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5)
- 2023(8586)
- 2022(7142)
- 2021(6551)
- 2020(5405)
- 2019(12336)
- 2018(12591)
- 2017(23333)
- 2016(13256)
- 2015(14793)
- 2014(15070)
- 2013(14217)
- 2012(13047)
- 2011(11618)
- 2010(11970)
- 2009(11486)
- 2008(11444)
- 2007(10593)
- 2006(9592)
- 2005(9129)
- 学科
- 济(46328)
- 经济(46236)
- 管理(40903)
- 业(36907)
- 企(30799)
- 企业(30799)
- 制(18383)
- 中国(17268)
- 方法(16711)
- 财(16158)
- 农(14666)
- 数学(14060)
- 数学方法(13927)
- 体(13840)
- 业经(11886)
- 银(11201)
- 银行(11184)
- 融(11043)
- 金融(11036)
- 体制(10864)
- 行(10767)
- 学(9403)
- 务(9356)
- 财务(9323)
- 财务管理(9299)
- 理论(9274)
- 农业(9127)
- 企业财务(8858)
- 度(7741)
- 制度(7740)
- 机构
- 大学(182673)
- 学院(181970)
- 济(76409)
- 经济(74688)
- 管理(66325)
- 研究(64104)
- 理学(55277)
- 理学院(54704)
- 管理学(53865)
- 管理学院(53501)
- 中国(51743)
- 财(42290)
- 京(39466)
- 科学(34858)
- 所(32239)
- 财经(31660)
- 江(30040)
- 中心(29172)
- 经(28621)
- 农(28567)
- 研究所(28270)
- 北京(25128)
- 经济学(24405)
- 业大(23817)
- 范(23418)
- 财经大学(23363)
- 院(23332)
- 师范(23137)
- 州(23033)
- 农业(22037)
- 基金
- 项目(112875)
- 科学(89222)
- 研究(86601)
- 基金(81454)
- 家(70137)
- 国家(69513)
- 科学基金(59655)
- 社会(55390)
- 社会科(52353)
- 社会科学(52342)
- 省(43760)
- 基金项目(41888)
- 教育(41444)
- 划(36813)
- 自然(36370)
- 编号(35599)
- 自然科(35545)
- 自然科学(35532)
- 自然科学基金(34919)
- 资助(33343)
- 成果(31250)
- 制(27308)
- 课题(26317)
- 部(25997)
- 重点(25698)
- 创(23622)
- 发(23512)
- 性(23496)
- 国家社会(23056)
- 教育部(22885)
共检索到300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凤林
本文吸收了西方劳动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的新成果,论述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理,重新审视了我国以往的就业体制改革思路及其成本与收益,提出发展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当前深化我国就业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并阐述了若干具体的操作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王美艳
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应该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绩效结合起来才能更 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由于财政分权化程度的提高和即将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义 务教育的投资体制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更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以使受教育者在 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收益 ,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认知能 力对农村劳动力的市场绩效的影响以及不同阶段的教育对劳动力的市场绩效的贡献进行 实证研究 ,提出了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认知能力 绩效 教育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陈钊
当前我国的一些劳动就业政策是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安定两个目标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就业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这意味着转轨时期就业体制的“二元”特征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即在非国有企业已经基本上实行了市场化就业体制的同时,在国有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志国 James Ma
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分割现象,其中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使用明瑟收益方程估算了不同部门各变量的回归系数,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也表明,在体制内与体制外部门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使体制内就业相对于体制外表现出两个优势:一是体制内就业可以使同等素质的劳动力获得更高的收入;二是体制内就业有更加稳定的收入上升空间,而体制外劳动者需要承受较大的收入波动风险。文章认为,消除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力图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些相关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以探求未来劳动力流动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社会问题 社会稳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在应对这次危机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把短期政策与深化改革有效地衔接起来,通过多管齐下来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提高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和冲击的综合能力,实现保障就业、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等多重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慧 赵忆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国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商品"贴上标签,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也不应忽视的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玲
自2003年始,德国推行了一系列劳动力市场改革措施。改革的取向,是放松劳动力市场管制从而增强就业灵活性。为此,德国政治家和经济学人做了大量社会动员工作。在理论上,强调向有关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思想回返,将就业安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政策设计中,对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系统实行"去官僚化"改造,变革社会救助和失业保险条例,激励失业者从事灵活就业。同时,辅之以对人力资本的大规模公共投资,并以就业目标为导向,在职业培训和中介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在经济整体向好的形势下,德国改革取得了就业形式多样化和失业率下降的成果。这其中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值得中国决策者和公众借鉴。
关键词:
德国 就业灵活性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和宇 杨宜勇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计划控制的重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思路是想通过严格控制职工数量保证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计划体制从无到有,几经收权和放权,形成了以下一些特征。 1、管理范围过于狭窄。即劳动计划主要控制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德昭 许和连
依据Barro(1990)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包含财政分权、劳动力就业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2003-2010年中国28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最优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分别为1.7847和3.4830。在"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指导原则下,适当提高地市政府财政收入分权而降低其支出分权,并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是未来省以下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萍 刘灿
国企要减亏、扭亏、增效,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减员。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在劳动用工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以及在工资形成和福利保障方面的差异,却构成了一道减员、退出的“高门槛”。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劳动者就业市场化和隐性失业显性化的改革进程。本文对劳动力市场体制性分割运行、国企减员难、职工退出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所隐含的政策建议是全面开放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减员 劳动力市场 体制性分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劳动力供给行为方式的差异性 ,是由政府及劳动力供给当事人所在劳动组织对他的保护程度的差别和他支配个人劳动力转让的自由度的差别决定的。而劳动力需求行为方式的差别 ,则取决于体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经理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体制转型 劳动力供求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雪
本文利用经济学供求原理分析工资差异产生的根源,将其细分为因户籍制度和因人力资本衍生的差异两类。据此分析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低下的原因。回归分析发现,技能水平与工资水平间具有显著性,技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工资水平会提高0.75个百分点。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工资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张平 袁富华
居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就业系统的形成、演进和调整,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受到经济追赶所必须的高强度资本积累的制约,中低层次人力资本主导的中国就业系统,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且被低价工业化模式强化。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城市化转型,中国的这种工业化就业系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大量劳动力漂移于低端部门,低端锁定现象明显。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漂移将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明显的负反馈效应,特别是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成熟劳动力群体表现尤甚。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形成于大规模工业化时期边疆开拓式发展环境下的维持型就业系统,在向城市化和高质量转型中导致大量劳动力就业漂移,人力资本在漂移中不断耗散,形成中国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跨越的极大障碍。在中国发展逐步触及创新与福利这些最本质的现代化理念时,就业的制度组织应从维持型就业系统转型并逐步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本持续积累激励的分享型就业系统。
关键词:
维持型就业系统 分享型就业系统 负反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永孜
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发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广西的情况。就经济体制改革对劳动就业结构的影响问题及其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