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0)
2023(5710)
2022(4784)
2021(4172)
2020(3196)
2019(7229)
2018(7115)
2017(12906)
2016(7234)
2015(7942)
2014(7985)
2013(8018)
2012(8043)
2011(7504)
2010(7792)
2009(7107)
2008(6936)
2007(6348)
2006(5897)
2005(5634)
作者
(24116)
(20211)
(20074)
(18767)
(12770)
(9776)
(9034)
(7888)
(7744)
(7405)
(6935)
(6726)
(6657)
(6546)
(6481)
(6152)
(6031)
(5976)
(5791)
(5729)
(5226)
(5221)
(4971)
(4656)
(4644)
(4554)
(4541)
(4462)
(4266)
(4082)
学科
(36330)
经济(36300)
(16473)
地方(16069)
管理(15245)
中国(14165)
(11504)
(10677)
企业(10677)
业经(9473)
地方经济(9326)
(8539)
农业(8186)
(7467)
金融(7466)
(7237)
(7232)
银行(7193)
方法(7149)
(7128)
发展(6375)
环境(6371)
(6356)
(6120)
贸易(6110)
(5806)
数学(5790)
(5787)
数学方法(5736)
技术(5689)
机构
学院(106332)
大学(102717)
研究(46040)
(42239)
经济(41262)
中国(34009)
管理(33552)
科学(30158)
理学(27171)
理学院(26744)
管理学(26145)
管理学院(25956)
(25850)
(25533)
(24227)
研究所(23059)
农业(20099)
中心(19902)
(18753)
业大(18612)
(18469)
(17372)
(16547)
北京(16105)
(15945)
师范(15746)
(15277)
科学院(15048)
技术(14155)
财经(13691)
基金
项目(66535)
科学(50243)
研究(47321)
基金(44103)
(39976)
国家(39561)
科学基金(31900)
(29047)
社会(28306)
社会科(26788)
社会科学(26784)
(23672)
基金项目(22798)
(21747)
教育(20625)
自然(20020)
自然科(19492)
自然科学(19485)
自然科学基金(19103)
编号(19083)
资助(18049)
发展(17185)
(16851)
成果(16058)
重点(15870)
课题(15326)
(13941)
计划(13354)
科技(13230)
创新(13112)
期刊
(58306)
经济(58306)
研究(35405)
中国(29033)
(26313)
学报(21495)
科学(18420)
农业(18031)
大学(15400)
教育(14720)
学学(14621)
管理(14352)
(13300)
金融(13300)
(12783)
业经(11502)
技术(9538)
(9490)
经济研究(9186)
问题(7397)
财经(6538)
科技(6184)
业大(6179)
(5694)
世界(5683)
(5620)
商业(5608)
林业(5575)
(5485)
(5391)
共检索到183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慧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少花龙葵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51个峰,共确认了其中138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少花龙葵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包括醇、醛、烷、酯、烯、酮及醚类等成分。少花龙葵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0.5%)为(E)-2-己烯醇(45.25%),(Z)-3-己烯醇(41.0%),7-甲氧基-2,2-二甲基-二氢-1-苯并吡喃(1.49%),十四醛(0.97%),己醛(0.97%),壬醛(0.88%),环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敏  周明芹  向林  吴华  陈龙清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学利  吕健全  章一德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 MS联用技术,对苦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5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94 69%,含量最高的为叶醇27 08%,其次为2 己烯醛10 02%。在42种成分中醇类有9种,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38 87%;酸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5 46%;醛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4 49%。首次从竹叶中鉴别出弥猴桃内酯,含量为0 38%。图1表1参1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华  李玫  
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经并时蒸馏萃取装置获得的多花蔷薇挥发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跃君  岳永德  汤锋  郭雪峰  王进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金间碧竹、孝顺竹、毛竹和麻竹4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获得1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32种化学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TBHQ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4种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0.827%),而毛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391%。4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不同,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基-2-丁醇,麻竹竹叶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46.25%;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有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己-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凡  费学谦  车运舒  吴东顺  辛成莲  李康雄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为樟科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1]。由于生态条件、资源(Lauraceae)山胡椒属(Lindera Thunb.)植物,主要分保护以及对其经济价值了解程度的不同,许多地区布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的香叶树零星分布和灌木化,资源数量不大,但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杰  高捍东  
为分析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钱松叶片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金钱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5%。其主要成分是:(+)-α-蒎烯(31.72%),石竹烯(18.57%),β-瑟林烯(6.16%),α-衣兰油烯(5.71%),β-榄香烯(5.64%),α-愈创木烯(5.28%),β-桉叶烯(3.36%)等,占挥发油总量的82.92%。可为金钱松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喜梅  李海朝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为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高大常绿针叶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地带,在青海除玉树州外,各天然林区均有分布,是蒙新、黄土、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祁连山针叶林带重要的建群种之一。该树种分布于海拔2 600~4 300 m的阳坡、半阳坡(Chen et al.,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华茹  毛燕  王学利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六月霜Artemisia anomala挥发油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11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62.60%,含量最高的为龙脑,占总质量的7.44%,其次为石竹烯氧化物,占7.15%,樟脑7.01%,在46种成分中单萜占总质量的28.57%,倍半萜占17.40%。图1表1参1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荣  姜子涛  
分别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MHD,微波功率300 W,固液比1∶10,蒸馏时间1 h)和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山东披萨草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比较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MHD法披萨草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35%,主要成分为香芹酚(67.85%)、麝香草酚(16.18%)和邻伞花烃(3.00%)。从HD法披萨草挥发油中鉴定出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10%,主要成分为香芹酚(69.78%)、麝香草酚(16.08%)和红没药烯(2.0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毛燕  李祖光  曹江林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鉴定了34种成分,含量最高的为百里香酚,占83.32%,其次为1-甲基-4-异丙烯苯,占6.14%,乙酸百里酯占2.32%。在34种成分中,酚类占总量的85%,苯类占7.32%,烯类占3.80%。图1表1参1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继宏  李晓储  高雪芹  高甜惠  陈凤美  冯友建  黄利斌  
用A lam ar b 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 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31和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和26.193%,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都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宝玉  邓珊丹  哈斯巴图  梁洁莉  达能太  董强  姜明智  曹光荣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牛心朴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出 4 5种化合物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 87.80 %。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 (33.5 9% ) ,不饱和脂肪酸 (19.4 7% ) ,酯 (18.5 5 % )和烯烃(9.6 8% ) ,9,12 -十八碳二烯酸相对含量最高 ,为 18.6 5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龚建良  文瑞芝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李月琪  秦娇  韦倩  张柏林  
以毛竹叶为实材,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器、超临界萃取和索氏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毛竹叶挥发油,用气质联用仪测试竹叶挥发油,共检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库检索及人工图谱解析,确定了68种化合物结构。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的化合物以醇、羧酸、烷烃类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69.10%和62.11%;采用超临界萃取提取方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羧酸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2.91%,C17~C25为27.98%,C26~C38为22.78%;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类为主,C26~C38化合物相对含量为58.55%。研究表明,提取方法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