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3)
- 2023(7731)
- 2022(6432)
- 2021(5818)
- 2020(4771)
- 2019(10422)
- 2018(10120)
- 2017(18235)
- 2016(10401)
- 2015(11213)
- 2014(11167)
- 2013(10546)
- 2012(9582)
- 2011(8568)
- 2010(8377)
- 2009(7704)
- 2008(7363)
- 2007(6573)
- 2006(5518)
- 2005(4762)
- 学科
- 济(34039)
- 经济(33986)
- 管理(27993)
- 业(25337)
- 企(19555)
- 企业(19555)
- 方法(14758)
- 数学(12994)
- 数学方法(12844)
- 农(11389)
- 学(11364)
- 财(10023)
- 中国(9967)
- 制(8526)
- 业经(7979)
- 贸(7758)
- 贸易(7758)
- 易(7552)
- 农业(7508)
- 体(7205)
- 银(6369)
- 银行(6313)
- 技术(6305)
- 地方(6271)
- 环境(6157)
- 融(6032)
- 金融(6025)
- 行(6001)
- 务(5836)
- 理论(5820)
- 机构
- 大学(144577)
- 学院(144528)
- 研究(54828)
- 济(52947)
- 经济(51829)
- 管理(51203)
- 理学(44755)
- 理学院(44187)
- 管理学(43173)
- 管理学院(42944)
- 农(39587)
- 科学(39385)
- 中国(39091)
- 业大(31806)
- 农业(31678)
- 京(31319)
- 所(30464)
- 研究所(28533)
- 中心(23903)
- 财(23365)
- 江(22013)
- 农业大学(21199)
- 院(20701)
- 省(19659)
- 北京(19244)
- 财经(18835)
- 技术(18040)
- 室(17964)
- 范(17662)
- 师范(17265)
- 基金
- 项目(107995)
- 科学(82186)
- 基金(77292)
- 家(73048)
- 国家(72467)
- 研究(69248)
- 科学基金(59090)
- 省(43511)
- 社会(42955)
- 自然(41449)
- 基金项目(41370)
- 社会科(40601)
- 社会科学(40591)
- 自然科(40521)
- 自然科学(40497)
- 自然科学基金(39787)
- 划(37217)
- 教育(31238)
- 资助(30588)
- 编号(25766)
- 重点(25040)
- 计划(23936)
- 创(22684)
- 发(22607)
- 科技(22484)
- 部(22168)
- 科研(21868)
- 创新(21304)
- 业(20344)
- 成果(19762)
共检索到206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方立 许涵 陈洁 林明献 李意德
[目的]分析海南典型热带山地雨林分布区域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内豆科树种对邻体树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尖峰岭60 hm~2大样地的2012年和2018年2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7种豆科树木的邻体非豆科树木的多度、丰富度和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次调查期间,7种豆科树木的邻体多度和丰富度无显著变化。与非豆科树木相比,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 Hance)、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Jack) I.C.Nielsen)和亮叶猴耳环(A. lucidum (Benth.) Nielsen)具有较高的邻体多度和丰富度,而肥荚红豆(O. fordiana Oliv.)、木荚红豆(O. xylocarpa Chun ex L. Chen)、长脐红豆(O. blansae Drake)和薄叶猴耳环(A. utile Chun et How)具有较低的邻体多度和丰富度。软荚红豆、肥荚红豆和猴耳环具有较高的邻体树木的存活率,而长脐红豆、薄叶猴耳环、亮叶猴耳环和木荚红豆具有较低的邻体树木的存活率;7种豆科树木对邻体多度、丰富度的影响与其叶片氮含量和固氮能力无显著相关关系,但邻体距离为4 m的豆科树木邻体存活率与叶片氮含量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总体上,不同豆科树木对邻体的影响不尽相同,软荚红豆更倾向于对邻体产生有利作用,薄叶猴耳环和木荚红豆对邻体产生抑制作用,而其它4种豆科树木对邻体的多度、丰富度和存活率的影响不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粟娟 王德祯 符史深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保存的降香黄檀、印度紫檀、海南石梓、黄籽孔雀豆、柚木、麻楝、细基丸、千张纸、乌墨、白格、圆果象耳豆、华楹、黑格、非洲楝和大叶桃花心木15个树种与温度、雨量、日照等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出了对主要物候期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温度、雨量和日平均日照时数。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15个树种各物候期分类,其类型确定为: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和叶变色期四个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润国 蒋有绪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bservation in the arboretum of Jianfengling of Hainan island,the major tropical trees in the arboretum were preliminarily assessed in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architectural models.Some tropical tree species were determined as certain types of the architectural models...
关键词:
热带树木 构筑型 海南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有绪 臧润国
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103种热带树木的调查,初步分析了热带树木的基本构筑型。结果表明:树木园中热带树木的冠形主要有卵形、圆球形、伞形和圆柱形几种类型;热带树木的分支角度以60°和90°的为最多,其次为45°和30°的,在同一树木中,靠近树冠下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大,而靠近树冠上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小,根据分支角度可将热带树木分为五大类;热带树木的最大分支级数为7级,分支级数为四级的热带树木为最多,其次为五级和三级的;热带树木的的冠幅大多在10m2以下或20m2以上,而冠幅在10m2~20m2之间的树木则很少;尖峰岭树木园中的热带树木整体来说,枝下高与树高之间符合指数函数,而树高与胸径之...
关键词:
构筑型 热带树木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陈德祥 莫锦华 罗文 洪小江 蒋忠亮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光益 陈步峰 曾庆波 黄金 李意德 张振才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小区试验和定位观测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产流规律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分析,得出该林地的产流形式主要为蓄满产流,并存在三种典型的暴雨径流水文过程类型。该森林植被可消减洪峰流量、推延洪峰期、增加早期水量,其水文响应较小,具较好的水文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尖峰岭 热带山地雨林 产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吴仲民 曾庆波 周光益 陈步峰 方精云
用密闭吸收法测定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组分的呼吸速率,根据PipeModel理论,测出了主要树种木质器官的直径频度分布模型;树干、树枝及树根的呼吸速率与直径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求出了单株林木呼吸总量与胸径之间的经验公式,计算森林群落(乔木层)月呼吸量[t/(hm2·月)]:树干1.69~1.73、树枝0.78~0.79、树叶0.81~0.83、树根0.24~0.25,总计为3.5~3.6t/(hm2·月),由此而推算年呼吸量约为42.2~43.1t/(hm2·a),需消耗干物质约为22.7~23.2t/(hm2·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艳林 李景文 李俊清
为了解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苗期构筑型特征 ,笔者综合考虑树种在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中的重要性、林窗更新进程中的作用及苗圃出苗情况后 ,2 0 0 2年 7— 8月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东二保护站苗圃选择了热带山地雨林中 2 0种主要树木的幼苗 ,分不同苗龄进行了构筑型特征系统观测 .对苗龄≤ 3个月和 3个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德祥 李意德 骆土寿 陈步峰 林明献
2001年旱季,用Li 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下层乔木中华厚壳桂主要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显示: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中华厚壳桂具有较低的光饱和点(800μmol·m-2·s-1)、光补偿点(15~20μmol·m-2·s-1)和最大光合速率(≤7μmolCO2·m-2·s-1)等耐荫性光合特性,并且缺乏对高光强改变的光合调节能力,但对光斑却有快速的光合响应能力;短期内高CO2浓度会使其光合速率增加,但对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却有抑制作用;在光合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将明显促进光合作用,温度升高4℃能够使其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1 6倍,但一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锐萍 刘强 彭少麟 林开豪 文艳 薛宁
为探索微生物在森林枯落物分解中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采用枯落物袋法,研究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常绿季雨林枯落物(青梅Vitica mangachapoi,木荷Schimasuperba和混合枯落物)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混合枯落物和木荷枯落物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青梅枯落物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3种枯落物中微生物总数是混合枯落物中最多,木荷次之,青梅最少。同一微生物类群在枯落物中的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类群季节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但基本只有1个峰值。表2参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元福
在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对食叶昆虫食叶量测试,供试树种计有27科50种。所得结果表明:昆虫食叶面积或重量百分率,各树种变动幅度在0.45%~28.01%之间,平均为7.71%,这种食叶量水平,对林木生长并无影响。但食叶昆虫的存在,对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在维持生物群落动态平衡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食叶昆虫 食叶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王伯荪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次生林及周围的保留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组建了一个基于分割线段模型的边缘效应测度公式:Y=a+e0[1-(D Dmax)](式中Y为与边缘垂直距离D处的测定指标值,e0为边缘效应强度的最大值,Dmax为边缘效应作用的最大距离,a为常数),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用组建的测度公式来分析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边缘的次生林及保留林的边缘效应强度及其作用距离,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2)热带山地雨林采伐后形成的边缘,其效应的作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m;(3)边缘对保留林和次生林的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群落的20个原始林主要种群和33个更新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等。结果表明:组成热带森林的各个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对资源的分割程度很高,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均很低,反映了热带森林的复杂性。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位特征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家鸣
物种分布与共存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评估各种环境因子对物种空间分布与共存的相对贡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海南尖峰岭60 hm2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首次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样地1500个20 m×20 m样方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大样地划分为低海拔沟谷、陡坡、高海拔沟谷、山脊4等种地形类型;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森林群落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性;基于Torus转换检验,从多度和生物量两个方面比较了230种常见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