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6)
- 2023(5679)
- 2022(4140)
- 2021(3635)
- 2020(3101)
- 2019(6866)
- 2018(7009)
- 2017(13011)
- 2016(7756)
- 2015(8723)
- 2014(8926)
- 2013(8282)
- 2012(7246)
- 2011(6478)
- 2010(6547)
- 2009(6138)
- 2008(5891)
- 2007(5209)
- 2006(4604)
- 2005(4223)
- 学科
- 济(32913)
- 经济(32891)
- 管理(18162)
- 业(17693)
- 方法(16258)
- 数学(14886)
- 数学方法(14569)
- 企(14077)
- 企业(14077)
- 中国(9571)
- 学(8992)
- 农(8775)
- 业经(7427)
- 地方(6104)
- 农业(5910)
- 理论(5254)
- 发(5253)
- 财(5112)
- 产业(4488)
- 发展(4411)
- 展(4406)
- 制(4363)
- 环境(4215)
- 技术(4199)
- 贸(3941)
- 贸易(3938)
- 银(3898)
- 策(3877)
- 银行(3875)
- 融(3848)
- 机构
- 学院(110040)
- 大学(109631)
- 研究(40768)
- 济(38948)
- 经济(38149)
- 管理(37041)
- 理学(32587)
- 理学院(32129)
- 管理学(30908)
- 管理学院(30747)
- 科学(30685)
- 农(29258)
- 中国(27880)
- 农业(23397)
- 京(23365)
- 业大(23261)
- 所(22895)
- 研究所(21433)
- 中心(17634)
- 江(17027)
- 财(15966)
- 农业大学(15403)
- 技术(14690)
- 省(14627)
- 院(14624)
- 北京(14050)
- 室(13947)
- 范(13575)
- 州(13391)
- 师范(13270)
- 基金
- 项目(80928)
- 科学(61923)
- 基金(57832)
- 家(53721)
- 国家(53361)
- 研究(50916)
- 科学基金(44167)
- 省(34042)
- 自然(31507)
- 社会(30880)
- 自然科(30822)
- 自然科学(30804)
- 自然科学基金(30230)
- 基金项目(29802)
- 社会科(29255)
- 社会科学(29246)
- 划(28512)
- 资助(24500)
- 教育(24179)
- 重点(19404)
- 编号(19176)
- 计划(18295)
- 发(17763)
- 科技(17125)
- 创(16656)
- 科研(16250)
- 部(16222)
- 创新(15686)
- 成果(15109)
- 业(14631)
共检索到155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胡桂萍 肖荣凤
【目的】分析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特性,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模型。【方法】通过脂肪酸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对来自于西瓜、香蕉和花生寄主的22株尖孢镰刀菌进行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的同质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特征脂肪酸,利用Bayes逐步判别方法,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结果】从供试的22个菌株中检测到8种脂肪酸,其中常见脂肪酸有6条,相对含量60%以上的主要脂肪酸有16:0、18:0和18:2 CIS 9,12/18:0a。对常见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蓝江林 刘波 陈璐 肖荣凤 史怀 苏明星
【目的】分离、鉴定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了解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纯化芭蕉、威廉斯蕉和野生蕉植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内生细菌11属14种,野生蕉植株分离得到9种,威廉斯蕉植株7种,芭蕉植株3种。共检测到35个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10—14次,属于细菌总体类群(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4—6次,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2—3次,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
关键词:
芭蕉属植物 内生细菌 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文盼 杨纪潇 杨项明 吕明慧 朱彦泽 蒋春号
[目的]本文构建了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FON)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的快速检测体系,以期为田间西瓜枯萎病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NCBI网站下载包括西瓜枯萎病菌在内的11种病原真菌的基因组序列,利用SeqHunter2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比对得到4个FON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引物设计和筛选。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而后利用建立的RPA检测体系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最后进行人工接种FON的西瓜植株的RPA检测与评价。[结果]本文首次报道了FON的RPA检测体系,并对DNA恒温快速扩增试剂盒的扩增体系进行最佳反应时间(40 min)和最适反应温度(30℃)的摸索,得到其最佳反应体系的检测下限为100 pg/μL。利用DNA恒温快速扩增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型)进行扩增时,只需在38℃反应12 min,取50 μL稀释20倍的扩增产物用胶体金试纸条进行检测,5 min后即可进行结果的判断,检测下限为100 pg/μL。[结论]本文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RPA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均得到一致的结果,且建立的RPA检测体系能够从温室接种FON之后未显症的西瓜植物组织基因组DNA中检测到FON,可为田间西瓜枯萎病早期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燕芳 周淦 黄嘉瑶 王振中 李云锋
利用Signal P、Wo lF PSoRT、TMHMM、big-Pi PRedicToR、TaRgeT P和SecReToMe P等软件,对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FoM)全基因组26 811条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FoM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有1 145个经典分泌蛋白,占编码蛋白总数的4.3%;有8 471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占编码蛋白总数的31.6%。对经典分泌蛋白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氨基酸长度集中在100~600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集中在17~22个氨基酸。对经典分泌蛋白的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有605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文雅 冉炜 沈其荣 任丽轩
【目的】探讨西瓜、水稻根分泌物及其中的酚酸类物质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和西瓜/旱作水稻间作系统改善西瓜连作枯萎病的机理。【方法】营养液培养法收集西瓜根分泌物(REW)和水稻根分泌物(RER),研究其对FON生长的影响;HPLC法分离鉴定REW和RER中的酚酸类物质,并通过外源添加法研究该类物质对FON生长的影响。【结果】REW能显著促进FON孢子萌发和产孢,与对照相比,1.0 mL和5.0 mL的REW对FON孢子萌发的促进率分别为46.9%和59.2%;在0.1 mL至2.0 mL范围内,RE...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世洋 屈佳欣 方香玲
为明确有利于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dicaginis,Fom)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培养条件,本研究通过十字交叉法测量Fom菌株在PDA、SNA、CMC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不同培养时间的菌落直径,镜检法和血球板计数法观测分生孢子产量、比例及萌发率。结果发现,固体培养基中,在CMC培养基上菌株生长最快,大型分生孢子比例最高,为0.85%~4.64%(P<0.05);在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P<0.05),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小型分生孢子比例较高。液体培养基中,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的孢子含量最高(P<0.05),达5.01×10~(6)·mL~(-1)~9.49×10~(6)·mL~(-1),且萌发率较高,在培养48 h时达24.98%~35.98%。由此可见,CMC固体培养基有利于Fom菌株生长,其液体培养基诱导菌株产生大型分生孢子效果较好;PDA、SNA、CMC的液体培养基则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本研究为防治苜蓿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及有关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苜蓿 根腐病 分生孢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世鸣 任丽轩 杨兴明 徐阳春 周俊 沈其荣
利用尖孢镰刀菌选择性培养基从西瓜枯萎病发病部位分离出病原菌,通过Booth′s镰刀菌分类鉴定标准和专化型试验,确定该菌株为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以该菌株为材料,研究水稻根系分泌物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ELIO和4007的根系分泌物均能显著抑制其孢子萌发和孢子产生。当根系分泌物的加入量为1.5 mL时,ELIO和4007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7.8%和41.0%;当加入20 mL水稻根系分泌物时,ELIO和4007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达到96.3%和76.4%。水稻根系分泌物对西瓜尖孢镰刀菌孢子产生过程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西瓜 水稻 尖孢镰刀菌 根系分泌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平 李心文 李景欣 白凌风
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将来自中国主要胡麻产区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的17个枯萎病菌株划分4个酯酶型,同时对部分菌株采用人工室内接种同一胡麻材料后的病情进行分析,考察菌株间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菌株属于同一酯酶型,同一地区的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区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阳 侯占铭
通过对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olcdc15基因敲除及敲除突变体互补试验,探究该基因在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中的功能。对Folcdc15基因进行DNA测序后,使用Split-Marker技术,构建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缺失盒。通过PEG介导法转入野生型原生质体,在含有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转化子筛选,通过PCR正负筛选确定敲除突变体。利用pZWH1载体构建含有Folcdc15的互补载体pZLY1,将其转入敲除突变体中进行互补测验。与野生型hm相比,敲除突变体ko1菌落生长速率下降了73%,菌丝形态发生了显著改变,菌丝变短且分叉变多,分生孢子隔膜数量增多长度增加,分生孢子数量显著减少。亚麻侵染试验表明,ko1的致病力显著降低。通过互补测验发现,回复突变株ca1恢复了Folcdc15基因缺失带来的分生孢子产量及形态、菌落生长和形态及致病力的缺陷。Folcdc15参与调控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的分生孢子发生及菌丝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小伟 王加启 卜登攀 崔海 李旦 周凌云 李发弟
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源性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的生物氢化作用,限制UFA向反刍动物产品中转化的效率,从而使乳脂肪酸组成的调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UFA作为一类具有独特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下面就瘤胃中UFA氢化发生的原因、参与氢化的瘤胃微生物及氢化的中间产物作一综述。
关键词:
瘤胃 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氢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蓝江林 车建美 林营志 王秋红 朱育菁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脂肪酸型 致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莉 宋松 邓旭辉 孙逸飞 文春燕 吕娜娜 李荣 沈其荣
[目的]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抑菌作用,以期探明碳酸氢铵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土壤培养和平板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以及甜瓜专化型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碳酸氢铵杀菌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培养基pH值的变化对碳酸氢铵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铵和亚硝酸钠均可以有效抑制3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在平板上的生长和土壤中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硝酸钠则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
关键词:
碳酸氢铵 亚硝酸 尖孢镰刀菌 硝化抑制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璐 梁倩 安茜 周雅莉 王计平
为研究脂肪酸硫酯酶A(FatA)在紫苏脂肪酸合成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对紫苏FatA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fFatA基因cDNA全长1 652 bp,开放阅读框1 119 bp,编码372个氨基酸;紫苏Fat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跨膜区域;含Acyl-ACP_TE保守结构域,属于Hotdog fold超蛋白家族;多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序列C端含有保守的三联肽AKL和SKV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紫苏与丹参亲缘关系较近。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得知,Pf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帅康 王彩霞 施万斌 鲁海龙 董安昊 刘楚丽 马荣
[目的]探讨嗜果刀孢菌对新疆其他主要树种的潜在危害,提高该病害的诊断和检测效率。[方法]本文将嗜果刀孢菌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至6科19种植物的健康叶片上,初步测定其致病性和寄主范围;参考tef1序列设计了嗜果刀孢菌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对76株嗜果刀孢菌和22株其它真菌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并优化实时荧光PCR的反应体系;另外,应用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田间自然发病样本和人工接种7、10、13、16、19、21、24、48 h后的野杏叶片样品进行常规PCR检测。[结果]15种植物叶片在接种嗜果刀孢菌5 d后出现明显病斑,不同寄主的病斑大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新疆小叶白蜡的病斑面积最大,达28.99 mm~2,而紫叶矮樱、黄果山楂、新疆杨、鞑靼桑等4种植物叶片未发病。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W0404-14-F/W0404-14-R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为113 bp,对照及其它真菌无扩增条带。常规PCR检测的灵敏度为5.99×10~(-1)ng·μL~(-1)。在野杏叶片接种10 h后通过常规PCR可在叶片内检测到嗜果刀孢菌。[结论]嗜果刀孢菌可为害15种其他树种,具有潜在危害性;PCR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嗜果刀孢菌速度快、特异性强,本研究首次探索了嗜果刀孢菌潜在寄主范围及P CR.快速检测方法,为由嗜果刀孢菌引起的穿孔病的诊断及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宁丽军 李加敏 孙胜香 杜震宇
脂肪酸β-氧化是动物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在动物生理活动的能量供应和代谢内稳态的维持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关于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是在鱼类中,脂肪酸β-氧化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水产养殖业对提高饲料脂肪分解供能和降低鱼体脂肪的要求日益迫切,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为此,本文从鱼类脂肪酸β-氧化体系组成和关键酶系、β-氧化的组织和底物特异性、β-氧化体系调控因子以及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全面综述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在鱼类与哺乳动物之间,乃至不同鱼种之间的异同,以期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鱼类脂代谢与调控体系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