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81)
- 2023(3168)
- 2022(2599)
- 2021(2418)
- 2020(1932)
- 2019(4375)
- 2018(4228)
- 2017(8251)
- 2016(4217)
- 2015(4782)
- 2014(4667)
- 2013(4424)
- 2012(4041)
- 2011(3581)
- 2010(3547)
- 2009(3290)
- 2008(3116)
- 2007(3075)
- 2006(2855)
- 2005(2430)
- 学科
- 济(17625)
- 经济(17484)
- 管理(12914)
- 业(12239)
- 企(11286)
- 企业(11286)
- 方法(8441)
- 中国(7932)
- 业经(6657)
- 理论(5603)
- 农(5495)
- 数学(5215)
- 数学方法(5165)
- 和(5105)
- 社会(3865)
- 财(3800)
- 农业(3611)
- 学(3538)
- 经济理论(3467)
- 企业经济(3344)
- 技术(3187)
- 地方(3153)
- 制(3056)
- 贸(2916)
- 贸易(2913)
- 易(2837)
- 教育(2668)
- 人事(2605)
- 人事管理(2604)
- 产业(2561)
- 机构
- 大学(63354)
- 学院(61972)
- 管理(26167)
- 济(24989)
- 经济(24468)
- 理学(23210)
- 理学院(22913)
- 管理学(22481)
- 管理学院(22347)
- 研究(19192)
- 中国(13541)
- 京(13030)
- 财(11556)
- 科学(11510)
- 财经(9411)
- 范(9348)
- 师范(9302)
- 江(9050)
- 所(9046)
- 中心(8965)
- 经(8558)
- 农(8463)
- 业大(8355)
- 研究所(8201)
- 北京(8134)
- 经济学(7623)
- 师范大学(7533)
- 州(7079)
- 财经大学(7018)
- 经济学院(6831)
- 基金
- 项目(43156)
- 科学(35949)
- 基金(33176)
- 研究(31846)
- 家(28286)
- 国家(28027)
- 科学基金(25434)
- 社会(24123)
- 社会科(21499)
- 社会科学(21489)
- 基金项目(17686)
- 省(16556)
- 自然(15872)
- 自然科(15629)
- 自然科学(15627)
- 自然科学基金(15387)
- 教育(15254)
- 划(13554)
- 编号(12730)
- 资助(12597)
- 成果(10490)
- 部(9781)
- 国家社会(9653)
- 创(9230)
- 重点(9216)
- 教育部(8909)
- 人文(8813)
- 大学(8599)
- 课题(8480)
- 发(8471)
共检索到91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晶 陈园园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对部分2011年及其后初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和多元有序逻辑回归法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入职工资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地点对毕业生的初次入职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就业地点与毕业生是否动用社会网络寻职存在显著的关系;社会网络对就业地点与工资水平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就业地点 工资水平 大学毕业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陆铭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工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元 李锐 王后 陈亮
本文基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民工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民工就业的地点、工作类型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外出就业,基本上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的工资;其次,利用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但是却可以增强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能够跨越更远的距离,到达离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更近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在那里找到更多的机会从事非农就业,以及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这表明家庭层面社会网络对民工工资水平只具有间接效应,而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民工 工资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一、工资作用于劳动力吸收能力的机理我们将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定义为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工资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率上看,只有边际收益高于工资的就业才是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可能存在边际收益低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边际收益高于工资水平的就业机会无人去就.因此现实中的就业量与劳动力吸收能力常常是不一致的. 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微观作用机制和宏观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静怡 薄诗雨 刘丛 周晔馨
本文在身份定位模型框架下研究社会网络层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2009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除了帮助农民工找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政府鼓励农民工构建基于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高质量的社会网络,不仅可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斌 李磊
基于社交网络寻职与劳动者期望工资水平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实证分析寻职中的社会关系强度是否影响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控制了性别、工作经验、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和受教育年限等因素的情形下,得出结论:寻职中的社交网络"强连接"不利于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本文同时运用华人家庭动态资料库2006年中国内地地区调查数据作为稳健性检验,计量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张劼 朱喜
本文以1998—2007年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最低工资标准随时间变化的外生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报表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每上涨10%,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将整体上涨0.4%—0.5%。借助2006—2007年福建省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也证实了该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人均资本水平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最低工资将更多地增加劳动密集型或人均资本较低企业的平均工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制造业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工资 就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汪锐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包含三个部门的地区贸易模型,推导出可估计的市场潜力方程,并以1985~2008年为样本区间,探讨市场潜力、就业密度与我国地区工资水平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也很显著,进出口总额的增加也能促进工资水平的增长,而就业密度却与工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工资水平呈弱负相关关系;市场潜力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东部地区,而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相反;就业密度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负效应在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狄煌
目前,我国对就业者工资水平统计存在覆盖范围狭小、数据分散、方法不一等问题,至今缺少能够真实反映就业者整体工资水平的数据。本文对2012年城乡就业者平均工资,2007年—2012年城乡就业者工资水平增长情况进行了估算,覆盖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城乡个体工商户雇用人员、外出就业农民工中其他就业人员。建议今后有必要按照机关、事业(包括社团)、企业、个体工商组织四大类对就业人数及工资水平统计进行重新整合。在制定工资分配政策过程中,应当以城乡就业者整体工资水平为基准,统筹考虑各类用人单位工资水平及分配条件的具体情况,力争做到目标合理、措施得当。
关键词:
城乡职工 工资水平 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奥龙
环境规制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广受关注,本文结合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的环境规制措施对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政策会对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劳动者的就业时间和工资水平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就业结构更加清洁、合理,提升了全行业从业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从工资变动的长期趋势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高科技、低能耗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加快,增进这些行业的福利。政府要进一步用好环境规制政策,在确保劳动力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环境、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放之
FDI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就业状况及工资水平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针对湖北省FDI的特点,从就业增长、就业结构和工资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FDI效应,提出了提升湖北FDI就业积极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FDI 就业结构 工资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向来 史佳璐 张晓青
运用标准差椭圆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空间分异、关联演化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省域间工资水平的基尼系数和相对差异先增加后减少,呈现东部高于西部、中部塌陷的总体时空特征;南北方向的空间差异较大,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较小,方向趋势先减弱再增强;工资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质集聚俱乐部现象明显,冷点区和热点区数量减少;工资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但低工资—低城镇化省域占多数且集聚分布;空间杜宾模型显示,工资水平存在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国内需求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段伟花 王浩 祝志川
行业工资水平事关劳动者的工资溢价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探寻其受哪些行业因素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行业工资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中的创新经费投入正相关,与外部技术引入和创新劳动力投入负相关,与金融资本活动中的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与劳动人口特征中的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人口流动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对行业工资水平影响最大的行业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外部技术引入的影响程度次之,而创新经费投入、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劳动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工资水平过低的行业可通过提升从业者受教育程度、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劳动人口流动等方式推动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工资水平过高的行业可通过增加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外部技术引入来抑制行业工资水平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