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0)
- 2023(14314)
- 2022(12443)
- 2021(11824)
- 2020(9741)
- 2019(22346)
- 2018(22421)
- 2017(42447)
- 2016(23370)
- 2015(26347)
- 2014(26605)
- 2013(26337)
- 2012(24478)
- 2011(22123)
- 2010(21979)
- 2009(19947)
- 2008(19247)
- 2007(16753)
- 2006(14833)
- 2005(13107)
- 学科
- 济(94912)
- 经济(94817)
- 管理(60800)
- 业(58602)
- 企(47220)
- 企业(47220)
- 方法(38311)
- 数学(31314)
- 数学方法(30933)
- 中国(28139)
- 农(27093)
- 地方(26986)
- 业经(22915)
- 学(21430)
- 财(19884)
- 农业(18609)
- 理论(17028)
- 和(16103)
- 贸(16014)
- 贸易(15999)
- 制(15563)
- 环境(15410)
- 易(15389)
- 技术(14811)
- 银(14460)
- 银行(14415)
- 融(14070)
- 金融(14065)
- 地方经济(13943)
- 行(13872)
- 机构
- 学院(324455)
- 大学(323444)
- 管理(125255)
- 济(121316)
- 经济(118347)
- 研究(113608)
- 理学(107347)
- 理学院(105980)
- 管理学(104096)
- 管理学院(103504)
- 中国(83728)
- 科学(73517)
- 京(71119)
- 所(58146)
- 农(55779)
- 财(55079)
- 研究所(53078)
- 中心(50994)
- 业大(49656)
- 江(48871)
- 范(47759)
- 师范(47297)
- 北京(45700)
- 农业(43583)
- 财经(43364)
- 院(41701)
- 州(40791)
- 经(39228)
- 师范大学(38200)
- 技术(36301)
- 基金
- 项目(221545)
- 科学(172207)
- 研究(163354)
- 基金(156439)
- 家(136748)
- 国家(135491)
- 科学基金(114997)
- 社会(99506)
- 社会科(93972)
- 社会科学(93947)
- 省(88897)
- 基金项目(84239)
- 自然(75023)
- 教育(74601)
- 划(74386)
- 自然科(73187)
- 自然科学(73171)
- 自然科学基金(71805)
- 编号(68433)
- 资助(63932)
- 成果(55947)
- 发(51176)
- 重点(49579)
- 课题(47797)
- 部(47292)
- 创(45624)
- 创新(42395)
- 科研(41879)
- 项目编号(41508)
- 发展(40505)
- 期刊
- 济(141299)
- 经济(141299)
- 研究(97341)
- 中国(67024)
- 学报(53203)
- 农(51678)
- 科学(49418)
- 管理(46021)
- 教育(43338)
- 财(39923)
- 大学(39373)
- 学学(36620)
- 农业(36340)
- 技术(28476)
- 融(27761)
- 金融(27761)
- 业经(25025)
- 经济研究(21111)
- 图书(20685)
- 财经(19790)
- 业(19145)
- 问题(18637)
- 经(16815)
- 科技(16565)
- 资源(16099)
- 理论(15571)
- 版(15390)
- 技术经济(14771)
- 现代(14761)
- 发(14630)
共检索到48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魏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炜 陈能幸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保护本真性理论,通过以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为例,提出了要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嘹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鸿安 丁镭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世歆
服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起源、文化崇拜,向人们展现一个民族不可复制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云南境内25个少数民族勤劳耕作,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云南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少数民族服饰堪称云南民族文化的瑰宝。因云南相对封闭的地域特征,这些服饰大多以原生态的特质保存下来,形成云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全球化,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也面临失传和异化的危险。在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本文在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面临冲击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发
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在晓起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表明,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晓起古村落社区及其村民利用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创造,从而实现了文化的再生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以及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金露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人们视野后,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的角度也逐渐多样化。从长远发展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保护上,更应将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发展"活态化"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本文以宁波骨木镶嵌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历程和传承现状,进而探讨镶嵌类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骨木镶嵌 旅游开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修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也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产发掘、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和合理保护四个部分,其中遗产发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生命的延续,资源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现活力的本源,产业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契机,合理保护则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重要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与政策驱动的开发推动力,市场驱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关键,而政策驱动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保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产业化 驱动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雷蓉 胡北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涵、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模式 分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和“实体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缺乏实物载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传统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礼仪、节庆和体育等,但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烨 王庆生 李志刚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评价法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和民俗三类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进行评价。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适宜旅游开发;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不同,民俗类旅游开发风险最高,工艺美术类次之,传统表演艺术类最低;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客体风险都很高,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主体风险最低。在开发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风险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风险 天津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鸿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