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3)
2023(12110)
2022(10253)
2021(9430)
2020(7995)
2019(17947)
2018(17779)
2017(33205)
2016(18208)
2015(19979)
2014(19463)
2013(19111)
2012(17244)
2011(15447)
2010(15785)
2009(15133)
2008(14887)
2007(13127)
2006(11709)
2005(10883)
作者
(48190)
(40383)
(39748)
(38562)
(25487)
(19037)
(18324)
(15279)
(15186)
(14501)
(13608)
(13265)
(12919)
(12826)
(12721)
(12371)
(11924)
(11680)
(11491)
(11421)
(10262)
(9821)
(9705)
(9205)
(9045)
(9018)
(9011)
(8821)
(8137)
(7795)
学科
(71197)
经济(71101)
管理(57772)
(52659)
(46078)
企业(46078)
(32985)
方法(25582)
中国(23057)
(22692)
数学(21402)
数学方法(21142)
(20012)
业经(18344)
(17011)
财务(16978)
财务管理(16923)
(16480)
企业财务(16132)
地方(15289)
财政(14480)
体制(14214)
(13523)
银行(13500)
(12814)
(12812)
(12586)
金融(12583)
农业(12209)
理论(12118)
机构
学院(244346)
大学(243423)
(105208)
经济(103131)
管理(90826)
研究(85029)
理学(77053)
理学院(76256)
管理学(75053)
管理学院(74574)
中国(65590)
(60244)
(51149)
科学(47335)
财经(42944)
(42128)
(39267)
(38731)
中心(38252)
研究所(37044)
(35330)
经济学(33303)
北京(32415)
(31529)
财经大学(31500)
师范(31233)
业大(31161)
(30945)
(29895)
经济学院(29830)
基金
项目(155953)
科学(123768)
研究(119665)
基金(112802)
(96862)
国家(96054)
科学基金(82919)
社会(77811)
社会科(73914)
社会科学(73901)
(61643)
基金项目(58437)
教育(55796)
(50722)
自然(49871)
自然科(48700)
自然科学(48687)
编号(48511)
自然科学基金(47818)
资助(45554)
成果(41352)
重点(35781)
(35295)
(35097)
课题(34862)
(34331)
(33307)
国家社会(32782)
(31961)
教育部(31138)
期刊
(125056)
经济(125056)
研究(82939)
中国(58193)
(53072)
管理(37138)
学报(33830)
(33431)
科学(31905)
教育(31884)
大学(27158)
(25589)
金融(25589)
学学(25230)
财经(22787)
农业(21687)
经济研究(21322)
技术(21199)
业经(20261)
(19812)
问题(15928)
会计(13090)
(12971)
财会(12524)
(11368)
技术经济(11261)
(11223)
理论(10993)
现代(10920)
商业(10788)
共检索到39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光华  魏凤春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在财政压力周期变动基础之上的分析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核心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改革之初,迫于财政压力,选择资本推动型的增长模式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益并缓解了失业。目前,资本链条开始断裂,该模式已难以维持,财政压力凸现,失业现象加剧。所有制的改革不能根本解决失业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同时注重劳动替代资本。劳动力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路径,也界定了失业问题解决的通道。政府需要在经济增长和失业的均衡中定位自身的角色。适当调整增长模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劳动力的收益率、对不同所有制主体施以国民待遇是可行的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詹浩勇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对我国的就业问题带来了两种负面影响:一是降低了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二是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由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没有构建起吸纳劳动力,特别是传统劳动力就业的机制,一遇外部冲击便会倒逼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使重化工业战略更加得到强化。因此,应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卫国  冯留建  
经济周期的波动一直是经济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经济周期的波动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笔者将产业结构变动引入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中,思考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协同创新。首先探讨了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及波动的成因,并将产业结构变动引入到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卫国  冯留建  
经济周期的波动一直是经济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经济周期的波动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笔者将产业结构变动引入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中,思考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协同创新。首先探讨了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及波动的成因,并将产业结构变动引入到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卫国  冯留建  
经济周期的波动一直是经济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经济周期的波动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笔者将产业结构变动引入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中,思考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协同创新。首先探讨了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及波动的成因,并将产业结构变动引入到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钊  
本文并没有首先将中国转型中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归因于所有制本身的效率差异,而是将其视作转型过程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既承担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同时又需要与非国有企业相互竞争的一种结果。在本文模型中,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两大目标之间的一种权衡,根据政府控制下的最优经济转型路径我们能够得到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其内生均衡,即只要转型初期国有部门的就业负担不是太大,那么随着转型中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完全排放,国有经济的比重也就会趋于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金武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30多年,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伴随其中,虽然各个时期产业结构的矛盾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与投资拉动、地区分割、结构趋同有关。从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密不可分,并由其财政体制所决定。因此,通过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有利于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矛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壮大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并且,由于改革的非均衡性,使游离于国家直接控制体制之外的投资主体率先进入市场,并有可能得到加速发展的现实机遇。因此,各类非国有经济在主导产业部门蓬勃兴起。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变了我国国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博  
近年来,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在产业政策有效性、产业退出、创新驱动等方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迟滞"效应。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破除"迟滞"效应,从降低产业退出和进入障碍、增强产业关联度、提供更强的创新动力和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因此,西部地区应利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机,通过合理设计产业开放次序,选择性引入非国有资本,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建立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等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邬义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相结合实质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动态过程。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决不是淡化所有制 ,现阶段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资产重组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同产业结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完善相结合的结合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学斐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经济发展无不包含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总量和结构既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维度,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范式。产业作为构成宏观经济的中观基础,经济周期的波动必然在中观的产业层面有所反映,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波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以新疆为例进行分析。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历程自1952年以来,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实现需求结构再平衡,推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一直着力追求的目标,但10多年过去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结构失衡依然在不断加剧。本文试图从财政角度对其中原因进行探析,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策略、财政制度安排以及财政政策失衡的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分权策略扭曲了政府财政支出意愿,造成非经济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流转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则强化了政府执政偏向,造成财政资源分配偏重于税收贡献大的企业,从而使财政支出公共性进一步丧失,由于受工具性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双重约束,中国财政政策不得不更多依赖投资支出,从而出现财政政策失衡与需求结构失衡的循环累积。三者叠加效应就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万好  刘兰娟  
在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之际,我国就业问题呈现较为复杂的趋势。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促使我国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在创新驱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分析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及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CGE模型,模拟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财政科教投入分步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各产业就业和增加值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科教支出对就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住宿和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尤其明显。科教支出有利于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等现实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同时财政科技和教育投入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睿  梁超  
本文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经验研究发现,在信贷市场化程度较低时,财政压力对所有制结构并不起作用,只有在信贷市场化程度较高且政府的预算约束被硬化时,财政压力才会有效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占比的提高。这表明只有在信贷市场化改革硬化了中国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时,财政压力才开始推动中国非国有经济占比的提高。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熊彼特—希克斯—诺斯的制度变迁"财政压力说",并为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东  
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例,利用1978—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财政、金融政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率。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政策抑制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信贷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和动力要素,但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依然存在深化的空间;在横向比较上,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作用效率明显优于财政,二者应注重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政策优势,构建财政诱导撬动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