015(12968)
- 2014(12235)
- 2013(12136)
- 2012(10989)
- 2011(9775)
- 2010(9423)
- 2009(8371)
- 2008(7817)
- 2007(6596)
- 2006(5783)
- 2005(4751)
- 学科
- 济(45957)
- 经济(45895)
- 业(31641)
- 管理(28786)
- 企(20447)
- 企业(20447)
- 方法(18876)
- 农(18770)
- 数学(17323)
- 数学方法(17182)
- 地方(14564)
- 农业(14380)
- 中国(13515)
- 财(11120)
- 业经(10498)
- 贸(9548)
- 贸易(9543)
- 易(9198)
- 学(9195)
- 环境(7819)
- 收入(7676)
- 制(7112)
- 地方经济(6976)
- 技术(6873)
- 务(6121)
- 财务(6118)
- 财务管理(6112)
- 融(5925)
- 金融(5922)
- 产业(5841)
- 机构
- 学院(159755)
- 大学(158319)
- 济(63307)
- 经济(62170)
- 管理(58651)
- 研究(56310)
- 理学(51957)
- 理学院(51246)
- 管理学(50296)
- 管理学院(50005)
- 中国(40404)
- 科学(37716)
- 农(36591)
- 京(32575)
- 业大(29707)
- 农业(29073)
- 所(28910)
- 研究所(26916)
- 中心(26593)
- 财(26571)
- 江(23193)
- 范(21957)
- 财经(21798)
- 师范(21624)
- 州(21531)
- 院(20247)
- 经(19904)
- 经济学(19862)
- 农业大学(19775)
- 北京(19633)
- 基金
- 项目(120022)
- 科学(93289)
- 基金(86890)
- 研究(82808)
- 家(78807)
- 国家(78089)
- 科学基金(65508)
- 社会(53865)
- 社会科(50872)
- 社会科学(50860)
- 省(48188)
- 基金项目(47500)
- 自然(43647)
- 自然科(42615)
- 自然科学(42598)
- 自然科学基金(41850)
- 划(40747)
- 教育(37090)
- 资助(33415)
- 编号(32116)
- 重点(27345)
- 发(26873)
- 部(25424)
- 创(25305)
- 成果(24255)
- 计划(23655)
- 创新(23612)
- 科研(23395)
- 国家社会(22755)
- 课题(22358)
共检索到224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灵芝
运用2011—2016年数据,以四川甘孜阿坝州为例,分析就业帮扶工程对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犯罪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帮扶工程对侵财和暴力两种类型的犯罪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就业帮扶工程参与率每增长1%,侵财犯罪率和暴力犯罪率分别下降0.0064%和0.0022%。政府福利支出、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和水利设施完善程度等变量对两类犯罪率都有显著负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家庭资产拥有量对犯罪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人均受教育年限仅对侵财犯罪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暴力犯罪影响不显著。此外,就业帮扶工程因其可以为低收入和易受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保障,对因自然灾害引起的犯罪率上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关键词:
就业帮扶工程 犯罪率 贫困地区 自然灾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建康
四川藏区属于典型的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发育滞后,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效应长期欠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四川藏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金融支持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依然不尽如人意,未能与产业政策发挥协调作用。本文拟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为例,对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在西部贫困地区如何发挥协调效应进行浅析,以期探索贫弱条件下西部地区提高政策执行效果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帅雄
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内生发展动力弱,贫困人口占比高,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按照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其贫困落后的现状是由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区位环境、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等综合因素交织形成的,在如何实现凉山精准扶贫的问题上,需要充分考虑其扶贫攻坚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并在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中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建议对策。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朝明 张衔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且在本世纪后期出现持续恶化趋势。据世界银行测定,所有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已从1985年的1051亿增加到1995年的13亿,估计到2000年仍有1107亿贫困人口无法脱贫。与此相反,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已得到有效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锋
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问题往往成片出现。为此,我国推进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必须做到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由奉钦亮、王亚明和马龙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研究——以云南怒江、四川阿坝为例》一书,立足国家脱贫攻坚时代背景,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扶贫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和数据上的调研分析,并从政策执行角度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系统阐述了其建设成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扶贫政策的落实、取得脱贫攻坚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国茜
因地制宜的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效益,其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不仅可以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更为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和发展,并运用发展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得出,旅游产业就是西部贫困地区最好的主导或者是优势经济产业。在此基础上,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阐明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依托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产业,是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旅游 西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霞 杨丽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至今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典型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也就异常艰巨,因而扶贫政策作用的大小、强弱与方向以及扶贫政策的执行结果都直接影响着甘孜藏族自治州治贫的成效。基于此,本文旨在运用德国学者韦唐的目标达成模式,通过对甘孜藏族自治州扶贫政策执行的结果与扶贫政策目标进行对比,从而评判甘孜藏族自治州扶贫政策的优劣以及目标达成现状。
关键词:
扶贫政策 目标达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江
四川贫困地区有其特殊的自然特征、经济特征、社会文化特征,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应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下,创新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扶贫,整合扶贫资源,综合开发,使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裕,社会不断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富民富区。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基本特征 扶贫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珊 张永辰 杨峰
藏区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改善亟需解决的问题,摆脱藏区信息贫困亦是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建立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综合比较分析得出甘孜藏族自治州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四川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同时指出地理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几个方面是甘孜州信息贫困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藏区 甘孜州 信息化发展水平 信息贫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茹
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导向近一两年逐步向稳妥审慎转变,少数民族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更应尊重客观规律、强调科学规划、体现文化差异、发挥特色优势、注重人与自然和谐。本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加强规划引领,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地域特色,强调规划的生态导向,增强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少数民族地区 甘孜藏族自治州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洁
四川省民族地区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力强,既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又是四川省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客源市场 开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肖启义
贫困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是国家新时期实行的扶贫攻坚战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则是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点。达州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既是农业大市,又是革命老区,整体纳入了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在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金融作为反贫困的重要力量,应当大有作为。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以及现行金融体制的不足,制约了金融在反贫困中的资金聚集、项目支持和资金撬动功能。为此,本文深入研究金融发展与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金融反贫困的作用发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关键词:
秦巴山区 反贫困 金融支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琦 曹李梅 朱玉蓉
近十年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目标,但其实施效果如何值得进行检验。通过对四川省贫困地区调研数据的分析,从中职免费政策设计的价值目标入手,综合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消除混杂因素引致的偏差,对中职免费政策教育公平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并尝试构建我国中职教育质量公平、就业质量公平两套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贫困地区适时调整、改进和制定新的中职资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刚 李树
在理论上,教育同时具有犯罪预防效应和犯罪扩张效应,因此,教育对犯罪率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不同层次的教育对犯罪率的影响也并非是单调的。文章以中国2000~2008年的地区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总体的教育扩张显著降低了中国的犯罪率,这主要受益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且其犯罪预防效应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递增;但大学教育不仅未能降低中国的犯罪率,反而还显著促增了诈骗一类的高技能型犯罪。
关键词:
教育 犯罪 劳动力市场 过度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刚 李树 陈屹立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单位2000和2005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大规模人口流动是导致中国犯罪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即便在考虑了人口流动的内生性后,这个发现依然稳健;人口流动性每提高1%大约将导致犯罪率上升3.6%,就样本区间内而言,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大约能够解释犯罪率增幅的20%;此外,人口流动对犯罪的上述影响主要由省际人口流动引起,省内人口流动对犯罪率提高的影响尚缺乏证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