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40)
- 2023(19247)
- 2022(16305)
- 2021(15488)
- 2020(12678)
- 2019(29171)
- 2018(28676)
- 2017(54515)
- 2016(29836)
- 2015(33745)
- 2014(33347)
- 2013(32891)
- 2012(30416)
- 2011(27791)
- 2010(27952)
- 2009(25532)
- 2008(25140)
- 2007(22196)
- 2006(19867)
- 2005(17455)
- 学科
- 济(119360)
- 经济(119223)
- 业(85690)
- 管理(80361)
- 企(62784)
- 企业(62784)
- 农(52649)
- 方法(49665)
- 数学(43290)
- 数学方法(42810)
- 中国(35901)
- 农业(34808)
- 业经(30003)
- 财(28548)
- 学(24971)
- 贸(24039)
- 贸易(24026)
- 地方(23771)
- 制(23501)
- 易(23462)
- 策(20076)
- 理论(18911)
- 技术(18813)
- 银(18810)
- 银行(18740)
- 行(17995)
- 环境(17931)
- 融(17343)
- 金融(17342)
- 和(17304)
- 机构
- 学院(426402)
- 大学(425188)
- 济(175292)
- 经济(171717)
- 管理(164743)
- 研究(151119)
- 理学(142749)
- 理学院(141135)
- 管理学(138811)
- 管理学院(138039)
- 中国(113258)
- 科学(93211)
- 京(90794)
- 农(87921)
- 财(77085)
- 所(76650)
- 研究所(70169)
- 业大(69738)
- 农业(68068)
- 中心(67889)
- 江(62515)
- 财经(61642)
- 北京(57474)
- 范(56897)
- 经(56496)
- 师范(56311)
- 院(53747)
- 经济学(51994)
- 州(49761)
- 经济学院(46889)
- 基金
- 项目(291159)
- 科学(227755)
- 研究(212570)
- 基金(210647)
- 家(186006)
- 国家(184200)
- 科学基金(155851)
- 社会(134219)
- 社会科(126817)
- 社会科学(126784)
- 省(112747)
- 基金项目(111117)
- 自然(100677)
- 自然科(98300)
- 自然科学(98270)
- 教育(97322)
- 自然科学基金(96542)
- 划(95499)
- 编号(86808)
- 资助(86181)
- 成果(70881)
- 重点(65586)
- 部(64828)
- 发(63145)
- 创(60436)
- 课题(60288)
- 创新(56321)
- 国家社会(55506)
- 科研(55151)
- 教育部(55062)
- 期刊
- 济(196072)
- 经济(196072)
- 研究(126405)
- 农(87030)
- 中国(86358)
- 学报(73357)
- 科学(66372)
- 农业(59191)
- 管理(58341)
- 大学(55642)
- 财(55398)
- 学学(52645)
- 教育(50123)
- 融(39817)
- 金融(39817)
- 业经(35512)
- 技术(35248)
- 经济研究(30451)
- 财经(29807)
- 业(29521)
- 问题(26419)
- 经(25565)
- 版(22663)
- 科技(21361)
- 世界(21154)
- 贸(20240)
- 业大(20084)
- 技术经济(19966)
- 图书(19948)
- 现代(18909)
共检索到633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增文
将农村社会救助家庭成员再就业培训策略的实施作为一个切入点,对社会救助家庭中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成员的再就业行为和再就业时间做经验分析显示,再就业培训策略使得社会救助家庭中不同性别的再就业行为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再就业率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民政部门应通过积极的再就业方式来强化受助家庭成员的主动脱贫行为,从而提高其家庭收入,最终使受助家庭成员的被动接受救助金行为转化为积极的再就业行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文章分析了社会救助家庭再就业收入的决定因素及受助家庭再就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采用Shapley值方法分解发现,社会网络对不同区域受助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子约占1/5,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属于关键性因素。由于社会关系网络在有效扩大个体利益的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公共利益,作者认为,一种良性的改革思路是促使其具备公共性,并向公共领域移动,使其能够在与公共利益重叠的领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政府应确立正式的法律体制和公共管理机制,削弱社会关系网络的分配效应,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减弱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格局。
关键词:
再就业 贡献因子 社会关系网 收入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畅红琴 董晓媛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于家庭留守成员的时间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运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成年人出外打工对妻子、儿童和老年人家务和农业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出外打工显著地增加了妻子的农业劳动时间;父亲出外打工对于儿童家务劳动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并且对女孩的影响比男孩大;有成员出外打工的家庭,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农业劳动中的时间投入都显著增加,家务劳动方面,老年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时间分配 性别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成校 胡浩 万悦
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微观数据,构建“私人转移支付、农地转出与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理论框架分析私人转移支付对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的影响,并从农地转出视角揭示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私人转移支付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支出,尤其是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支出,并扩大消费不平等,且这种负向效应在中低消费水平的农村留守家庭成员中更为显著。路径分析表明:私人转移支付促使农村留守家庭转出农地,降低了留守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感知与收益时间偏好,扩大家庭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减少与消费不平等程度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成校 胡浩 万悦
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微观数据,构建“私人转移支付、农地转出与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理论框架分析私人转移支付对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的影响,并从农地转出视角揭示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私人转移支付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支出,尤其是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支出,并扩大消费不平等,且这种负向效应在中低消费水平的农村留守家庭成员中更为显著。路径分析表明:私人转移支付促使农村留守家庭转出农地,降低了留守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感知与收益时间偏好,扩大家庭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减少与消费不平等程度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玉建 张东洁 孙贵珍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融入现代社会文明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存在教育体制改革与再培训政策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及培训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 返乡农民工 再就业 培训 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英
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颠覆性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等国家发展战略势必引发劳动需求变迁、改变就业状况,统筹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旨在破解结构性就业不匹配难题。依据劳动需求的派生需求和联合需求特征阐释了统筹教育、培训和就业的内在逻辑,从异质性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其持续性、全面性和高质量三个典型特征,探索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在促进增量和存量劳动力就业、提升劳动力全生命周期就业力中的行动指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攻坚阶段,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策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资源、培训针对性、培训积极性和培训实施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对策是: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进行培训前瞻性、实用性和专业性设计,加强对学员的引导,提高培训者素质,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培训 江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辰乐 吕翔涛
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已实施近二十年,并成为保护绝对贫困家庭生活的安全网。然而,不少学者提出要实施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以促进贫困家庭自力更生。就业是提供可持续生计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本次研究结合6个城市受访者的社会经济背景,加入就业促进政策的自变量,在进行了双项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年轻、已婚、初中教育程度、劳动能力健全等因素对就业有正面影响;技能是低保受助者就业的关键;政策变量方面,职业培训是唯一有正面影响的因素。根据定量的数据和定性的访谈,本文提出了经实证的、有依据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昇轩
本文构建金融素养度量体系,运用2010—2011年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对个人金融素养的形成以及已婚人群中配偶对个人金融素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偶的学历和风险偏好直接显著影响个人金融素养,配偶学历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高,个人金融素养越高。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理财建议和家庭分工在配偶学历和个人金融素养之间存在多重遮掩效应。家庭分工在配偶风险偏好与个人金融素养之间也存在遮掩效应。而配偶计算能力完全通过家庭分工间接影响个人金融素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同时,个人金融素养、配偶的学历、风险偏好和计算能力显著影响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本文研究了配偶对居民金融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家庭金融素养提升的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中亮
高校成立军转干部培训学院,开展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目前,个别承接高校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培训定位不当、培训课程适用性较差、教学方式滞后和管理技术失当等问题,制约了军转干部专项培训质量。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质量,应采取提升政治站位、明晰培训目标定位、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改进管理技术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校 军转干部 专项培训 培训质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范丹 曹楠楠
在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动力的经济环境下、农村家庭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因素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能有效促进农村家庭释放消费潜力,且能推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收入、失业、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未来预期风险和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重大疾病、经济恶化等方面的事故经历,均表明不确定性风险会弱化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就业能够缩小农村家庭消费、收入、社会网络、技能阶层的消费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非农就业,充分释放农村家庭消费潜力,进而实现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强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期,依附于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合作保障体系已名存实亡,传统的农村社区、家庭和家族保障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农民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却越来越大,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对农村家庭风险来源及其应对策略做初步研究,以期对我国农村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
农村家庭 风险 应对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玉 陈绍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要素—主体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考察农民集中居住及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经验样态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异地城镇化,在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村落空间消解与居住空间集聚化变迁是农村家庭整体性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家庭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的预期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基于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实现权利结构均衡化转型,最终完成新型家庭的主体性重塑。
关键词:
城乡空间 家庭转型 主体性重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玉 陈绍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要素—主体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考察农民集中居住及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经验样态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异地城镇化,在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村落空间消解与居住空间集聚化变迁是农村家庭整体性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家庭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的预期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基于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实现权利结构均衡化转型,最终完成新型家庭的主体性重塑。
关键词:
城乡空间 家庭转型 主体性重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策略
中国农村家庭脱贫的时间路径及其策略选择
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逻辑起点、内涵特征及其实现策略
家庭发展能力:农村家庭策略的比较分析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的逻辑与策略——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视角
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决策逻辑——基于全国2328户农民工家庭的实证研究
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行为逻辑、经营成效与政策偏离
多样化生态补偿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村家庭为例
农村大病患者家庭抗逆力的提升逻辑:自主行动与循环调试——基于一个异地就医家庭聚集地的案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