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9)
- 2023(11533)
- 2022(10138)
- 2021(9335)
- 2020(7808)
- 2019(18047)
- 2018(18103)
- 2017(35740)
- 2016(19136)
- 2015(21497)
- 2014(21731)
- 2013(21665)
- 2012(19950)
- 2011(17980)
- 2010(18057)
- 2009(16574)
- 2008(15663)
- 2007(13656)
- 2006(12214)
- 2005(10821)
- 学科
- 济(96722)
- 经济(96638)
- 管理(53703)
- 业(49631)
- 企(40226)
- 企业(40226)
- 方法(38031)
- 数学(33210)
- 数学方法(32908)
- 地方(22538)
- 中国(22442)
- 农(21093)
- 学(19287)
- 业经(18730)
- 财(18453)
- 农业(14827)
- 地方经济(14279)
- 制(13510)
- 贸(13366)
- 贸易(13358)
- 和(13352)
- 环境(13205)
- 理论(12886)
- 易(12853)
- 融(11195)
- 金融(11194)
- 技术(11163)
- 银(11136)
- 银行(11099)
- 务(11039)
- 机构
- 大学(274500)
- 学院(273075)
- 济(118828)
- 经济(116436)
- 管理(110101)
- 理学(95425)
- 研究(94518)
- 理学院(94391)
- 管理学(92910)
- 管理学院(92427)
- 中国(68812)
- 京(58277)
- 科学(57023)
- 财(51402)
- 所(47156)
- 研究所(42861)
- 中心(41710)
- 财经(41355)
- 农(40334)
- 业大(38976)
- 江(38935)
- 经(37575)
- 北京(37152)
- 经济学(36046)
- 范(35409)
- 师范(35136)
- 院(34206)
- 经济学院(32172)
- 州(31583)
- 农业(31211)
- 基金
- 项目(185694)
- 科学(145855)
- 研究(137282)
- 基金(134815)
- 家(116419)
- 国家(115459)
- 科学基金(99399)
- 社会(87012)
- 社会科(82440)
- 社会科学(82417)
- 基金项目(71947)
- 省(71857)
- 自然(63749)
- 自然科(62209)
- 自然科学(62198)
- 教育(61731)
- 自然科学基金(61079)
- 划(59893)
- 编号(55954)
- 资助(55648)
- 成果(45297)
- 重点(40887)
- 部(40885)
- 发(40318)
- 课题(38088)
- 创(38059)
- 国家社会(35561)
- 创新(35432)
- 教育部(35303)
- 科研(34984)
- 期刊
- 济(135038)
- 经济(135038)
- 研究(85567)
- 中国(48685)
- 管理(41362)
- 学报(40357)
- 科学(38187)
- 财(37979)
- 农(36379)
- 大学(30673)
- 学学(28964)
- 教育(27542)
- 农业(25548)
- 技术(24121)
- 经济研究(22654)
- 融(22169)
- 金融(22169)
- 财经(20386)
- 业经(19840)
- 经(17454)
- 问题(17022)
- 技术经济(15083)
- 理论(14213)
- 图书(13871)
- 实践(12797)
- 践(12797)
- 现代(12700)
- 科技(12628)
- 业(12254)
- 商业(11818)
共检索到403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特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追加需要转移。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都会面临十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达
一、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模式,改善收入预期,逐步缩小差距,大力增收减负。1.适当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占比,提高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占比。在初次分配环节,通过制定行业工资指导政策、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以及实行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汉生 张淑慧 黄小娉
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1990年以来的东部地区10省市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不够同步的问题及与其他省市的差距,深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性因素,最后提出实现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 同步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克烈
努力实现同步增长,对于加快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将具有相对意义的同步增长论绝对化,则有它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第一,由于同步增长的直接因素是生产中的生产资料消耗定额固定不变,因此,它保护着社会再生产中落后的消耗定额。如果说社会再生产中某一资源的消耗定额是极不合理或极其浪费的,那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消费的前提与收入有关,从经济循环的角度看,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巨大,如果收入没有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的同步增长关系,那么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
关键词:
居民收入 经济 增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饶立新
2008年,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征收的税收收入(以下简称"北京国税收入")预计为3540多亿元,同比增长27%左右,其中,国内增值税收入预计为640亿元,增长11%;企业所得税收入预计为2530亿元,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根贤
新古典增长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表明: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存在着一致性。奥肯法则也揭示了这种联系。但通过计算发现:我国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排挤就业的,它偏离了索络的经验研究数据,也同奥肯法则的数据相偏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2008年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如何使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保持一致性,这是本文分析的主题。关键是积极财政政策要促使市场本身具有一种内生增长机制,使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于市场机制内部运行中。为此,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资要紧紧围绕提升民间投资信心;财政支出紧紧围绕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构建具有就业激励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斌
本文梳理了关于税收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关系的研究文献,对"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应该同步"的结论提出质疑。并在分析我国近20年税收增长弹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分配、消费三个经济活动过程,探究税收增长因素及其与GDP的关系。指出在实行复合税制即税种多环节叠加的情况下,从一个经济周期看,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必然不同步,税收弹性总是大于1或小于1。
关键词:
税收超速增长 税收弹性 税收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靖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但是这种立论一直缺乏计量依据。笔者设计了一套方法对广州郊县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和结构调整的贡献的测算发现 ,产业同步增长与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具有不同的意义 ,都需要受到重视。
关键词:
农民收入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同步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苟文峰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简称"同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由于当前我国经济总体正处于潜在增长率放缓和结构调整的阶段,要实现"同步"的"质"和"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同步"的内涵和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永生
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整体上一直慢于GDP的增长,也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1978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安平 李勋来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有效就业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有效就业的增加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有效就业 经济增长 协整 格兰杰因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林
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这两个指标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都备受经济学界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关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经济增长与就业在中国的非一致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对称性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 非对称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嘉 刘鹏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非一致性。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 就业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