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78)
- 2023(4272)
- 2022(3645)
- 2021(3616)
- 2020(2869)
- 2019(6648)
- 2018(6258)
- 2017(12356)
- 2016(6635)
- 2015(7034)
- 2014(7006)
- 2013(6855)
- 2012(6544)
- 2011(5916)
- 2010(6213)
- 2009(5751)
- 2008(5579)
- 2007(5233)
- 2006(4974)
- 2005(4509)
- 学科
- 济(23157)
- 经济(23120)
- 业(20938)
- 管理(18904)
- 农(13595)
- 企(13536)
- 企业(13536)
- 农业(9807)
- 财(8411)
- 中国(7849)
- 地方(7555)
- 策(7334)
- 方法(6424)
- 制(6352)
- 收入(5907)
- 业经(5856)
- 数学(5682)
- 数学方法(5521)
- 及其(5382)
- 贸(5326)
- 贸易(5323)
- 政策(5303)
- 易(5207)
- 银(5066)
- 银行(5066)
- 行(4910)
- 税(4783)
- 方针(4687)
- 税收(4636)
- 收(4601)
- 机构
- 学院(88964)
- 大学(86175)
- 济(38520)
- 经济(37589)
- 管理(34168)
- 研究(32082)
- 理学(28562)
- 理学院(28251)
- 管理学(27796)
- 管理学院(27607)
- 中国(26368)
- 财(20367)
- 京(17593)
- 科学(17346)
- 中心(15793)
- 所(15564)
- 江(15267)
- 农(14574)
- 财经(14465)
- 研究所(13589)
- 经(13022)
- 范(12910)
- 师范(12854)
- 州(11914)
- 院(11844)
- 北京(11481)
- 省(11322)
- 经济学(11141)
- 业大(10919)
- 农业(10867)
- 基金
- 项目(54705)
- 研究(44795)
- 科学(43501)
- 基金(38912)
- 家(32801)
- 国家(32418)
- 社会(28107)
- 科学基金(27737)
- 社会科(26505)
- 社会科学(26502)
- 省(21054)
- 教育(20511)
- 编号(19910)
- 基金项目(19431)
- 成果(17876)
- 划(17712)
- 自然(16157)
- 资助(15941)
- 自然科(15732)
- 自然科学(15729)
- 自然科学基金(15462)
- 课题(13915)
- 发(12915)
- 性(12817)
- 部(12319)
- 策(12253)
- 重点(12031)
- 年(11989)
- 项目编号(11682)
- 国家社会(11332)
共检索到148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华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窦亚权 余红红 王雅男 李娅
云南省贫困问题严重,扶贫资源有限,林业发展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选取云南省1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以各贫困县的森林覆盖率和林业产值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法进行分析,将17个贫困县分为4个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县的林业资源禀赋以及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扶贫策略,以期促进贫困县林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军林
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贫困问题发生最广泛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位置的封闭性加上恶劣的生态条件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个性,同时也决定了反贫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独特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要调整扶贫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 贫困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一、历史的回顾 凤凰县地处湘西南部,与贵州接壤,面积1758平方公里,人口32.5万,以苗族为主,12个民族聚居,是一个山多耕地少、人多收入少、劳多素质低的山区贫困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生产靠贷款、吃饭靠返销、困难靠救济、财政靠补贴”。198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512万元,人均水平比全省低51%,县财政收入只有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7元.比全省低69.5%,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级单位中倒数第1—3位。1982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丽,范晶晶
1 基本情况 贵州省镇宁、关岭、紫云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中西部,辖42个乡(镇),829个村民委员会,543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64平方公里,居住着布依、苗、汉等20多个民族,计93万余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70余人。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据1995年统计,3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左右,贫困人口占77.5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3县15周岁以上文盲率在47.18%~58.68%之间。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较高,是有名的“瘴疠之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楚亮 刘晓霞
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民族住房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汉族和少数民族住房状况的不同不仅在于住房面积的差异,也包括住房质量的差异。利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住房贫困率要低于少数民族,两者住房质量贫困率的差异要高于住房数量贫困率的差异。城乡、户主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状况、少数民族聚居区等不同人群组的住房贫困率不同,与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在关注少数民族的住房数量贫困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住房质量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文章主要以浙江省城镇贫困的实证分析为例,探讨城镇反贫困的有效政策。作者测定了近两年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贫困线和有关贫困指数、1997年以来相对贫困的变动轨迹、低保规模和标准,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城镇贫困的若干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贫困 因素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杨锦秀
由于自然灾害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反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67个少数民族村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自然灾害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弱质性;灾害所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低收入农户极易陷入贫困;救灾减灾机制的不完善,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又使大量脱贫人口返贫。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少数民族地区 农业的弱质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茹 吉学方
文化多样性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多样性的重要成因之一,同时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亦为经济发展、反贫困策略研究提供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以较高的理论清晰度和实证力度审视:如何准确界定少数民族地区多样性的贫困,如何合理利用少数民族多样性文化资源来提升反贫困效果的持久性。并提出反贫困实践路径:培育主动性反贫困的内生动力机制;培育文化价值发现能力、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理解并尊重多样性的财富理念;培育反贫困的社会动力机制及公众对贫困群体的文化关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畅 周国华 吴佳敏
反贫困绩效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基本支撑。利用2016年湖南省贫困县调研数据,选取基本生存绩效、自身发展绩效和县域扶贫绩效3个准则层,共19个指标,构建了贫困县反贫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模型对贫困县反贫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得到湖南省51个贫困县的反贫困绩效贴近度、分级阈值和区划,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反贫困绩效的重点因素,以期为湖南省后续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研究表明,湖南省51个贫困县反贫困绩效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贫困绩效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
关键词:
贫困县 反贫困绩效 湖南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康彦华 豆小强 张明春 王晓娟
受地域、产业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国定贫困县产业单一,发展能力不足,贫困人口脱贫后容易返贫。本文立足西北五省选取9个样本县,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计算各县的金融扶贫效率,并运用 Tobit 模型对影响金融扶贫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确定了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巩固脱贫成效、提高金融扶贫效率的角度出发,建议对脱贫摘帽后的国定贫困县,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在保证脱贫成效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扶贫效率,深化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推进金融扶贫由"特惠"向"普惠"发展。
关键词:
贫困县 金融扶贫 技术效率 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瑛 陈建东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文章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我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贫困 贫困线 定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茹
文化致贫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之一,具有多样性、长期性、致贫惯性等特点,是反贫困的难题。由于文化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多样性文化在贫困领域也表现为贫困原因的多样性,因此制定多样化的经济发展策略对多样性文化在减贫中所起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文化致贫原因需注意四个问题:1.不应将传统文化中一些致贫因子作为社会的信仰、规范、价值观和态度来判断一个民族或个体的道德行为;2.针对传统文化中致贫因子的惯性发展,反贫困策略可能失效并出现大面积的反贫困失败;3.由于贫困群体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长期认可和适应,其诉求与外界所提供的帮助呈现信息不对称;4.多样性文化中有些文化特征具有公共性特点。少数民族群体贫困及其贫困文化后果既可能对个人也可能对整个民族形成影响;贫困造成的文化后果有自我延续及叠加,更严重的是因贫困形成的反抗性文化会导致与其他民族、族群或族裔保持距离,并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障碍。文化致贫的反贫困行动是一项长期策略,除关注物质贫困外,还需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从物质财富以外的领域来改变生存、生活境况。
关键词:
文化致贫 贫困文化后果 反贫困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忠秀
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背负女性、少数民族、家庭贫困三重不利条件,是就业中的特别弱势群体。本文从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及个人几方面分析了导致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文章指出政府应完善促进公平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与保障措施;高校要重视对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家庭应给予更多的亲情关怀与精神鼓励;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舒 王貂 杨汝岱
本文基于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1986—2011年微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国家级贫困县设立的减贫效果及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对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的贫困率平均下降了11个百分点;同时,扶贫政策存在显著的正外部性,能改善国家级贫困县内部收入分配情况。从静态角度看,扶贫政策缩小了国家级贫困县内部收入差距,贫困县内部基尼系数平均降低了4.2%,尤其是缩小了国家级贫困县低收入家庭与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下降幅度高达15.1%;从动态角度看,扶贫政策增加了国家级贫困县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的机会,长远上有利于贫困家庭跳出"贫困陷阱"。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鼓励外出务工是扶贫政策起作用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