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1)
- 2023(15818)
- 2022(13333)
- 2021(12362)
- 2020(10774)
- 2019(25136)
- 2018(24532)
- 2017(47596)
- 2016(25535)
- 2015(28922)
- 2014(28648)
- 2013(28534)
- 2012(26649)
- 2011(24040)
- 2010(23742)
- 2009(22182)
- 2008(21837)
- 2007(19141)
- 2006(16506)
- 2005(14933)
- 学科
- 济(114714)
- 经济(114602)
- 管理(70273)
- 业(69557)
- 企(55923)
- 企业(55923)
- 方法(54807)
- 数学(49005)
- 数学方法(48487)
- 中国(31336)
- 农(29648)
- 财(28795)
- 业经(23618)
- 学(22698)
- 贸(22142)
- 贸易(22132)
- 易(21553)
- 地方(21094)
- 制(20597)
- 农业(19821)
- 务(17727)
- 财务(17685)
- 财务管理(17637)
- 企业财务(16770)
- 银(16593)
- 银行(16538)
- 融(16467)
- 金融(16464)
- 和(15801)
- 技术(15776)
- 机构
- 大学(369300)
- 学院(365785)
- 济(160407)
- 经济(157581)
- 管理(141194)
- 研究(128677)
- 理学(122119)
- 理学院(120813)
- 管理学(118737)
- 管理学院(118077)
- 中国(98107)
- 京(78596)
- 科学(77706)
- 财(71772)
- 所(65022)
- 农(63443)
- 研究所(59233)
- 中心(59195)
- 财经(57616)
- 业大(55192)
- 江(53502)
- 经(52528)
- 经济学(51017)
- 农业(50108)
- 北京(49665)
- 院(46321)
- 经济学院(46151)
- 范(45509)
- 师范(44942)
- 财经大学(42970)
- 基金
- 项目(247863)
- 科学(195770)
- 基金(183385)
- 研究(176438)
- 家(161635)
- 国家(160392)
- 科学基金(136962)
- 社会(114151)
- 社会科(108459)
- 社会科学(108431)
- 基金项目(95830)
- 省(94391)
- 自然(89302)
- 自然科(87303)
- 自然科学(87273)
- 自然科学基金(85774)
- 教育(80769)
- 划(80708)
- 资助(77036)
- 编号(68891)
- 重点(56580)
- 部(56052)
- 成果(55825)
- 发(53679)
- 创(51366)
- 国家社会(48711)
- 科研(48391)
- 创新(48114)
- 教育部(48032)
- 课题(47492)
- 期刊
- 济(168092)
- 经济(168092)
- 研究(106417)
- 中国(69673)
- 学报(60192)
- 财(56160)
- 农(55864)
- 科学(55391)
- 管理(51894)
- 大学(45603)
- 学学(42984)
- 农业(37983)
- 教育(32829)
- 融(32538)
- 金融(32538)
- 技术(31710)
- 经济研究(29111)
- 财经(29074)
- 业经(25840)
- 经(25142)
- 问题(22767)
- 业(21570)
- 贸(20315)
- 统计(20292)
- 技术经济(18929)
- 世界(17843)
- 策(17820)
- 国际(17254)
- 版(17236)
- 图书(16574)
共检索到541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元军
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促进就业增长,政府的就业促进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物质资本对就业增长的促进效率还需提高。显著影响中国就业增长的因素有出口比率、投资比率、人力资本、城镇化、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技术进步,这些因素对就业增长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需要结合就业影响因素采取以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就业增长的新思路,通过全方位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最终达到就业和经济的协调增长。
关键词:
就业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 新型工业化战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国臣 张媛媛 王冰冰
基于Solow模型,采用2001年~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的"保险基准深度比"指标减轻了以往计量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进一步地,计量结果显示,寿险和财险基准深度比每产生一个标准差的增长,将分别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64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快财产险和寿险的发展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保险基准深度比 保险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火根 沈利生
通过将能源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三要素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最新发展的面板单位根,面板因果检验和面板协整方法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重新进行了经验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表明能源、GDP等都为一阶差分平稳变量;Granger面板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能源消费的因,如果能源供应减少1%,经济增长将下降0.498%。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微 惠宁
中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如何借助金融的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前进态势,从理论和经验证据两方面考察与中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结构,并对影响金融市场运行的市场环境给予特别关注。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密切相关;金融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强,越能为技术创新聚集资金,从而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助于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借此提出完善金融结构和市场环境以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丹 吴仲斌
本文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0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研究了辽宁省经济增长特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年是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拐点,是典型的第二产业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经济高速增长和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变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负效应,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就业人数基本上负增长或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丹 吴仲斌
本文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0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研究了辽宁省经济增长特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年是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拐点,是典型的第二产业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经济高速增长和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变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负效应,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就业人数基本上负增长或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玮娜 张耀辉
本文根据2003~2011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创业高度活跃、一般活跃及不活跃三个区域内不同创业类型和知识溢出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绩效,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提供了新视角,并为不同区域制定和实施创业及研发等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全国来看,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影响显著为负,研发支出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加对经济有积极作用。在创业高度活跃的区域,私营企业创业与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这与该区域较高水平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溢出效应及机会型创业的高比重密切相关。创业一般活跃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及在位大企业内的研发活动,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作用...
关键词:
创业 知识溢出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永健 刘培阳
鉴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某些行业和地区发生的"国进民退"现象,本文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动的态势和特点。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劳动力充裕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虽然"国进民退"只是一个暂时过程,但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业所有制结构,本文提出优化国有工业经济的布局、提升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以及重视宏观调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等建议。
关键词:
国进民退 工业所有制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荣光 王江波
基于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优化程度对该区域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实证模型中引入了交互项影响系数,认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共同推动了GDP的增长。同时,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度和人口增长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分地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均能起到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由此,从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产业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和提高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何炼成 王俊霞
利用2001~2006年我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的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考察了电力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力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年份,其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东部省市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这一期间,电力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逐年增强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电力消费 面板数据 协整检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浩然 黄桂田
本文构建了一个产权结构变动综合指标,运用中国30个省份1995—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的产权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的方法,得到了产权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的关系;同时运用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PD model),得到产权结构的演进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权结构每向上变动一个百分点,人均GDP的对数将相应增长0.423%至0.573%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资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基于深圳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贸易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
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10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教育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省市的农村面板数据分析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基于中国2001—2018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减贫——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