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3)
- 2023(11465)
- 2022(9909)
- 2021(8813)
- 2020(7746)
- 2019(17654)
- 2018(17241)
- 2017(34073)
- 2016(18590)
- 2015(20871)
- 2014(20822)
- 2013(20715)
- 2012(19368)
- 2011(17441)
- 2010(17419)
- 2009(16291)
- 2008(16087)
- 2007(14544)
- 2006(12483)
- 2005(10944)
- 学科
- 济(83723)
- 经济(83622)
- 业(54188)
- 管理(53827)
- 方法(44656)
- 企(42507)
- 企业(42507)
- 数学(40686)
- 数学方法(40437)
- 财(23098)
- 农(21592)
- 中国(20579)
- 贸(17571)
- 贸易(17568)
- 易(17020)
- 学(16777)
- 地方(15632)
- 业经(15593)
- 农业(15108)
- 务(14313)
- 财务(14299)
- 财务管理(14265)
- 企业财务(13606)
- 制(13525)
- 融(12219)
- 金融(12217)
- 银(11780)
- 银行(11721)
- 环境(11459)
- 技术(11406)
- 机构
- 大学(278244)
- 学院(275334)
- 济(119002)
- 经济(116844)
- 管理(106477)
- 理学(93825)
- 理学院(92759)
- 研究(92523)
- 管理学(91269)
- 管理学院(90771)
- 中国(67846)
- 科学(58042)
- 京(56125)
- 农(54299)
- 财(53328)
- 所(48111)
- 业大(45885)
- 研究所(44185)
- 财经(44027)
- 农业(43505)
- 中心(42595)
- 经(40257)
- 江(39219)
- 经济学(38238)
- 经济学院(35143)
- 北京(34500)
- 范(33644)
- 师范(33144)
- 财经大学(33002)
- 院(32405)
- 基金
- 项目(190803)
- 科学(150151)
- 基金(142201)
- 研究(130056)
- 家(126672)
- 国家(125643)
- 科学基金(106927)
- 社会(85932)
- 社会科(81640)
- 社会科学(81615)
- 基金项目(75863)
- 省(73063)
- 自然(71560)
- 自然科(70023)
- 自然科学(69998)
- 自然科学基金(68847)
- 划(62694)
- 教育(60187)
- 资助(58686)
- 编号(49375)
- 重点(43404)
- 部(43290)
- 发(40176)
- 创(39615)
- 成果(38549)
- 科研(37872)
- 创新(37073)
- 教育部(36981)
- 计划(36629)
- 国家社会(36451)
共检索到38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祖辉
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是一个彼此两难全的课题。按照菲律浦斯曲线及有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定的经济增长条件下失业率(就业率的逆指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替代效应”——即提高失业率会压低通胀率,而降低失业率则会拉升通胀率。实质而言,经济增长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就业与通胀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获得巨大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付了就业与通胀方面的沉重代价(主要是旧体制痼疾的释放)。要真正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从供需两方面来考虑。本文以上海为实例,试图以上述三者的数量关系为基点来考察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一般而言,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相对减少,从而引起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反之,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相对增加,从而引起居民消费支出也有所增加。但是在上海的城镇失业率与城市居民消费变动关系中,总体上并没有产生这种此消彼长的逆向效应;相反,两者还呈一定的同向上升态势。1981~1995年,上海城镇失业率与城市居民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美辰 叶慈南
本文利用上海近1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居民消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实际收入之间的量化关系,建立了两个数学模型,并对前一个模型进行了拟合。
关键词:
人均GDP 消费结构 回归分析 拟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施祖辉
本文运用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布朗的相对广义收入假定以及消费函数中的线性支出模型,对上海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间的总量及结构关系进行了验证,并对其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文章认为:在当前较为复杂的宏微观经济环境下,人们的收入和消费预期已发生质的变化,这将对上海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集中的、排浪式的消费已成为过去,高、中、低多档次的多元化消费将成为今后若干年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郭旭 王文秀 张浩
居民消费碳排放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重要问题。利用1997~2010年上海市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法、碳排放系数法核算了上海市居民间接和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分析了上海市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城乡差异、各部门对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1997~2010年上海市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逐年上升趋势,间接能源消费是居民消费的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2)1997~2010年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呈逐年上升,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3)14个部门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贡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施祖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晓丽 夏成孝
运用协整理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修正误差模型对中国1952年~2009年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居民的消费有促进作用,且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后还大于改革开放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开亚 王文秀 张浩 王桂新
文章利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上海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利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了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上海市石油加工炼焦及燃烧加工业、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3个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乘数因子均处于各部门前列,是能源消耗高度密集型部门;上海市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 上海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安立仁 董联党
在资本驱动的假设下,本文提出了由资本量决定的潜在增长率、自然就业率等概念。并在对奥肯定律重新修正之后,用中国的经济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加以验证。计算发现中国近年来的潜在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而模型结果显示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1%,实际就业率会上升1.47%,从而对我国高失业高增长的并存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施祖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春 王源昌 杨映霞
文章根据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理论建立了无风险利率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中国1998~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产定价 无风险回报 消费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喜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此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扩张。文章从创新视角下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上分析,并选取了流通业与消费水平的指标进行研究,综合国内多年的消费数据,利用DEA模型进行有效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流通业技术扩散与组织创新对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率 流通产业 DEA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国才 余益民 罗筱梅
我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以我国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收入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可以带动居民在食品、服饰、居住、科教文化、娱乐以及医疗方面支出的增加。其中,收入水平的增长对于我国居民在人均居住支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收入水平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消费支出向精神消费以及身体健康消费方面倾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河 金鹏 程国雄
本文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对数模型 ,计算出各项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旨在探求改善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对数模型 弹性系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辉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而长期以来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错位现象。本文对上海1980~2008年的城乡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上海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和楠 万甘忆
文章构建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区域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发现:通过多种举措加大R&D经费内部支出,努力实现区域间科研经费支出的均等化,运用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中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西部地区"瓶颈"产业的技术政策问题,成为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居民消费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