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0)
- 2023(14691)
- 2022(12555)
- 2021(11461)
- 2020(9879)
- 2019(22527)
- 2018(21779)
- 2017(40891)
- 2016(22886)
- 2015(25825)
- 2014(26069)
- 2013(24827)
- 2012(22741)
- 2011(20228)
- 2010(19957)
- 2009(18006)
- 2008(17448)
- 2007(15581)
- 2006(12936)
- 2005(11103)
- 学科
- 济(86220)
- 经济(86126)
- 管理(64684)
- 业(61458)
- 企(49634)
- 企业(49634)
- 方法(45051)
- 数学(40388)
- 数学方法(39850)
- 财(24417)
- 农(24057)
- 中国(23195)
- 业经(18706)
- 学(18166)
- 贸(17419)
- 贸易(17411)
- 易(16967)
- 农业(16448)
- 务(16353)
- 财务(16304)
- 财务管理(16267)
- 企业财务(15456)
- 地方(15429)
- 技术(14908)
- 制(14649)
- 理论(14582)
- 环境(12660)
- 和(12446)
- 银(12442)
- 银行(12384)
- 机构
- 学院(320942)
- 大学(315664)
- 济(124327)
- 管理(122326)
- 经济(121813)
- 理学(107129)
- 理学院(105931)
- 管理学(103748)
- 管理学院(103190)
- 研究(101641)
- 中国(74856)
- 科学(65970)
- 京(65173)
- 农(60166)
- 财(56057)
- 业大(53081)
- 所(51310)
- 中心(49441)
- 农业(47910)
- 江(47641)
- 研究所(47219)
- 财经(45918)
- 经(41833)
- 范(40762)
- 师范(40196)
- 技术(40135)
- 北京(39704)
- 经济学(38322)
- 州(37662)
- 院(36574)
- 基金
- 项目(225941)
- 科学(177141)
- 基金(162992)
- 研究(160135)
- 家(144564)
- 国家(143344)
- 科学基金(122556)
- 社会(100023)
- 社会科(94829)
- 社会科学(94801)
- 省(91179)
- 基金项目(86916)
- 自然(82281)
- 自然科(80471)
- 自然科学(80441)
- 自然科学基金(78994)
- 教育(77523)
- 划(77017)
- 资助(66424)
- 编号(65695)
- 重点(51841)
- 成果(51479)
- 部(49525)
- 创(47783)
- 发(47507)
- 课题(45726)
- 科研(44848)
- 创新(44416)
- 计划(43316)
- 大学(42733)
- 期刊
- 济(122352)
- 经济(122352)
- 研究(81698)
- 中国(60590)
- 学报(56812)
- 农(52103)
- 科学(48663)
- 财(44905)
- 大学(42120)
- 管理(41432)
- 教育(40075)
- 学学(39940)
- 农业(34967)
- 技术(30599)
- 融(24231)
- 金融(24231)
- 财经(22172)
- 业经(20741)
- 经济研究(20174)
- 业(19296)
- 经(19023)
- 问题(16882)
- 版(16659)
- 统计(16463)
- 技术经济(15083)
- 策(15005)
- 科技(14865)
- 职业(14701)
- 业大(14537)
- 图书(14495)
共检索到446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轩
采用跟踪研究的方法,在就业前对630名高职院校在校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就业前的社会实践、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准备情况,并获取了其中489名跟踪样本的毕业后就业质量数据,建立了就业准备对就业质量影响的路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就业准备主要包括能力准备、心态准备、行为准备和资历准备4个因子;高职学生能力准备和资历准备在不同性别、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就业准备受到就业指导课程、就业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所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能力准备、心态准备和行为准备3个维度对高职学生初次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资历准备对就业质量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一凡 易定红 赵依兰
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和老年人就业问题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降低其就业的概率,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不同类别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享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就业概率,而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会提高就业概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东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显著降低其就业概率。老年人对社会的心理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养老保障对就业概率的抑制作用。政策启示是适当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福祉的同时,合理运用老年人力资本,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恒周 邢新泽
为了解非农就业情况以及不同基本社会保险选择是否会对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2017年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基本社会保险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民进行宅基地流转,而且非农就业时间增加、非农就业程度提高会加剧这种流转意愿。农民参加不同的基本社会保险会对宅基地的流转产生不同的影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会在新农合或新农保的"枷锁效应"下被锁定在农业经营生产中,从而抑制宅基地流转,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或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倾向于进行宅基地流转,结果正向显著。非农就业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交互项说明非农就业时间的增加或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会缓解新农合或新农保对农民的"枷锁效应"。最后提出保障农户非农就业福利、注重农户劳动力转移质量以及关注农户与非农就业的相合性等建议。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基本社会保险 宅基地流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筱婷 李美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创业和创新活动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及维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作为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对个人的创业决策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家庭内部的视角研究女性获得家庭外部收入的能力对其配偶创业行为的影响,用女性的就业状态和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获取家庭外部收入的能力,研究发现:女性如果参与市场工作,其配偶进行生存型创业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女性的收入水平越高,则其配偶进行机会型创业活动的可能性越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为 王静 李承哲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国内旅游消费以推动旅游业复苏是一个亟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4(CFPS 2012—2014)数据,研究了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T检验确认了农村非农就业家庭与务农家庭在旅游消费支出上的显著差异,随后通过PSM方法检验了非农就业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净影响",最后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和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的异质性。文章得出了 4个有意义的结论:(1)农民非农就业显著提高了家庭旅游消费支出;(2)非农就业影响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来源于非农就业产生的收入效应、示范效应和预期效应;(3)三类效应中,预期效应最强,示范效应其次,收入效应最弱;(4)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自雇)与受雇旅游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打工和非农散工则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根据这些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春光 许艳丽
基于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库,采用美国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就业起薪、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维度,揭示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核心,探寻其中的原因和规律。研究表明,虽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起步年薪、获得福利保障、专业与岗位相关度和稳定度有所增长,但是专业对口率和学生的满意度没有显著改善;虽然投递简历数、面试邀请数和求职总花费等都对获得稳定的工作有帮助,但是其中性别、家庭状况和父母的发展因素对高职毕业生获得稳定和发展前景的工作产生影响。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的策略在于,统筹推进类型、层次、专业结构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匹配度;实施多种政策工具,引导高职毕业生到与专业对接紧密的行业就业、基层就业和中小企业就业;实行毕业生人力资本补偿收益机制和保障机制,关心毕业生在基层的职业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杨琳琳 徐丹诚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Logit模型,探究学生参与影子教育是否存在邻里效应及邻里效应在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段和城乡学生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参与影子教育存在邻里效应,且邻里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2)邻里效应强化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段较高以及乡村的学生对影子教育的追求。因此,建议严控校外培训机构广告宣传,加大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提升弱势阶层家庭所在社区及乡村教育资源质量,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影子教育,削弱影子教育的邻里效应,推动“双减”政策落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王乾领 罗良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采用政策评估中的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深入探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外溢效应。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在减缓农村贫困的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U型”作用,且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总效应为正;(2)精准扶贫政策虽然针对贫困人口,但“造血式”扶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非贫困人口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性,一方面抵消转移支付“输血式”扶贫的局部负外部性,另一方面强化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从而使精准扶贫政策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3)进一步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改变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支出、非农就业、受教育程度和外出就业人数等因素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增加贫困居民对未来的信心而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此外,本研究丰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定量评估成果,为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芳 黄莉芳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数调查,根据人口年龄构成将调查家庭划分为青少家庭、成人家庭、老年家庭、老成家庭、老少家庭、成少家庭、老成少家庭以及人数为6人以上的复杂家庭,从居民家庭年龄类型结构、家庭成人最高学历、家庭规模、家庭人均纯收入等级、城乡户籍等特征出发,分析居民家庭特征与消费间的关系及影响。首先利用多元统计对应分析法,发现家庭特征与家庭消费选择显著相关,居民自身所具有的家庭特征在消费时存在明显的偏好;其次,构建家庭特征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回归方程,发现影响消费支出程度最大的是人均家庭纯收入等级,而非收入。要提高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关键还是要提高收入等级,家庭规模小型化,提升家庭成员的最高学历。最后,利用有序选择模型,分析家庭特征影响因素在家庭消费意愿中起的作用,发现收入等级高、青少家庭、成少家庭、家庭规模小、城镇户籍特征的家庭在决策消费层次时更愿意高消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陆远权 蒙媛 陈莉
我国扶贫战略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据此,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之举。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严谨性、外向性、顺同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五大维度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系统考察非认知能力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显著地纾解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且非认知能力每提高一单位,农户发生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概率依次降低28.54%和20.89%。此外,上述五大维度对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不一。通过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非认知能力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户主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男性户主和高教育水平的农户相对贫困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而通过非农就业缓解主观相对贫困。以上研究结论为减轻农户相对贫困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念 张兆强
本文首先运用两部门生产模型和RCK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在减损,但人力效率在提高;同时,两种效率都有利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其作用机制为:农机补贴更多地促进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该地区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减损更少,人力效率提高更多。同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耕地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分组测算和分析了农机补贴的效率特征,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中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该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倾斜,在资源效率减损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势下尤为必要。
关键词:
农机补贴 资源效率 人力效率 效率特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建华 胡继连 周玉玺
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为本科毕业生提供积极的就业指导,从而提高就业率。以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Logit模型从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就业的因素。结果显示:在0.1显著水平下,毕业生的性别、是否为党员、是否参加就业指导、有无学生干部经历四个因素对就业机率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基于毕业生个人、学校和社会就业环境等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耀 刘志民 方鹏
基于2010年高校毕业生网络调查数据,用罗吉斯蒂回归法和OLS回归法分析了人力资本拥有情况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从客观的初次就业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和主观的初次就业满意度三个方面对初次就业质量进行了衡量。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学校层次、所学专业学科门类、学历层次、学业水平、兼职经历及政治面貌对其初次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及初次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毕业生的学校类型、兼职经历等对其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画像——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和追踪调查”的分析
代际支持对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研究: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家庭背景、学校质量与子女教育期望——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分析
消费者人格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认知能力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空气质量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高速公路开通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
“一纸文凭”究竟价值几许?——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入识别与长期多维贫困: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