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5)
- 2023(5433)
- 2022(4520)
- 2021(4027)
- 2020(3234)
- 2019(7233)
- 2018(6827)
- 2017(12722)
- 2016(6503)
- 2015(6576)
- 2014(5958)
- 2013(5975)
- 2012(5274)
- 2011(4894)
- 2010(5034)
- 2009(4566)
- 2008(4383)
- 2007(4006)
- 2006(3536)
- 2005(3158)
- 学科
- 济(26343)
- 经济(26326)
- 管理(17447)
- 业(13329)
- 企(10332)
- 企业(10332)
- 环境(9479)
- 方法(9395)
- 学(8074)
- 数学(8069)
- 数学方法(7916)
- 农(7652)
- 中国(6824)
- 生态(6343)
- 地方(6086)
- 财(5902)
- 业经(5842)
- 划(5325)
- 农业(5136)
- 贸(4955)
- 贸易(4953)
- 易(4804)
- 关系(4589)
- 发(4120)
- 理论(4114)
- 资源(4114)
- 和(4098)
- 规划(3903)
- 融(3872)
- 金融(3872)
- 机构
- 学院(87845)
- 大学(86959)
- 济(36150)
- 经济(35500)
- 研究(33511)
- 管理(31409)
- 理学(27205)
- 理学院(26868)
- 管理学(26218)
- 管理学院(26061)
- 中国(24107)
- 科学(21997)
- 京(19106)
- 所(17072)
- 财(16423)
- 农(16050)
- 研究所(15820)
- 业大(15080)
- 中心(14477)
- 院(13647)
- 江(13209)
- 财经(13160)
- 北京(12538)
- 范(12166)
- 师范(12058)
- 经(12036)
- 农业(11831)
- 经济学(11309)
- 研究院(10787)
- 经济学院(10334)
- 基金
- 项目(64717)
- 科学(51066)
- 基金(47315)
- 研究(45720)
- 家(43102)
- 国家(42817)
- 科学基金(36080)
- 社会(29647)
- 社会科(28238)
- 社会科学(28230)
- 省(25361)
- 基金项目(25033)
- 自然(23534)
- 自然科(22888)
- 自然科学(22882)
- 自然科学基金(22437)
- 划(21246)
- 教育(19759)
- 资助(18487)
- 编号(16861)
- 重点(15385)
- 发(14622)
- 创(13217)
- 部(13104)
- 国家社会(13077)
- 科研(12604)
- 创新(12368)
- 成果(12236)
- 课题(12132)
- 计划(11948)
共检索到130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林明献 曾庆波 周光益 李意德 邱坚锐
采用定位观测和多流域检测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尖峰岭热带林集水区水质及水质生态效应,41个检测集水区径流7.01≤pH<8.04的区域占81%,pH值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DO≥6.0mg/L的占90%,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BOD5≤3.0cm/L占90%,TDS≥11.1mg/L占98%,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4项检测值为I类水质标准;热带山地雨林系统对雨水中水质项的有效功能为:径流中DO、pH、TDS、Mn浓度增加,BOD5、总N、总P浓度降低,热带原始山地雨林系统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效益。故实施原始林保护及扩大,对源头水保护、净化、林区居民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小明 钟绍柱 王刚 周本智 孔维健
对浙江钱江源生态站大气降水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径流水质指标进行逐月取样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集水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年平均值达到8.10 mg·L-1,是大气降水的1.12倍;总氮含量年平均值达7.68 mg·L-1,是大气降水的4.49倍。大气降水的生化需氧量年平均值达2.10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1.31倍;化学需氧量年平均值达2.05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1.16倍;氨氮含量年平均值达0.97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7.46倍;总磷含量年平均值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2倍。研究区大气降水经过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后,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俊培 吴仲民
根据多年的定位观测研究,初步揭示了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半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凋落物,表土、母岩、穿透水、渗透水、溪水等的化学丰度值,主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富集与迁移规律,并作了综合对比分析评价。
关键词:
尖峰岭 热带林生态系统 地球化学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元福
本文叙述了尖峰岭昆虫的区系成分,优势种,与国内各地昆虫的相似程度,热量与昆虫世代,该地有我国蛾类特有种的分布地理区以及某些昆虫的垂直生态分布。
关键词:
尖峰岭,昆虫区系成分,优势种,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群落的20个原始林主要种群和33个更新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等。结果表明:组成热带森林的各个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对资源的分割程度很高,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均很低,反映了热带森林的复杂性。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位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王伯荪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次生林及周围的保留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组建了一个基于分割线段模型的边缘效应测度公式:Y=a+e0[1-(D Dmax)](式中Y为与边缘垂直距离D处的测定指标值,e0为边缘效应强度的最大值,Dmax为边缘效应作用的最大距离,a为常数),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用组建的测度公式来分析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边缘的次生林及保留林的边缘效应强度及其作用距离,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2)热带山地雨林采伐后形成的边缘,其效应的作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m;(3)边缘对保留林和次生林的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俊斌
由于人类的或者自然的干扰改变,景观在不同异质性土地由各种大小、形状和空间的关系中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评估景观的转变能够理解由干扰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因此,使用适当地图影像技术和生态定量的方法在不同干扰情形下评价估景观之变化与趋势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景观生态指标及不同土地利用面积之变化,可以更了解此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内涵。试验研究地区之陈有兰溪集水区,位于台湾的中央,是台湾唯一不靠海之县市,同时也是历年地震和台风等灾害受创最严重之地区,也是土壤冲蚀(土、泥石流)的敏感性地区。此研究着重于自然灾害如何影响景观型态及其变迁模式与未来研究之对策与方向。本研究透过遥感探测技术,选取不同...
关键词:
地震 台风 景观健康度 集水区监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意德 许涵 陈德祥 骆土寿 莫锦华 罗文 陈焕强 蒋忠亮
以海南岛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地雨林(青皮林)不同海拔的23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32个主要乔木层物种的种间联结性,探讨物种的生态种组和功能群的划分。结果表明:主要种群间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496个种对中,具有较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说明所调查的热带森林主要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通过物种间联结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将32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和10个功能群,并提出各功能群物种的辨识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陈德祥 莫锦华 罗文 洪小江 蒋忠亮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光益 陈步峰 曾庆波 黄金 李意德 张振才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小区试验和定位观测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产流规律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分析,得出该林地的产流形式主要为蓄满产流,并存在三种典型的暴雨径流水文过程类型。该森林植被可消减洪峰流量、推延洪峰期、增加早期水量,其水文响应较小,具较好的水文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尖峰岭 热带山地雨林 产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吴仲民 曾庆波 周光益 陈步峰 方精云
用密闭吸收法测定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组分的呼吸速率,根据PipeModel理论,测出了主要树种木质器官的直径频度分布模型;树干、树枝及树根的呼吸速率与直径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求出了单株林木呼吸总量与胸径之间的经验公式,计算森林群落(乔木层)月呼吸量[t/(hm2·月)]:树干1.69~1.73、树枝0.78~0.79、树叶0.81~0.83、树根0.24~0.25,总计为3.5~3.6t/(hm2·月),由此而推算年呼吸量约为42.2~43.1t/(hm2·a),需消耗干物质约为22.7~23.2t/(hm2·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裕鹏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陈德祥 林明献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m×25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海拔800m处最高,之后缓慢下降;皆伐林中Simpso...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德祥 李意德 骆土寿 陈步峰 林明献
2001年旱季,用Li 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下层乔木中华厚壳桂主要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显示: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中华厚壳桂具有较低的光饱和点(800μmol·m-2·s-1)、光补偿点(15~20μmol·m-2·s-1)和最大光合速率(≤7μmolCO2·m-2·s-1)等耐荫性光合特性,并且缺乏对高光强改变的光合调节能力,但对光斑却有快速的光合响应能力;短期内高CO2浓度会使其光合速率增加,但对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却有抑制作用;在光合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将明显促进光合作用,温度升高4℃能够使其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1 6倍,但一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茂彬 陈佩珍 张振才
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共采集到灰蝶103种,其中在热带山地雨林中采到81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78.64%;分布在东洋区84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81.55%。亚洲热带区域特有种40种,中国分布新记录17种,优势种群19种。
关键词:
灰蝶、区系、生态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