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3)
2023(2777)
2022(2275)
2021(2119)
2020(1694)
2019(4023)
2018(3746)
2017(7765)
2016(4250)
2015(4975)
2014(4967)
2013(4948)
2012(4530)
2011(3967)
2010(4146)
2009(3997)
2008(4045)
2007(3879)
2006(3560)
2005(3457)
作者
(12647)
(10556)
(10287)
(9836)
(6911)
(5011)
(4675)
(4116)
(3997)
(3698)
(3632)
(3530)
(3470)
(3340)
(3313)
(3262)
(3104)
(3090)
(3016)
(2880)
(2631)
(2583)
(2504)
(2496)
(2348)
(2340)
(2330)
(2240)
(2142)
(2052)
学科
(20085)
经济(20072)
管理(14660)
(14543)
(11860)
企业(11860)
方法(10099)
数学(9253)
数学方法(9178)
中国(7787)
(5941)
(5354)
(5113)
(4694)
金融(4694)
(4458)
银行(4451)
(4297)
财务(4295)
财务管理(4293)
(4272)
企业财务(4201)
人事(3910)
人事管理(3910)
市场(3740)
业经(3528)
农业(3418)
(3228)
劳动(3225)
理论(3095)
机构
大学(65966)
学院(64669)
(31544)
经济(30977)
管理(26238)
理学(22101)
研究(21928)
理学院(21915)
管理学(21630)
管理学院(21504)
中国(19670)
(15927)
(13795)
财经(12576)
(11511)
(11006)
科学(10735)
经济学(10709)
中心(10687)
(9853)
研究所(9647)
经济学院(9595)
财经大学(9542)
(9445)
北京(8948)
(8040)
金融(7935)
业大(7932)
(7720)
商学(7623)
基金
项目(39049)
科学(31749)
基金(30535)
研究(28186)
(26253)
国家(26063)
科学基金(22938)
社会(19378)
社会科(18298)
社会科学(18291)
基金项目(15685)
自然(14902)
自然科(14608)
自然科学(14605)
自然科学基金(14405)
(13698)
教育(13477)
资助(13302)
(11934)
编号(10493)
(9597)
教育部(8735)
成果(8602)
重点(8543)
国家社会(8288)
人文(8218)
(8134)
大学(8079)
(7619)
(7529)
期刊
(35769)
经济(35769)
研究(21767)
中国(14926)
(13268)
(11521)
金融(11521)
管理(11086)
科学(9121)
学报(9071)
(8219)
财经(7905)
大学(7518)
学学(7186)
(6811)
经济研究(5976)
教育(5285)
农业(5138)
技术(4925)
业经(4865)
问题(4649)
(3933)
理论(3888)
技术经济(3536)
国际(3485)
世界(3375)
统计(3324)
实践(3300)
(3300)
商业(3204)
共检索到105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瑞明  亢延锟  黄维乔  
转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部分源于就业市场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策略差异性及其"极化效应",而这又根源于被扭曲的就业市场。从政策冲击和就业市场扭曲的角度出发,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准模型来说明就业环境与个体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每个就业者都会根据就业环境和自身成本收益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的决策,就业环境的恶化会使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极化效应",进而影响到社会阶层分化。进一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性别歧视、行业分割、户籍壁垒、关系网络和最低工资法等多个角度对基准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从而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就业市场中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性与阶层分化。因此,要构建"橄榄型"社会,就必须不断通过政策调整,修正扭曲的就业市场,使社会中的人力资本积累和阶层形成良性分布,从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瑞明  亢延锟  黄维乔  
转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部分源于就业市场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策略差异性及其"极化效应",而这又根源于被扭曲的就业市场。从政策冲击和就业市场扭曲的角度出发,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准模型来说明就业环境与个体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每个就业者都会根据就业环境和自身成本收益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的决策,就业环境的恶化会使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极化效应",进而影响到社会阶层分化。进一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性别歧视、行业分割、户籍壁垒、关系网络和最低工资法等多个角度对基准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从而在统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基于劳动力同质假说和前市场化歧视理论,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且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影响比低收入和高收入阶段大。目前中国东部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高收入阶段,但中西部省份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且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省份主要在西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华青  
近年来茶产业的消费革命在某些情境下缩短了生产至流通环节的链条,为纵向一体化与小农种植之间的辩论带来新的视野。聚焦福建G村的红茶产业,以民族志形式呈现中农阶层的兴起,以及中农如何被龙头企业利用定价权挤出市场,小农作为原料供应者的境地同样举步维艰,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重新显现。从空间研究视角看,这一过程物化于茶厂这一物质空间的建造及占用中。进而提出,消费革命不会轻易逆转当地茶产业的阶层分化。小规模生产者及其所倚赖的分散化生产资料应得到重视及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华青  
近年来茶产业的消费革命在某些情境下缩短了生产至流通环节的链条,为纵向一体化与小农种植之间的辩论带来新的视野。聚焦福建G村的红茶产业,以民族志形式呈现中农阶层的兴起,以及中农如何被龙头企业利用定价权挤出市场,小农作为原料供应者的境地同样举步维艰,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重新显现。从空间研究视角看,这一过程物化于茶厂这一物质空间的建造及占用中。进而提出,消费革命不会轻易逆转当地茶产业的阶层分化。小规模生产者及其所倚赖的分散化生产资料应得到重视及保护。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大丰  
人力资本与外资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力资本的水平对于外资的吸引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但是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则为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其实,外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显著的。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孔铮  
文章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中国的教育现状,指出了中国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发展对我国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并就教育与人力资本、教育与就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嘉明  刘渝琳  
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经济的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对人力资本的运作和投资 ,由于我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育尚不成熟 ,有市无价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本文在借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力资本定价模型 ,并分析了在此定价下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及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兆良  田淑英  
运用中国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生态资本外部性特征的视角,考察生态资本对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生态资本并不能直接引致创新效率提高,生态资本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外部性上,人力资本积累是生态资本创新效应的主要渠道。生态资本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生态资本有助于提高健康人力资本,提高创新水平;第二,生态资本有助于人力资本集聚,提高以社会网络与相互沟通为特征的社会资本,推动整个社会创新的灵感;第三,生态资本可以提升幸福感,提高个体在工作中的创新与创造能力。需要加大生态资本投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以推动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绘  
由于选择享受免费师范教育,就要承担10年的支教义务,这会对师范生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影响,进而会对师范生就业、职业转换和工作流动产生长期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免费师范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属性和免费师范生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发现免费师范生可能发生违约的阶段和可能引起违约的原因,分析免费师范生的个人决策行为,对这项学生资助政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维德  
本文根据上海全市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数据 ,从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流动、人力资本使用三个方面 ,分析了上海人力资本积累的现状。揭示了上海在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 ,人力资本形成和作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机会 ,提出上海应当在新一轮发展中 ,采取以人力资本积累为重心的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重行  窦尔翔  张宇  
家庭是人类最小的生产单位,研究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比研究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有实际意义。人类发展史上,其收入形态不断演化,目前已经进入资产运营时代,家庭收入甚至个人收入归跟结底呈现为现金资产、实体资产、证券资产和信贷资产等资产之间的转换,以寻求总价值的最大化。人力资本尤其是教育型人力资本积累不管是作为家庭代际的收入改善结构性因子,还是作为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对于改善其一生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核心因子,重要性不言而喻。显而易见,主观上重视教育型人力资本积累,客观上提供教育金融制度供给,是对于优化收入分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祥宇  林向军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人力资本迅速积累在产业集聚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对产业集聚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杭静   牛梦琦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平衡,须准确把握收入差距演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和库兹涅茨事实对此总结了国际共性特征事实,但深入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特别是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文献还较少。本文首先使用跨国数据展示收入不平等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之后在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几乎理想需求系统,在理论上提出了收入不平等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通过消费结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发现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和人力资本的代际转移程度。本文使用中国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估计了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并基于估计结果通过数值模拟量化了收入分配演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本文政策含义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共同富裕为重点,加快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结构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政策着力点,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巍  鄂丽丽  
本文是从动态、长期的角度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加以分析 ,假设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可分为企业家与职业技术人员 ,然后证明出 ,随经济发展 ,培养企业家才能的机会成本上升 ,降低了个人选择成为企业家的动机 ,从而使稳定状态下的企业家相对于职业技术人员过多。本文解释了发达国家职业技术人员的相对过剩 ,经济发展中最初资本存量的必要性 ,并指出当多于一种人力资本存在时 ,个人在各种可选项间配置其资源可能是无效率的。最后结合我国的情况对模型加以变化和扩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