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7)
- 2023(15312)
- 2022(12934)
- 2021(11969)
- 2020(10021)
- 2019(22698)
- 2018(22546)
- 2017(43334)
- 2016(24228)
- 2015(27193)
- 2014(27109)
- 2013(26589)
- 2012(24240)
- 2011(21992)
- 2010(21800)
- 2009(19474)
- 2008(18749)
- 2007(16562)
- 2006(14596)
- 2005(12374)
- 学科
- 济(93008)
- 经济(92838)
- 业(68412)
- 管理(61330)
- 农(48281)
- 企(46664)
- 企业(46664)
- 方法(40467)
- 数学(35583)
- 数学方法(35232)
- 农业(32003)
- 中国(27556)
- 业经(24948)
- 财(20792)
- 学(20371)
- 地方(19098)
- 贸(17098)
- 贸易(17093)
- 制(16929)
- 易(16642)
- 技术(15986)
- 理论(14712)
- 环境(14477)
- 发(13624)
- 教育(13065)
- 和(12899)
- 策(12862)
- 银(12820)
- 银行(12750)
- 务(12334)
- 机构
- 学院(338228)
- 大学(333428)
- 管理(131761)
- 济(130514)
- 经济(127708)
- 理学(115781)
- 理学院(114497)
- 研究(114149)
- 管理学(112415)
- 管理学院(111831)
- 中国(82163)
- 农(79525)
- 科学(74773)
- 京(70086)
- 业大(62138)
- 农业(61905)
- 所(58784)
- 财(54557)
- 研究所(54245)
- 中心(52226)
- 江(49084)
- 范(45656)
- 师范(45150)
- 财经(44562)
- 北京(43309)
- 经(40836)
- 院(40282)
- 农业大学(39730)
- 州(39277)
- 技术(39129)
- 基金
- 项目(240439)
- 科学(187734)
- 研究(173939)
- 基金(172092)
- 家(152195)
- 国家(150820)
- 科学基金(127880)
- 社会(107889)
- 社会科(101743)
- 社会科学(101714)
- 省(96573)
- 基金项目(92633)
- 自然(84229)
- 自然科(82231)
- 自然科学(82206)
- 划(81224)
- 自然科学基金(80735)
- 教育(80648)
- 编号(72663)
- 资助(69079)
- 成果(56739)
- 重点(54130)
- 部(52556)
- 发(52532)
- 创(50128)
- 课题(50026)
- 创新(46659)
- 科研(46068)
- 计划(44545)
- 教育部(44170)
- 期刊
- 济(141638)
- 经济(141638)
- 研究(91376)
- 农(79423)
- 中国(66251)
- 学报(61886)
- 农业(54045)
- 科学(53947)
- 大学(46231)
- 学学(44033)
- 管理(42426)
- 教育(42161)
- 财(37858)
- 技术(31432)
- 业经(29403)
- 融(27446)
- 金融(27446)
- 业(25841)
- 经济研究(20763)
- 财经(20395)
- 问题(20010)
- 版(18662)
- 业大(18320)
- 科技(17959)
- 经(17338)
- 图书(16107)
- 技术经济(15578)
- 资源(15348)
- 农业大学(15277)
- 理论(15163)
共检索到479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凌云 胡仕勇
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关系着大量失地农民的生计和城镇化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力高于经济保障因素的影响力。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应用价值以及完善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支持系统等对策。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保障 职业转型 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艳丽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保障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浩 陈雪春 谢勇
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土地征用背景下失地农民的职业层次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长三角地区858个失地农民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征地后,失地农民群体不仅经历了就业模式转型,且在职业层次方面也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特征,其中处于职业低层与高层之间失地农民就业发展差距有所拉大;而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显示,人力资本是造成失地农民群体职业分化的核心因素,相比而言,低人力资本水平构成了征地后农民获取高层次职业的主要障碍,此外,征地用途、补偿方式等征地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行为也构成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要将促进区域就业增长和民生福利改善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在土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光辉 罗明忠
近年广州市通过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实施促进就业政策等措施,降低了失地农民面临的风险,值得借鉴。但是,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仍需要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方面加强探索,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就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万水 慕娜瓦尔肉孜
城市化、工业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 ,“圈地风”引发了许多问题。笔者认为 ,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就必须进行所有权制度重新安排 ,用“农民 +专家”模式保障农民的土地交易利益 ,用土地资本化方式保障农民土地的永恒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海涛 陶然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文章以湖北省宜昌、随州及十堰三地调研数据为基础,以农民被征地意愿为因变量,通过分类决策树模型对影响农民被征地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得出征地政策总体满意度为影响农民被征地意愿的最主要因素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 葛亚赛
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探讨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能力属性,进而构建包含多维可行能力的失地农民市民化测度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的SEM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苏南地区482户失地农民调查样本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其中经济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的瓶颈效应尤为突出;农民个体人力资本、征地补偿、社区扶持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对提升失地农民市民化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而人力资本变量发挥了部分正向中介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丹 汪少良 张藕香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晓瑞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失地农民逐步增加,面临着再就业的挑战,职业教育培训成为失地农民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还存在失地农民培训意识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从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企业参与责任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职业教育 培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勇 徐倩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总体失业水平较高。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计量检验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因素对于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尤其是从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难以实现非农就业;男性更加愿意选择外出打工的就业方式;非劳动收入尤其是土地补偿金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被征土地的用途和失地程度与失地农民的就业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状况 影响因素 南京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常进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在征地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如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本文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和保障成本,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模式"的积极意义及完善对策。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土地 合理利益 小城镇保险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丽珍
文章从失地农民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在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补偿机制及其局限性,探讨我国针对失地农民建立起来的安置模式,并提出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问题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俊华
郊区城镇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期间面临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困难,从借鉴国外失业保险立法、完善本国制度建设,建立社区就业服务与引导机制前置机构,赋予基层法院确定失地农民案例的确定权,从而在郊区城镇化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就业保障,不啻为不断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科学举措。
关键词:
郊区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保障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美涵 董文松
本文以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为例,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目标模式及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聂鑫 汪晗 张安录
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性能力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影响失地农民多维福祉的因素。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失地农民福祉的直接影响因素依次为:补偿公平(0.50)、工作状态(0.47)、居住状态(0.11)、健康状态(0.03)、社会参与支持(0.00)。综合考虑各因素与失地农民福祉状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后,其排序为:工作状态(0.88)、补偿公平(0.50)、居住状态(0.26)、社会参与支持(0.16)和健康状态(0.03)。其中,工作状态和补偿公平是影响失地农民多维福祉水平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关键词:
福祉 可行性能力 失地农民 结构方程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