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7)
- 2023(11233)
- 2022(9541)
- 2021(8657)
- 2020(7291)
- 2019(16458)
- 2018(16052)
- 2017(30901)
- 2016(16341)
- 2015(18178)
- 2014(17968)
- 2013(17467)
- 2012(16025)
- 2011(14487)
- 2010(14574)
- 2009(13216)
- 2008(12193)
- 2007(10367)
- 2006(9267)
- 2005(8210)
- 学科
- 济(90711)
- 经济(90628)
- 管理(45650)
- 业(39336)
- 方法(34725)
- 企(31507)
- 企业(31507)
- 数学(31446)
- 数学方法(31062)
- 中国(23508)
- 地方(22345)
- 农(17338)
- 学(16994)
- 财(15968)
- 业经(15681)
- 地方经济(13869)
- 环境(12498)
- 农业(12063)
- 制(12019)
- 理论(10724)
- 和(10626)
- 贸(10600)
- 贸易(10590)
- 易(10127)
- 融(9947)
- 金融(9945)
- 银(9771)
- 银行(9760)
- 发(9617)
- 行(9340)
- 机构
- 大学(231219)
- 学院(229698)
- 济(106487)
- 经济(104404)
- 管理(90965)
- 理学(78502)
- 理学院(77620)
- 研究(76928)
- 管理学(76354)
- 管理学院(75901)
- 中国(56871)
- 京(47079)
- 财(45601)
- 科学(43839)
- 财经(37134)
- 中心(36473)
- 所(35710)
- 经济学(34701)
- 江(34199)
- 经(33813)
- 研究所(32319)
- 经济学院(30991)
- 范(30869)
- 师范(30626)
- 业大(29900)
- 农(29689)
- 北京(28748)
- 院(28101)
- 财经大学(27695)
- 州(26616)
- 基金
- 项目(157994)
- 科学(127531)
- 基金(118345)
- 研究(115465)
- 家(101642)
- 国家(100873)
- 科学基金(89304)
- 社会(78506)
- 社会科(74651)
- 社会科学(74636)
- 基金项目(62891)
- 省(60476)
- 自然(56560)
- 自然科(55332)
- 自然科学(55319)
- 自然科学基金(54281)
- 教育(53405)
- 划(50563)
- 资助(47444)
- 编号(44815)
- 部(35381)
- 重点(35328)
- 成果(34792)
- 发(34548)
- 国家社会(33635)
- 创(32632)
- 教育部(31426)
- 人文(30891)
- 创新(30605)
- 课题(30575)
- 期刊
- 济(117654)
- 经济(117654)
- 研究(71515)
- 中国(39907)
- 财(34863)
- 管理(34199)
- 科学(29685)
- 学报(29650)
- 农(25408)
- 大学(23823)
- 学学(22402)
- 技术(21910)
- 教育(20452)
- 经济研究(19560)
- 融(19393)
- 金融(19393)
- 财经(19131)
- 问题(16978)
- 农业(16953)
- 经(16667)
- 业经(16424)
- 技术经济(12867)
- 统计(12605)
- 策(11129)
- 发(10839)
- 图书(10575)
- 理论(10552)
- 现代(10541)
- 贸(10496)
- 资源(10327)
共检索到339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思齐 龙奋杰 王轶军 于璐
城市发展中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问题是国际上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前沿课题。综述了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的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并对国际学术界有关本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从中提炼关键的科学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城市中就业和居住空间分布演变的现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
就业 居住 空间匹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汤姚楠 刘亚臣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引起许多科学门类的变化与发展,也为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从大数据的发展及其对城市经济学影响的分析入手,多层面地探索、研究大数据在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的学术与应用价值,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经济学发展与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城市经济学 应用价值 研究思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鸿懋
中国的城市经济学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一门新学科。三十年来,它经历了引进与摸索、发展与创新两个阶段,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向和集聚导向两个学派。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其理论体系设计由四个部分组成。在研究方法上,应推广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范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海丰
本文从制度主义、奥地利学派、熊彼特和当代演化经济学等非正统经济学派的演化经济思想史中梳理出一条有关技术进步与制度匹配的较为清晰的脉络。对各个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思想加以批判性的评述,并对这几个经济学流派之间思想的继承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本文还探讨了演化经济学对于各类异端经济思想整合的可能性,并突出了它在阐释技术进步与制度匹配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最后对演化经济学将企业家精神与能动性融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协同演化的机理进行了简要阐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伯华 窦银娣 彭珊珊 刘沛林
以衡阳市为例,运用偏离度指数及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地方性中心城市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视角来看,衡阳市就业—居住匹配关系具有较强的片区规律性,核心区雁峰区、蒸湘区就业功能逐渐增强,而石鼓区和珠晖区居住功能日益强化。从微观视角来看,衡阳市珠晖区居民就业与居住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33km,通勤时间一般在30min以内,通勤方式以步行、电动车、公交车为主,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未出现严重的职居分离现象。从社会经济属性来看,年龄在50岁以上、职业为公务员、有单位分房或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就业—居住空间匹配状况较好,而家庭规模大、学历高、企业员工等容易产生职住空间分离。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就业空间 匹配 衡阳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兵 刘丹 李祎雯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65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t(OLM)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借款者与不同类型贷款者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多标准信息禀赋(生产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家庭年收入、参加小组联保等)的农户,其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和准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较大,从而验证了正规贷款者主要依据借款农户所具有的标准信息禀赋(正规性程度)来甄别借款农户的信誉。因此,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应是积极创新贷款技术,建立健全农户标准信息评估体系,放宽抵押、担保要求,培育农村金融中介组织,以及充分利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从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德珩 全利
随着公租房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公租房社区的居住与就业匹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基于对重庆市的3个公租房小区的实地调研,在考察各个社区居民结构、居住成本、通勤方式与成本、家庭收入等情况后,利用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结合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分析了公租房小区居住与就业空间的匹配状况,并在公租房建设选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会林 丛屹
认识城市经济学●饶会林丛屹城市经济学诞生于本世纪60年代,是一门“出生”较晚的经济学,在美国的经济学科分类中属于第十大类,因而至今仍是经济学之林的“少数民族”而知名度不高。但是它初出茅庐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却是重大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超 韩晗
搜寻匹配理论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劳动力市场研究中,搜寻匹配理论已经成为国际上从宏观角度研究失业问题的标准范式。在货币研究中,搜寻匹配理论为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统一且便利的分析框架。本文概述搜寻匹配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式,分析和总结其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学的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国内学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搜寻匹配理论来研究中国宏观问题。
关键词:
搜寻匹配理论 失业 货币搜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海军
一、问题的提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和经济学教授艾伦·克鲁格(Aaron Krueger)一直致力于提出"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Index)。这一指标的提出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2005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领导的小组计划设立一个指标来衡量人的幸福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怀志 武友德 王源昌 陈长瑶 聂玉梅
空间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两者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来探讨城市间相互作用,而两者的匹配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群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改,测算滇中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量。以不同城市为中心,运用欧氏距离法研究滇中城市群内部四州市间地缘经济关系的动态变化。对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分析,发现滇中城市群内部存在三类"经济联系—地缘经济关系"类型,提出了加强合作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威 栾贵勤
从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引发的空间问题出发,将“空间不匹配”问题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协调择业者与企业之间的冲突,弱化空间问题引起的供需不对称。从供给、需求和制度安排三个方面解释“空间不匹配”现象的出现。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以价格为手段的市场机制和以制度安排为手段的调控机制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空间不匹配 产业结构演进 制度安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伟军 袁亮 吴霞
阿尔文·罗斯、劳埃德·沙普利两人因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沙普利和同事设计的"沙普利值"奠定了合作博弈的基础,并且他和盖尔完成的递延接受算法有助于市场主体之间稳定匹配的形成,罗斯则是利用实验室的实证分析方法证明了稳定匹配理论,并且成功地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他们独立地完成了各自的课题并且获得诺贝尔奖,体现了经济学开始重视理论和实践的集合,其理论也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有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
稳定匹配 市场设计 递延接受算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娴
多年来,流通经济研究一直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作为立论依据,由此形成了固有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即以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为研究范畴,将流通定位于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区域间贸易往来的频繁进行,流通的范畴、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而在理论界,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强大地位,流通经济学是否值得研究、是否需要研究、如何深入研究也成为困扰学界的一道难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流通经济发展的简单历史进程中找寻其存在的依据,并借鉴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流通研究进行重新审视,以求进一步推进对流通经济学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光荣 李建标
作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劳动制度,最低工资制度一直处于各方争议之中,本文设计三类最低工资制度实验,考察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契约行为的匹配效应。实验发现,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范围与自利模型的预测不一致,同时也验证了最低工资的溢出效应;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工资的增长,增加劳动报酬,起到了调整收入分配的作用。工资预期是既定制度环境下的理性判断,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工人的工资预期,降低了就业匹配效率。最低工资的溢出效应维持了工人的社会偏好,实现制度与社会偏好的互补,提高了社会福祉匹配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