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8)
- 2023(8584)
- 2022(7180)
- 2021(6779)
- 2020(5548)
- 2019(12745)
- 2018(12223)
- 2017(23047)
- 2016(12728)
- 2015(13528)
- 2014(13651)
- 2013(13282)
- 2012(12102)
- 2011(11001)
- 2010(10993)
- 2009(10409)
- 2008(10338)
- 2007(9301)
- 2006(8177)
- 2005(7542)
- 学科
- 济(47004)
- 经济(46909)
- 管理(40096)
- 业(39213)
- 企(30631)
- 企业(30631)
- 方法(18563)
- 财(16748)
- 农(16442)
- 数学(16214)
- 数学方法(15919)
- 制(15185)
- 中国(13228)
- 农业(11606)
- 业经(11340)
- 地方(10521)
- 体(10424)
- 学(10028)
- 务(9967)
- 财务(9928)
- 财务管理(9905)
- 企业财务(9490)
- 银(9323)
- 银行(9307)
- 融(9184)
- 金融(9178)
- 行(8905)
- 体制(8788)
- 贸(7964)
- 贸易(7961)
- 机构
- 大学(178765)
- 学院(178042)
- 济(72415)
- 经济(70885)
- 管理(64875)
- 研究(62115)
- 理学(56012)
- 理学院(55285)
- 管理学(54239)
- 管理学院(53909)
- 中国(46486)
- 财(37854)
- 科学(37507)
- 京(36775)
- 所(31384)
- 农(30519)
- 财经(29235)
- 中心(28474)
- 研究所(28303)
- 江(26802)
- 经(26454)
- 业大(25944)
- 农业(23697)
- 范(23530)
- 经济学(23286)
- 师范(23270)
- 北京(22695)
- 院(22422)
- 财经大学(21821)
- 州(21668)
- 基金
- 项目(121936)
- 科学(96621)
- 基金(90231)
- 研究(88184)
- 家(79699)
- 国家(79026)
- 科学基金(67220)
- 社会(58177)
- 社会科(55090)
- 社会科学(55075)
- 基金项目(47382)
- 省(46647)
- 自然(42786)
- 自然科(41787)
- 自然科学(41775)
- 教育(41152)
- 自然科学基金(41060)
- 划(39813)
- 资助(36193)
- 编号(34305)
- 成果(29421)
- 重点(27966)
- 制(27856)
- 部(27630)
- 发(25984)
- 性(25243)
- 创(25223)
- 国家社会(24986)
- 课题(24645)
- 教育部(23894)
共检索到268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林
在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区域特殊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变迁相对迟缓,而且政府在扶贫中的作用比其他贫困地区更强,加上扶贫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其扶贫效率较低;同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的变迁多为强制性变迁,没有经过从诱致性变迁到强制性变迁的转变过程,而且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其非正式制度存在较大摩擦,使得扶贫制度变迁的适用性较低。应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制度的变迁速度;引导与鼓励诱致性制度变迁,增强制度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优化扶贫开发委托代理制度,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莉 李海月
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必须深入分析并结合深度贫困县在金融扶贫顶层设计和金融扶贫发展经济性等方面的特殊性,才能切实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扶贫攻坚制度保障,激发乡村脱贫内生动力等措施,构建农村脱贫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将扶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
关键词:
深度贫困 金融 特殊性 脱贫 长效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燕斌 王怀栋 高翠玲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将成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两个层次对当前我国扶贫长效机制进行明确的界定,并结合内蒙古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现状,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太平山嘎查为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嘎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规划建设不合理、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完善、收入无保障、农牧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等共性问题,由此,提出符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际的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少数民族地区 扶贫 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永红 沈桂龙
本文从实现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强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管理、设置贫困识别制度以及建立其他相关制度等视角出发,就我国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组织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贫困地区 扶贫开发 组织制度 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培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其关系着民族的团结和繁荣。造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度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太为人注重的非制度原因。在概括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特征的基础上,从非制度致贫因素角度进行分析解剖,并提出破解之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张成浩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急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区域生态效率的变化。文章在选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和动态分解,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差距较大;2013—2015年,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上升幅度越来越大,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城市规模对地区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石 杨红娟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路径研究有助于少走弯路,有效实现建设目标。本文运用多主体建模仿真法中的BDI模型,分别对政府、企业、公众三个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信念、愿望、意图进行分析。利用Netlogo软件,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为例,通过设置变量的初值进行模拟仿真。依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减量化、协调性、有效性的要求,调整变量参数,得出政府发放生态补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公众清洁能源消费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群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一直以来更多的是进行物质扶贫,虽然不同程度改变了生存生活的条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原因很多,但核心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文化贫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从文化扶贫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民族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 物质扶贫 文化扶贫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源渊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因其落后的家计模式导致深度贫困,而消费的现代化滋生家庭信贷需求。信用社的信贷扶贫政策创新为农民贷款提供了便利,然而,贫困户因其实物经济的生产方式与信贷经济货币化特点不适配、不固定收入与信贷固定支出不适配、农民家庭低积累和信贷高额本息的体量不适配,导致部分贫困家庭因无法按期偿还本金,通过"利息养本金"的方式不断追加债务,陷入新贫困陷阱。对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工作应该通过激发家庭发展能力、教育农民观念而实现家庭积累;同时完善信用社贷款政策,控制农民因信贷致贫的风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静 蒋志辉
兵团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已经进入倒计时,兵团的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兵团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定脱贫。本文结合兵团44团、51团、225团、皮山农场几个典型深度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团场,深入分析其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和脱贫举措,剖析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扶贫机构运作机制、扶贫干部自身素质、扶贫政策落实等方面分析查找原因,最后,提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扶贫工作落实"精准"的四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 贫困团场 扶贫 精准 兵团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窦亚权 余红红 王雅男 李娅
云南省贫困问题严重,扶贫资源有限,林业发展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选取云南省1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以各贫困县的森林覆盖率和林业产值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法进行分析,将17个贫困县分为4个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县的林业资源禀赋以及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扶贫策略,以期促进贫困县林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红娟 司婷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论文应用系统耦合理论,从协调性和组合发展两个视角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征,对耦合度进行测定。以人口流入、流出和人口流入流出比构建人口迁移指标,以经济增长的总量、质量和效率三个角度构建经济增长指标,结合熵权法进行权重系数计算。选取云南8个少数民族贫困自治县,对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耦合程度的演进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县人口迁移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稳定的正向关系,经济发展较好的县耦合度也较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趋势;人口迁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红娟 司婷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论文应用系统耦合理论,从协调性和组合发展两个视角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征,对耦合度进行测定。以人口流入、流出和人口流入流出比构建人口迁移指标,以经济增长的总量、质量和效率三个角度构建经济增长指标,结合熵权法进行权重系数计算。选取云南8个少数民族贫困自治县,对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耦合程度的演进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县人口迁移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稳定的正向关系,经济发展较好的县耦合度也较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趋势;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存在一个互促发展的最优比例,而各区域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对耦合度的贡献比例不同,因此各个区域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最优比例协调人口迁移,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超 罗明忠
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基于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贫困地区电商扶贫模式的特点及制度约束。研究发现:不同扶贫主体主导的电商扶贫模式作用路径的着力点不同,面临着不同的制度约束;电商扶贫驿站模式主要通过赋能路径发挥作用,具有建成电商扶贫组织快、稳定性强以及电商发展条件提供方便的优势,存在治理困境、应对市场能力不足、难以激发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的约束;村办电商扶贫模式主要通过增收路径发挥作用,具有针对性强以及运营成本低的优势,存在电商能人少、治理要求高、发展基础弱的约束;电商协会扶贫模式主要通过增收、节支、赋能路径发挥作用,具有扶贫效率高以及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存在运作成本高以及扶贫积极性差的约束。电商平台扶贫模式主要通过增收和节支发挥作用,具有起步快、应对市场能力强以及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存在稳定性差以及协调成本高的约束。贫困地区应综合考虑不同模式的特点、优势及其约束条件,注重发挥各电商扶贫主体比较优势,探索适合本地需求的电商扶贫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