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8)
- 2023(6852)
- 2022(5709)
- 2021(5079)
- 2020(3953)
- 2019(8981)
- 2018(8748)
- 2017(15793)
- 2016(8927)
- 2015(9921)
- 2014(10040)
- 2013(9910)
- 2012(9869)
- 2011(9293)
- 2010(9681)
- 2009(8783)
- 2008(8866)
- 2007(8138)
- 2006(7577)
- 2005(7165)
- 学科
- 济(43669)
- 经济(43626)
- 业(21088)
- 管理(20053)
- 地方(17209)
- 中国(16028)
- 企(14324)
- 企业(14324)
- 农(13798)
- 业经(11287)
- 学(10475)
- 方法(10269)
- 地方经济(9863)
- 农业(9712)
- 发(9348)
- 融(8755)
- 金融(8753)
- 银(8375)
- 银行(8348)
- 行(8255)
- 数学(8174)
- 数学方法(8045)
- 环境(7554)
- 贸(7239)
- 贸易(7229)
- 制(7141)
- 发展(6933)
- 展(6907)
- 易(6872)
- 技术(6675)
- 机构
- 学院(135175)
- 大学(133208)
- 研究(57374)
- 济(53301)
- 经济(52068)
- 管理(44276)
- 中国(42489)
- 科学(37224)
- 理学(36474)
- 理学院(35872)
- 管理学(35103)
- 管理学院(34847)
- 所(31641)
- 京(30805)
- 农(29047)
- 研究所(28799)
- 财(24235)
- 中心(24206)
- 江(23633)
- 农业(22621)
- 范(21839)
- 师范(21538)
- 业大(21221)
- 院(21135)
- 北京(20215)
- 省(19478)
- 州(18919)
- 财经(18166)
- 科学院(17548)
- 师范大学(17206)
- 基金
- 项目(85217)
- 科学(65741)
- 研究(62401)
- 基金(58224)
- 家(52522)
- 国家(52019)
- 科学基金(42200)
- 社会(37897)
- 社会科(35785)
- 社会科学(35776)
- 省(35278)
- 基金项目(30202)
- 划(30055)
- 教育(27697)
- 自然(26322)
- 发(25703)
- 自然科(25659)
- 自然科学(25647)
- 编号(25211)
- 自然科学基金(25154)
- 资助(23792)
- 成果(21630)
- 重点(20513)
- 发展(20369)
- 展(19969)
- 课题(19656)
- 部(17621)
- 创(17566)
- 计划(16496)
- 创新(16484)
共检索到22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永乐 刘毅辉 朱新平 魏成清 吴光明
对尖塘鳢进行了全人工繁殖的研究和胚胎发育观察。尖塘鳢鱼苗经养殖和强化培育至1+龄可达性成熟。经生态控制或人工催产可使其产卵,产卵率为65.6%~100%,受精率为85.1%~90.3%。尖塘鳢受精卵透明无色,整个卵子成茄子状或长梨形,长径1.3~2.4mm,短径0.56~0.7mm,卵黄囊中央有几十个脂肪球。受精卵细端具有由粘着丝组成的附着盘,盘宽0.15~0.17mm,粘着丝长0.20~0.23mm,尖塘鳢卵子为端黄卵,在水温26.8~30℃时,受精后32min,出现第1次卵裂,受精后30h25min仔鱼孵出,孵化率为76%~85.6%。刚孵出仔鱼全长2.9~3.1mm。卵黄囊颇大,长径0....
关键词:
尖塘鳢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张海明 刘永士 严银龙 陆根海 刘建忠 谢永德 徐嘉波
通过对刀鲚(Coilia nasus)全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刀鲚全人工繁殖的特性和其胚胎发育的时序和特点。结果显示,对人工繁养的F1刀鲚亲鱼(2龄)进行模拟自然洄游的培育,采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对性腺发育良好的亲本进行催产,剂量为: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在22~24℃条件下,经过18~33.5 h的效应时间,亲本自然交配产卵,催产率为91.7%;获得受精卵25.8万粒,受精率为80.6%,获得22.3万尾的初孵仔鱼,孵化率为86.4%;受精卵透明、浮性、无粘性、球形,卵径为(909.86±24.02)μm,油球大且单个;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阶段、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胚胎发育 积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山君 孙微涛 郑松勇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繁殖获得的泥鳅苗培育成亲鱼和人工催产、孵化技术以及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催产亲鱼为二冬龄,健产药物HCO,剂量20-35IU/g,健产率95%,孵化率78.80-85.6%.43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
关键词:
泥鳅,全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刚 黄樟翰 潘加雄 胡小波 卢迈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柯伟清 刘至治 钟英斌 李晨虹 刘志伟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能够连续多次产卵,繁殖周期约5~9d;在交配前后1d的时间里,雄性海南新沙塘鳢出现体色(特别是鳃部)变黑的现象;海南新沙塘鳢受精卵呈椭圆形,其一端具黏性附着细丝;在(20±2)℃水温下,其胚胎发育历时约157 h,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时期,分别历时50 min、4 h 30 min、6 h 40 min、5 h、2 h、16 h、110 h、12 h;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卵黄囊上始终出现油球。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特征与其他塘鳢科鱼类相似,但在器官发育时序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海南新沙塘鳢 胚胎发育 沙塘鳢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柯伟清 刘至治 钟英斌 李晨虹 刘志伟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能够连续多次产卵,繁殖周期约5~9d;在交配前后1d的时间里,雄性海南新沙塘鳢出现体色(特别是鳃部)变黑的现象;海南新沙塘鳢受精卵呈椭圆形,其一端具黏性附着细丝;在(20±2)℃水温下,其胚胎发育历时约157 h,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时期,分别历时50 min、4 h 30 min、6 h 40 min、5 h、2 h、16 h、110 h、12 h;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卵黄囊上始终出现油球。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特征与其他塘鳢科鱼类相似,但在器官发育时序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海南新沙塘鳢 胚胎发育 沙塘鳢科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家坚
使用LHRH-A2+DOM+PG混合催产剂对从海南引进经池塘驯化养殖5冬龄的海南长臀鮠进行催产,并用日产80i光学显微镜观察胚胎发育过程。取得平均催产率88.9%,平均受精率82.3%,平均孵化率68.7%的效果。成熟的卵子为圆球形、淡黄色、粘性卵。在水温24.8~27.0℃条件下,其受精卵经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体节出现期、器官出现期和出膜前期等多个发育时期孵化出膜,所需时间为82 h 15 min。拍摄了胚胎发育照片25幅。
关键词:
海南长臀鮠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时红卫 吴美琴 张俊彬
报道了鲻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结果。HCG 1 000 IU/kg和LRH-A210μg/kg配合使用,在水温22~25℃时,盐度25~32,鲻鱼的催产效应时间和受精卵孵化时间分为别36 h和52 h。鲻鱼卵属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316.4±6.9)μm,卵黄囊直径为(190.8±5.4)μm。鲻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7个阶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期。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温度为18~21℃时,孵化率最高,为82%。
关键词:
鲻鱼 人工繁殖 温度 胚胎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刚 范阳 刘伟光 杨红波 祁宝仑 钟海浪
卡特拉(Catla catla)(汉语名称厚唇鲃,卡特拉是根据其学名音译而成的。)是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具有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和病害少等优点。 1983年由中国渔业考察团从孟加拉国引进少量当年鱼苗。其中一部分在珠江水产研究所池塘培育。经过4年疏养雌雄个体体重达到4.7kg,并且性腺已发育成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鱼曾一度中断试验,因而人工繁殖一直未能取得成功。1990年我们对该鱼继续进行人工繁殖及其生物学的研究。1991年6月份我们人工催产成功,获得鱼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宓国强 沈土山 许谷星 黄鲜明 顾志敏 贾永义 刘启文
于2003年至2006年,在浙江湖州市锦山鱼种场进行了鳡的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表明:2龄野生鳡在池塘中经3年专塘培育后,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率达100%;性腺成熟的亲鱼经催产,产卵率达100%、受精率86.5%、孵化率88.3%。与此同时,对鳡的胚胎发育作了详细观察。鳡受精卵在21~23℃下孵化至出膜,有效积温为705.34℃.h。
关键词:
鳡 亲本培育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亚 龚全 李强 杜军 赵刚
【目的】为探讨达氏鲟胚胎在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和发育过程。【方法】用Leica EZ4 HD体视显微镜和Leica DM2500正置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别对全人工繁殖达氏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和组织切片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全人工繁殖达氏鲟受精卵呈球形、灰褐色或淡黄色、不透明,卵径2.63.2 mm。受精卵在水温为1618℃下历时159 h后开始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阶段,34个发育时期。整个胚胎发育过程所需总积温为23222544℃*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伟 耿龙武 李池陶 金国雄 刘晓勇
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105~1.4×106粒,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为63.9%、81.5%、86.6%。大鳞鲃的卵为灰白色,直径约1.5 mm,遇水后卵膜会迅速吸水膨胀,1 h后达到最大为4.5 mm。水温20~23℃时,从卵授精到仔鱼孵出需要的积温为49.82℃.d,到仔鱼平游摄食需要积温125.14℃.d,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07±0.18)m...
关键词:
大鳞鲃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盐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明 姜伟
[目的]本文研究了齐口裂腹鱼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方法]观察研究了该鱼类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典型特征及1~30日龄仔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①齐口裂腹鱼成熟的卵呈淡黄色,色泽鲜明,卵为沉性,卵径2.8~3.1 mm。受精吸水后卵出现微粘性。水温14.1~16.8℃条件下,受精后约4~5h,隆起的胚盘表面开始出现分裂沟,受精卵进入分裂期;受精后约11~12 h,进入囊胚期;受精后约18~20h,进入原肠胚阶段;受精后约39~40h,进入神经胚阶段;受精后47~50h,胚体发育进入器官形成期;受精后约140 h,开始进入出膜期。初孵的仔鱼全长约9~10 mm。②出膜后1~11 d,仔鱼眼睛、鳍、口腔、鳃、鳔、体表色素、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相继发育并趋于完善;出膜后第10~11天,仔鱼开始摄食浮游动、植物。出膜后12~22d,消化系统、鳍、鳔等进一步发育,仔鱼卵黄消耗殆尽,完全外源性营养。出膜后22~30 d,仔鱼发育进一步完善,摄食旺盛,开始摄食微粒子配合饲料。[结论]对齐口裂腹鱼胚胎发育及1-30日龄仔鱼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旨在了解齐口裂腹鱼胚胎及仔鱼早期发育特点,为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育积累基础资料,并为齐口裂腹鱼人工增殖中的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形态特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卫军 杨建敏 周全利 郑小东 张宇 孙国华 刘相全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短蛸(Octopusocell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第1次翻转发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第2次翻转发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本文系统地描述了短蛸的繁殖行为...
关键词:
短蛸 繁殖行为 胚胎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