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2)
2023(4496)
2022(3819)
2021(3498)
2020(3145)
2019(6827)
2018(6727)
2017(11960)
2016(7208)
2015(8001)
2014(7595)
2013(7707)
2012(7404)
2011(6759)
2010(6637)
2009(5974)
2008(5813)
2007(5270)
2006(4632)
2005(4175)
作者
(26357)
(22296)
(22119)
(20802)
(14422)
(11111)
(9867)
(8712)
(8677)
(8232)
(7780)
(7626)
(7588)
(7499)
(7237)
(6976)
(6891)
(6731)
(6589)
(6581)
(6193)
(5752)
(5425)
(5264)
(5114)
(4998)
(4928)
(4849)
(4842)
(4740)
学科
(24143)
经济(24113)
管理(15279)
(14005)
方法(10953)
(10822)
企业(10822)
(10592)
数学(9530)
数学方法(9370)
中国(7082)
(6411)
(6341)
地方(5910)
业经(4520)
(4484)
农业(4402)
(4054)
贸易(4051)
(3926)
环境(3879)
及其(3726)
(3598)
金融(3595)
理论(3564)
(3558)
(3502)
银行(3442)
地方经济(3439)
技术(3323)
机构
大学(103780)
学院(100567)
研究(45999)
(36595)
科学(35886)
(34057)
经济(33309)
中国(31084)
农业(30028)
管理(28982)
(27854)
业大(26194)
研究所(26011)
理学(25080)
理学院(24558)
(24062)
管理学(23667)
管理学院(23533)
农业大学(19409)
中心(19248)
(18595)
(18536)
实验(17310)
(17145)
(16995)
实验室(16703)
(16180)
科学院(15941)
重点(15886)
(15189)
基金
项目(76281)
科学(56934)
基金(55294)
(54582)
国家(54229)
科学基金(42828)
研究(42483)
自然(33048)
自然科(32245)
自然科学(32224)
自然科学基金(31656)
(31023)
基金项目(28921)
(27584)
社会(24517)
资助(23217)
社会科(23179)
社会科学(23172)
计划(20233)
教育(19556)
科技(19178)
重点(18967)
(16928)
科研(16222)
(15700)
(15569)
专项(15426)
(15114)
(14978)
创新(14973)
期刊
(36192)
经济(36192)
学报(36061)
(33637)
科学(26916)
研究(25813)
大学(24632)
中国(24279)
学学(23792)
农业(23147)
(13067)
业大(12265)
(12070)
管理(11898)
农业大学(10474)
教育(8832)
(8727)
林业(7411)
(7289)
金融(7289)
中国农业(7044)
自然(6981)
科技(6474)
技术(6287)
自然科(6193)
自然科学(6193)
经济研究(6145)
财经(6045)
(5320)
农林(4885)
共检索到155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慧萍  陈勇  沈雪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的化学组成对尖角突脐孢菌在侵染其植株中附着胞形成的不同影响及原因。[方法]以3~4叶期的稗草及水稻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氯仿提取和去除叶片表面层蜡质及人工制备叶表层蜡质膜等方法,研究不同蜡质表层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情况,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计算及分析其叶片表面蜡质组成及含量。[结果]去蜡稗草叶片上尖角突脐孢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去蜡水稻叶片附着胞形成率显著增加;稗草叶片表面蜡质膜对病原真菌附着胞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水稻叶片表面蜡膜相对于玻璃表面对真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稗草及水稻叶片表面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慧萍  陈勇*  沈雪峰  
[目的]探明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蜡质的化学组成对尖角突脐孢菌在侵染其植株中附着胞形成的不同影响及原因。[方法]以3~4叶期的稗草及水稻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氯仿提取和去除叶片表面层蜡质及人工制备叶表层蜡质膜等方法,研究不同蜡质表层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情况,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计算及分析其叶片表面蜡质组成及含量。[结果]去蜡稗草叶片上尖角突脐孢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去蜡水稻叶片附着胞形成率显著增加;稗草叶片表面蜡质膜对病原真菌附着胞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水稻叶蜡膜相对于玻璃表面对真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稗草及水稻叶片表面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稗草和水稻叶片表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绪  余张明  
用扫描电镜对普通野猪、籼稻和粳稻三叶期第三叶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了三叶期第三叶片的硅化-木栓细胞带和气孔器乳突发育不完全的现象。气孔带乳突特征是粳稻小而密,普通野稻大而稀,籼稻居中。大瘤状乳突的形状,普通野稻为扁圆柱形,籼稻为长圆柱形,粳稻为椭圆球形,但农家粳稻品种与普通野稻相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奇  柏丽华  田春晖  
首先研究了稻水象甲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选用13个水稻品种,分别在各供试水稻品种上饲养稻水象甲成虫50d,经对产卵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稻水象甲的产卵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14.527,df=12,104,p<0.0001)。稻水象甲成虫取食后产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目的】研究水稻叶片的表面特性和有机硅助剂Silwet-408溶液的单个雾滴在30°、45°和60°3个倾角水稻叶片正、反面的行为,以期为农药雾滴对靶叶面滞留控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水稻叶片的表面特性,并通过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同时测定0、3.91、7.81、15.63、31.25、62.50、125.00和250.00 mg·L-1 8个浓度的Silwet-408溶液的表面张力后,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出Silwet-408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于接触角测量仪测定8个溶液的单个雾滴在3个倾角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结果】电镜观察发现水稻叶片正、反面存在3种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重梅  章振羽  姬红丽  胡培松  彭云良  
水稻是一种对已知所有锈菌免疫的重要粮食作物,从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锈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利用水稻抗锈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观察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发现小麦条锈菌混合菌株的夏孢子在水稻叶片上附着不稳定。在静置叶片上病菌夏孢子能够萌发、侵入,并形成气孔下囊、侵染菌丝、吸器母细胞、吸器、次生菌丝等结构,但是自侵入起便受到丽江新团黑谷对其侵染和扩展的抵抗,表现在侵染各个环节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在小麦感病品种铭贤169叶片上的成功率。接种后5 d内夏孢子芽管侵入气孔并形成气孔下囊、气孔下囊产生初级侵染菌丝、初生侵染菌丝产生吸器母细胞和/或吸器的比率分别比在铭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玉庆  王洪隆  
用田菁根瘤菌突变体处理水稻和稗草,用田菁根瘤菌和磁场处理白兰爪,显微观察发现这三种非豆科植物根毛发生规律性变化,包括根毛的弯曲、膨大、分校及侵入线的形成.同时,水稻与白兰瓜均结根瘤.这些结果与豆科植物的情况具有相似性,是反映非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建立互作关系的重要标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绍华  刘胜环  王强盛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倒 1叶期叶片氮状况影响 ,结实率与抽穗期叶片氮状况有关 ,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最高时叶片含氮量粳稻为 2 7~ 2 8g·kg-1,籼稻为 2 5g·kg-1左右。试验发现 ,N -n叶龄期、倒 2叶期和抽穗期主茎顶 4叶叶色接近或略深于顶 3叶为不同品种高产的共同特征 ,并提出了高产水稻适宜的叶片含氮量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赖寒健  葛照硕  李小兵  陶冉  张鹏翔  董致远  李燕  
【目的】对13种常见具有疏水性能的植物叶表面微观结构以及亲疏水性能进行研究,探究自然界植物表面的超疏水机制。【方法】选取13种植物叶表面进行分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分别观察测定植物叶片除蜡质前后表面的微观结构形态和静态接触角,测定同一种植物正反面的静态接触角以及成熟度不一叶片的静态接触角。【结果】13种植物叶表面主要呈现单级(球冠凸包型、圆柱凸包型、条纹结构型)、双级微纳双凸型和多级网状空心型等不同的微观结构形态,表面蜡质和微观结构对不同植物叶疏水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此外,植物叶背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朝霞  钟锦  俞雯雯  洪鑫发  陈勇  
[目的]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是生物防治中防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的病原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紫外光诱变并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方法]通过紫外光诱变获得诱变菌株并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处理后菌株的死亡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5 min;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活体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4株高致病力诱变菌株,提取4株诱变菌株基因组DNA,对其ITS序列比对分析表明,4株诱变得到的菌株与尖角突脐孢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8%;出发菌株和诱变株仅对高粱有轻微的侵染,一段时间后,高粱恢复正常;但对其他7种作物安全。[结论]紫外光诱变尖角突脐孢菌的最佳时间为25 min;诱变株X27-UV148、X27-UV48、X27-UV45和X27-UV286为高致病力尖角突脐孢菌,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优异的新材料;紫外光诱变提高了尖角突脐孢菌耐紫外线、耐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朝霞  钟锦  俞雯雯  洪鑫发  陈勇  
【目的】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是生物防治中防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的病原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紫外光诱变并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获得诱变菌株并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处理后菌株的死亡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5分钟;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活体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4株增强高致病力诱变菌株,提取4株诱变菌株基因组DNA,对其D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4株诱变得到的菌株与尖角突脐孢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8%;出发菌株和诱变株仅对高粱有轻微的侵染,一段时间后,高粱恢复正常;但对其它7种作物安全。【结论】综合各种筛选,诱变株X27-UV148、X27-UV48、X27-UV45和X27-UV286为紫外光诱变得到的高致病力尖角突脐孢菌,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优异的新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董玉轩  
【目的】研究稻田常用农药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能。【方法】采用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将其与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90的方法测定的52种农药田间使用浓度下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5种制剂来分析说明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结果】南粳44、南京11和武香糯8333 3种稻叶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介于29.90—32.88 mN.m-1。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临界表面张力的农药分别为21和23种,其中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农药分别为19和21种;其余农药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秋强  于曙光  柯兰兰  潘大仁  
以水稻品种明恢86和明恢86转基因水稻正常叶植株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叶片横截面组织结构的观察发现,单位面积突变体外卷叶片的上表皮泡状细胞数量增加,推测外卷是由于泡状细胞数量增加引起的.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该卷叶突变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外源基因在卷叶突变体中为单拷贝,并且外源基因与卷叶性状共分离,说明卷叶性状是T-DNA插入引起的.T-DNA插入位点分析结果显示插入位点位于水稻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非基因区,是一个新的与水稻卷叶相关的突变位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雪华  范深厚  杜雪柯  胡嘉琪  张扬  李媛媛  
为分析巨杉(Sequoiadendron giganteum)健康叶片和感病叶片表面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异同,以我国引种的巨杉叶片表面微生物类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对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片段测序,通过OTU数量、多样性指数、鉴定类群等方法,分析叶片表面细菌和真菌组成和多样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健康叶片表面的细菌多样性比感病叶片高,但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和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菌群的含量在感病叶片中占所有细菌群落的比例比健康叶片高;真菌类群在健康叶片表面的多样性比感病叶片丰富,其中葡萄孢属(Botrytis)的卡罗来纳葡萄孢(B.caroliniana)占感病叶片表面真菌总数量的49.60%,远远多于健康叶片所占比例16.10%.健康叶片比感病叶片表面维持了较高的细菌和真菌类群多样性,卡罗来纳葡萄孢真菌在感病叶片表面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健康叶片,可能与植株感病有关,此结果可为巨杉致病菌的防治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霞  范兰兰  施祖荣  姜子德  黄江华  向梅梅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毒素处理空心莲子草叶片和根尖,研究毒素对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叶片细胞质壁分离、质膜消解,叶绿体片层紊乱、膜消解,线粒体膜破裂、嵴消解;根尖细胞质壁分离、质膜消解,线粒体膜破裂、嵴消解,分生区和表皮细胞空泡化并萎缩。随毒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叶片和根尖细胞破坏作用逐渐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