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9)
- 2023(9957)
- 2022(8190)
- 2021(7507)
- 2020(6085)
- 2019(13391)
- 2018(13458)
- 2017(24537)
- 2016(13822)
- 2015(15658)
- 2014(15996)
- 2013(15432)
- 2012(14231)
- 2011(12839)
- 2010(13261)
- 2009(12282)
- 2008(12283)
- 2007(11713)
- 2006(10547)
- 2005(9494)
- 学科
- 济(52102)
- 经济(51965)
- 管理(45103)
- 业(34724)
- 企(29276)
- 企业(29276)
- 中国(16423)
- 地方(16408)
- 农(16117)
- 财(15788)
- 制(15414)
- 方法(15335)
- 业经(13705)
- 环境(13240)
- 数学(12082)
- 数学方法(11903)
- 学(11451)
- 理论(10259)
- 体(10255)
- 农业(10198)
- 和(9887)
- 银(9630)
- 银行(9618)
- 划(9395)
- 融(9247)
- 金融(9240)
- 行(9185)
- 务(9142)
- 财务(9081)
- 财务管理(9043)
- 机构
- 学院(194099)
- 大学(189785)
- 济(72147)
- 经济(70137)
- 管理(68631)
- 研究(64778)
- 理学(57161)
- 理学院(56411)
- 管理学(55304)
- 管理学院(54943)
- 中国(50073)
- 京(40714)
- 科学(39452)
- 财(38885)
- 江(33066)
- 所(32198)
- 中心(30759)
- 财经(28799)
- 范(28521)
- 研究所(28407)
- 师范(28281)
- 农(27949)
- 州(26850)
- 北京(25761)
- 经(25620)
- 业大(25384)
- 院(24130)
- 技术(23058)
- 省(22721)
- 师范大学(22240)
- 基金
- 项目(124055)
- 研究(97968)
- 科学(97068)
- 基金(85415)
- 家(73254)
- 国家(72556)
- 科学基金(61990)
- 社会(60770)
- 社会科(57178)
- 社会科学(57165)
- 省(51315)
- 教育(46124)
- 基金项目(44928)
- 编号(42734)
- 划(41950)
- 自然(36727)
- 成果(36577)
- 自然科(35646)
- 自然科学(35637)
- 自然科学基金(34940)
- 资助(33071)
- 课题(31081)
- 重点(29049)
- 制(28512)
- 发(27989)
- 部(26587)
- 年(25942)
- 创(25901)
- 项目编号(25506)
- 性(25450)
共检索到31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明星
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的构建需注重多维并进、协同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地不断优化与完善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法制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等多个保障维度,为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制度注入新的引擎动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平
平等就业机会保障不仅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而且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的迅猛增长,其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构建保障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机会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努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平等就业 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生荣 李巍
城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在影响城镇化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制约着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南州城镇化历程的梳理,探讨制度变迁对甘南城镇化的作用;并从草场承包制度、牧民定居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甘南城镇化的制度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只有把草场承包制度、牧民定居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甘南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甘南城镇化的创新思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成辉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成辉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莲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生态及移民自身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涉及政府、社区、企业及民间组织四个方面;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三个方面;生态因素主要是从自然条件(如土地、水等资源)的角度去考虑其制约因素;移民自身的经济条件、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态移民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梁鹏
保障援藏教师待遇是“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主要涉及中央、派出省市和受援地三方,可被视为三方在不完全契约背景下的互动过程。以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GHM模型)为框架分析发现,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具体表现为契约制定、关系专用性投资和重订契约等不同阶段:在契约制定阶段,援藏教师待遇总体标准和责任主体得到初步明确;而在关系专用性投资阶段,援受双方就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和资金落实展开投资建设;在重订契约阶段,中央与援受双方对援藏教师待遇保障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修正契约。在此过程中,因契约不完全和关系专用性投资带来的潜在机会主义行为,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一方面面临着部分剩余权利难以完全厘清的问题,表现为责任主体不明、待遇标准不清和待遇差异显著;另一方面,则还受到关系专用性投资不足的制约,表现为缺少清晰的组织架构和稳定充足的人员配置。因此,关注剩余权利明晰和关系专用性投资保护,优化各级管理结构、创设待遇标准体系、健全沟通协调方式或能助力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走向完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坚
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指出农民工医疗保险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性缺失和不完善、城乡二元格局的制约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提出要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创新和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机制等方面,全面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障体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民工 农民工医疗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梓彤 辛文玉
审计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监督、审核、预防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提升生态文明审计意识、完善生态文明审计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审计常态化。文章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分析生态文明视角下审计制度建设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审计制度建设的策略,即借力资源整合,丰富审计制度内容;严查资源与权责,明确审计制度重点;适应潮流与趋势,优化审计制度建设。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 审计制度 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珺沂
终结贫穷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人类奋斗的目标,也是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据研究,目前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前列。本文旨在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由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户行为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农户。因此,运用其他国家或者是其他省市脱贫的理论和经验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会经常遇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困境。本文利用发展模型对云南省红河州各个县市的脆弱性做出了精确的计算,从而掌握整个地区的贫困程度和地区差异,由此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 贫困脆弱性 发展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严雪梅 张友
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是应当重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一定要把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益放在首位,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对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对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进行了法律和制度上的设计。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少数民族 权益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石 杨红娟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路径研究有助于少走弯路,有效实现建设目标。本文运用多主体建模仿真法中的BDI模型,分别对政府、企业、公众三个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信念、愿望、意图进行分析。利用Netlogo软件,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为例,通过设置变量的初值进行模拟仿真。依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减量化、协调性、有效性的要求,调整变量参数,得出政府发放生态补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公众清洁能源消费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