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6)
- 2023(12626)
- 2022(11190)
- 2021(10802)
- 2020(9045)
- 2019(20729)
- 2018(20741)
- 2017(39961)
- 2016(22268)
- 2015(25219)
- 2014(25412)
- 2013(24791)
- 2012(23119)
- 2011(20679)
- 2010(21052)
- 2009(19355)
- 2008(19082)
- 2007(16730)
- 2006(14839)
- 2005(13007)
- 学科
- 济(81585)
- 经济(81484)
- 管理(65245)
- 业(59966)
- 企(50470)
- 企业(50470)
- 方法(36940)
- 数学(31561)
- 数学方法(31026)
- 农(23596)
- 中国(22836)
- 财(22453)
- 学(18846)
- 业经(18491)
- 地方(17331)
- 理论(16529)
- 制(16292)
- 贸(15521)
- 贸易(15509)
- 农业(15367)
- 易(15066)
- 策(14351)
- 务(14133)
- 财务(14063)
- 财务管理(14034)
- 和(13827)
- 企业财务(13277)
- 技术(13246)
- 银(12943)
- 银行(12897)
- 机构
- 大学(309896)
- 学院(309329)
- 管理(122434)
- 济(116696)
- 经济(113687)
- 理学(105256)
- 研究(104407)
- 理学院(104052)
- 管理学(102121)
- 管理学院(101567)
- 中国(77889)
- 京(67034)
- 科学(65761)
- 财(55495)
- 所(52852)
- 农(50343)
- 研究所(47904)
- 中心(47838)
- 江(46694)
- 业大(46609)
- 财经(43533)
- 北京(42894)
- 范(42328)
- 师范(41958)
- 农业(39424)
- 经(39405)
- 院(38350)
- 州(38092)
- 技术(34732)
- 师范大学(33604)
- 基金
- 项目(208354)
- 科学(162137)
- 研究(154383)
- 基金(148148)
- 家(129103)
- 国家(127965)
- 科学基金(108918)
- 社会(93068)
- 社会科(87943)
- 社会科学(87918)
- 省(81530)
- 基金项目(78399)
- 教育(71981)
- 自然(71850)
- 自然科(70128)
- 自然科学(70110)
- 划(69423)
- 自然科学基金(68799)
- 编号(65142)
- 资助(61948)
- 成果(54414)
- 重点(46414)
- 部(45600)
- 课题(45219)
- 发(44007)
- 创(42715)
- 项目编号(40228)
- 创新(39702)
- 科研(39383)
- 大学(38963)
- 期刊
- 济(132481)
- 经济(132481)
- 研究(94498)
- 中国(62804)
- 学报(49539)
- 农(46388)
- 管理(45680)
- 科学(45174)
- 教育(42771)
- 财(41761)
- 大学(37444)
- 学学(34872)
- 农业(32437)
- 技术(28201)
- 融(27597)
- 金融(27597)
- 业经(21453)
- 财经(20416)
- 经济研究(19791)
- 图书(18190)
- 经(17358)
- 问题(16909)
- 业(16534)
- 理论(15704)
- 科技(15223)
- 版(14703)
- 技术经济(14632)
- 实践(14575)
- 践(14575)
- 现代(14537)
共检索到464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和云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实践效果与政策初衷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从2013年进行重大修订后的政策实践来看,不仅原有一些突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反而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即表现出比较典型的"政策病理"。基于2012至2016年对涵盖39所高校硕士预科生培养的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的五次共计1302份有效抽样问卷跟踪调查和对五个省市自治区、十余所招生高校访谈获取的大量一手资料,系统分析了"政策病理"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和云 马迪洲 和珮珊
作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经过近十年的政策实践始终面临"好事没能做好"的突出困境,甚至出现豪伍德和彼得斯提出的"政策病理",迫切需要开展政策绩效分析和评估研究。鉴于现有研究基础薄弱,通过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高等教育政策评估、民族政策评估的相关理论成果、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的梳理及述评,结合"少干计划"政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为"少干计划"政策绩效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以期推动中国特色公共政策评估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勇 姚显志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实施十余年来(2006-2016年),累计招录培养近40000名研究生,在完善内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教育体系和增加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存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非在职民族骨干研究生出现违约增多和履约困难等问题,民族骨干计划人才流失和浪费闲置并存。非在职考生占比过高、所学专业理工科应用类占比低、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是这些问题形成的供给侧成因,而民族地区就业岗位总量不足、艰苦边远基层岗位和非正规就业岗位居多等构成需求侧成因,生源地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激励相容的促就业机制不健全也是重要成因。建议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生源地职能部门作用、扩大履约就业范围、健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非在职 履约就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志勇 向思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尝试从微观层面切入,对享受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优惠政策但却未履行相应义务的毕业生进行分析,力图追溯他们违约前后的真实心态和实际行动,挖掘违约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骨干计划"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政策是在国家行政指令下顺利完成,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出现难以保证骨干计划的实施和政效的问题;"骨干计划"优惠政策的受惠主体——少数民族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特点。这些变化综合作用,导致了国家为边远民族地区培养研究生的扶持政策在实施效果上有所削弱。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新宇 鞠逸飞 段雨欣
本研究以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政策为例,从政策目标出发,在人才成长、学术成果等维度上构建高层次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描述性统计、断点回归等方法,探究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即使获得了政府支持,省级高层次人才也很难成长为国家级人才,而青年学者是其中潜力最大的群体;从实证分析结果看,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不能显著促进其创新成果产出;而地方政府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对少数高层次人才的高强度支持以及如何破除政策实施效果的制约因素可能是未来人才工作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代良 章小东
21世纪国家间竞争其实质是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软实力,软实力竞争的本质是高层次人才竞争;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吸引、留住、使用与发展其关键在国家人才政策。中国与美国在高层次人才政策方面的思维方式、运作举措、保障形式及变革走向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审视与反思两者差异,以求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更具国际视野和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培养、延揽世界杰出人才,实现"中国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汝绪华
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梳理国外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优惠政策实践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在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就业三大关键环节以及各环节内部政策与制度的碎片化问题,并据此提出整体性治理对策。首先必须实现招生、培养与就业环节的整合和协调,同时还必须实现三大环节内部各责任主体"逐渐紧密与相互涉入"问题的整合和协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河南省教育厅从2014年起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包括高水平人才支持计划、重大项目支持计划、重大贡献支持计划三个类别的人才引进、培养与支持体系。高水平人才支持计划将对引进和自主培养两院院士、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团队给予200万元经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翌钦 曾坚朋 仲亮
强劲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深圳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十分重视,但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全球人才竞争格局,目前深圳面临外籍人才吸引力弱、引才主体和渠道单一、评价机制不尽合理、认定标准过于局限、企业引才激励不足等困境。应当积极借鉴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先进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优化国际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打造配套"软环境";发挥政府、市场双重引才作用,突出产业界、学术界引才主体地位;强化用人主体自主权,重构"能力+业绩"分类评价体系;设置具有深圳特色的认定标准体系;增加企业引才补贴,加大人才引进激励,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高层次人才的挽留与稳定是大学的一项核心工作。大学不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高层次人才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更应该针对高层次人才的特点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绩效薪酬体系,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动态福利体系,营造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形成全方位挽留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通荣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也需要关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高校在输出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想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一流高校更需要一流教师作为支撑,需要学识渊博的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促进其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高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毕节市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基于毕节市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毕节市高校 高层次人才引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丽丽 陈学中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人才流动的自由度越来越大。高层次人才集聚作为人才流动的一个特殊行为,促进人才价值的实现,越来越受到关注。高层次人才有四种集聚模式,即:收益优势依傍型、产业集聚推动型、“领头羊”效应吸引型和政府牵引型。分析人才集聚所产生的效应,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流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有利于价值的最大化,促进集聚发展,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才集聚。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集聚模式 人才流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范冬清
在人才市场缺陷与信息失灵的背景下,环境、资源与组织等各种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得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活动风险剧增。大学应对引进风险进行剖析、识别、分类与治理,要重新审视岗位招聘,控制流动率指标,制定层级风险管理模式,实施继任计划并重视道德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此改善引进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成长为精明的买主,从而产出有助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纳才效能。
关键词:
大学组织 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进 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