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4)
- 2023(15216)
- 2022(13008)
- 2021(11825)
- 2020(10017)
- 2019(22757)
- 2018(22549)
- 2017(43063)
- 2016(23755)
- 2015(27066)
- 2014(27056)
- 2013(26192)
- 2012(24251)
- 2011(21815)
- 2010(22083)
- 2009(20724)
- 2008(20606)
- 2007(18824)
- 2006(16151)
- 2005(14572)
- 学科
- 济(91961)
- 经济(91823)
- 管理(73105)
- 业(68189)
- 企(56469)
- 企业(56469)
- 方法(43476)
- 数学(38019)
- 数学方法(37625)
- 财(29579)
- 农(26809)
- 中国(26194)
- 制(22641)
- 业经(20975)
- 务(18989)
- 财务(18941)
- 财务管理(18878)
- 贸(18267)
- 贸易(18261)
- 企业财务(17906)
- 易(17749)
- 农业(17640)
- 学(17492)
- 理论(17014)
- 地方(16650)
- 银(16049)
- 银行(16012)
- 融(15226)
- 金融(15222)
- 行(15139)
- 机构
- 学院(337690)
- 大学(335120)
- 济(135380)
- 经济(132363)
- 管理(126750)
- 理学(108632)
- 理学院(107457)
- 研究(107068)
- 管理学(105639)
- 管理学院(104990)
- 中国(81777)
- 京(69089)
- 财(68294)
- 科学(63295)
- 财经(53557)
- 所(53463)
- 农(53362)
- 江(53137)
- 中心(50712)
- 经(48393)
- 研究所(47719)
- 业大(47522)
- 范(44397)
- 师范(43952)
- 北京(43196)
- 经济学(42623)
- 州(41971)
- 农业(41804)
- 财经大学(39593)
- 院(38754)
- 基金
- 项目(218567)
- 科学(171746)
- 研究(165045)
- 基金(156559)
- 家(134506)
- 国家(133338)
- 科学基金(114799)
- 社会(103782)
- 社会科(98246)
- 社会科学(98220)
- 省(87385)
- 基金项目(82233)
- 教育(79672)
- 划(72563)
- 自然(72164)
- 自然科(70490)
- 自然科学(70468)
- 编号(69227)
- 自然科学基金(69216)
- 资助(64231)
- 成果(57426)
- 重点(49589)
- 部(49225)
- 课题(48724)
- 发(46295)
- 创(46287)
- 制(44480)
- 创新(43076)
- 教育部(43058)
- 性(42688)
- 期刊
- 济(151128)
- 经济(151128)
- 研究(99826)
- 中国(70520)
- 财(56724)
- 学报(50209)
- 农(48812)
- 管理(46127)
- 教育(45790)
- 科学(44550)
- 大学(38714)
- 学学(36131)
- 农业(32425)
- 融(31933)
- 金融(31933)
- 技术(31081)
- 财经(27383)
- 业经(25901)
- 经济研究(24294)
- 经(23503)
- 问题(19770)
- 业(17163)
- 贸(16696)
- 版(16451)
- 技术经济(16055)
- 财会(15889)
- 图书(15804)
- 理论(15584)
- 商业(15572)
- 统计(14878)
共检索到504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袁玖根 邢若南
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并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职院校在就业准入制背景下"双证制"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多元视角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桂玲 张超
在软件工程(会计学)等工科背景下开设的会计学方向是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本文在整理相关院校类似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基本情况下,发现存在着专业的认可度较低、课程设置难度较大、专业学习难度较大、复合性较弱、人才流失等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凸显高职教育发展潜力的首要核心标志,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大关键举措。针对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度有待提高、专业课程建设融合度有待加强、产教协同融合深入度有待增强、师资引进培育重视度有待提升、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度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从"重塑教育理念,实施顶层培养设计的综合改革;立足地方需求,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构筑‘双创’机制,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多元育人模式的发展格局;加快师资引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高地;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水平"六个方面着手,着力提升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高质量创新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剑
互联网海量用户数正在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也在持续创新。回顾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历程的同时,结合"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内涵,修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451"与"0.5+1.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系统化综合实践指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项目构成,搭建了大数据云挖掘下的实践学业发展平台,从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综合职业素养。最后,通过学习分析进行人才评估和推荐,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凯 胡赤弟
"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基于学科—专业—产业链视角和相关理论,构建高校的组织因素、学科—专业协同机制、产学合作情境与创新人才培养绩效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科—专业协同机制对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产学合作研究强度对学科—专业协同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有显著的倒U型调节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兵 杨婷
2019年,"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地方认可、行业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把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目前,"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学校治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有差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相符、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不适应、国内外人才培养对接不紧密等问题。建立市场导向下"多元培养、三维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双高计划”建设 高职机械类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艳平 贾雪倩 朱宏
随着近两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出台,广告业作为文化产业中创新产业的核心,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给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行业背景院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广告产业新发展对应用型广告人才需求实际与行业背景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探索具有行业背景院校应用型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达奇 刘一 周中华
信息化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完善终身化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剖析了信息化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试图从科学确立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强化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共建高水平网络信息平台等6个方面,构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信息化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智能制造时代实际上代表着新一轮的存在方式,是优化生产效率质量的结果,并且体现着人类的技术意志。在此背景之下,人类的身体技术逐渐解放、工具技术得到强化、社会技术开始凸显,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被动操作者"到"主动学习者"、从"单一技能者"到"复合技术者"、从"独立劳动者"到"合作创造者"的定位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宋燕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界应该思考的命题。“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育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高职育人外部环境;中观层面是学校要积极作为,努力补齐内部育人“短板”;微观层面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碳”目标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详
文章分析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矿业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构建创新人才思政教育工程、完善生源选拔机制、拓展毕业生多元化发展途径、探索多层次及梯度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五个方面。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双一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红梅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新课改精神不符。作为小学教师来源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在新课改视域下应该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课程设置安排,增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强调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总体师范素质;强调校本意识,增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完善教育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性;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做好教师的表率作用,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小学基础教育工作。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教育 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叶晓勤
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工程训练中心,应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通过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综合工程训练体系,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入创客文化,打造创客社团,推动多元协同,产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努力打造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训练中心 创新人才 学科交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