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0)
2023(7741)
2022(6394)
2021(5735)
2020(4802)
2019(10674)
2018(10000)
2017(18764)
2016(10765)
2015(11659)
2014(11345)
2013(10956)
2012(10124)
2011(9106)
2010(9194)
2009(8342)
2008(8404)
2007(7425)
2006(6413)
2005(5573)
作者
(34693)
(29164)
(29035)
(27319)
(18610)
(14234)
(13010)
(11404)
(11155)
(10353)
(10151)
(9812)
(9533)
(9257)
(9221)
(9140)
(8863)
(8603)
(8481)
(8327)
(7607)
(7044)
(7029)
(6727)
(6673)
(6423)
(6423)
(6377)
(6006)
(5988)
学科
(38907)
经济(38850)
(27599)
管理(26901)
(20097)
企业(20097)
方法(18322)
数学(16307)
数学方法(16119)
中国(13637)
(12954)
(10966)
(9761)
农业(9337)
业经(9172)
(9111)
贸易(9111)
(8850)
地方(6905)
人口(6895)
(6831)
环境(6739)
技术(6499)
(6098)
银行(6047)
(5951)
金融(5946)
(5825)
财务(5821)
财务管理(5812)
机构
大学(159286)
学院(157041)
(61078)
经济(59959)
研究(58607)
管理(56010)
理学(49744)
理学院(49035)
管理学(47926)
管理学院(47656)
科学(40353)
中国(40352)
(38894)
(33399)
(32440)
农业(31433)
业大(30815)
研究所(30398)
(25598)
中心(25503)
(22735)
财经(21582)
(21534)
师范(21149)
农业大学(21008)
北京(20388)
(20261)
(19779)
经济学(19345)
科学院(18567)
基金
项目(115256)
科学(89583)
基金(84343)
(78366)
国家(77661)
研究(75931)
科学基金(63979)
社会(49210)
社会科(46514)
社会科学(46501)
基金项目(45125)
(44944)
自然(43726)
自然科(42784)
自然科学(42763)
自然科学基金(42062)
(39518)
教育(35429)
资助(33419)
编号(28599)
重点(26789)
(25087)
(24811)
计划(24271)
(24167)
科研(22880)
成果(22838)
创新(22595)
科技(21537)
(21339)
期刊
(59982)
经济(59982)
研究(41958)
学报(36750)
(34310)
科学(31248)
中国(29263)
大学(26111)
学学(25068)
农业(23481)
管理(17838)
(17627)
教育(16325)
(12560)
(11333)
金融(11333)
业大(10848)
经济研究(10410)
财经(10372)
技术(10198)
业经(10167)
(10048)
农业大学(9273)
(8927)
问题(8408)
科技(8329)
资源(7435)
商业(6988)
(6931)
技术经济(6837)
共检索到218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从事各类务工经商活动,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显著低于汉族流动人口,而成为雇员和失业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并且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就业状况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计量检验表明:女性、来自城镇、年轻或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更可能从事雇员工作,而不是成为雇主或自营劳动者;而男性、中年、受教育程度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失业的概率显著更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颐  
本研究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和全国各地市流动人口在择偶、婚姻建立、婚姻生活以及生育方面的一些个人看法和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查资料,用流动人口在调查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传开  康江江  宁越敏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山东省108个县(市、区)省内跨县(市、区)流动人口和省外流动人口的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省内流动人口的分布具有多中心特征,突出表现为垂直不均衡、对城市规模和行政等级较为敏感;省外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性较强,主要集聚于省会济南及沿海发达大城市的市区和县级市,突出表现为水平不均衡;影响山东省两类流动人口集聚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较高的社会经济水平和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了省内流动人口向市区和非省际边缘区集聚,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较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省外流动人口向省内东部地区集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另外,个人心情是否抑郁和个人生活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显著,但是医疗保险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个人、社区和国家三个层面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怀阳,杜泳  
在中国,人们常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形容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各界十分关注中国女性人口,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性人口的社会地位问题,并将女性人口就业状况视为衡量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杜姗姗  陶涛  
随着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文章以迁移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流动人口的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流动人口失业状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4.9%。除了个人特征以外,与流入地、流出地和流动过程相关的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流动人口的失业风险。因此,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将流动政策与就业政策进行通盘考虑,为流动人口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行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志仪  颜咏华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近两年甘肃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融合、社会参与和心理认同等三个维度对甘肃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甘肃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在各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经济融合水平较前一年有所提高,心理认同程度仍较好,但流动人口社会参与明显不足;个人特征、户籍、教育程度、是否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因素均影响着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在此基础上,就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全成  张倩  
文章使用依据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个体因素、流迁因素、医疗卫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当前老年流动人口以低龄为主,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受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医保参保状况、日均锻炼时间、收入水平、经济来源及多种流迁因素的影响,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对此,应优化改造老年流动人口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社区健康卫生服务质量,加快落实医疗费用跨省异地报销机制,针对健康风险突出的老年流动人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特别关注和政策倾斜,合理规划城市养老服务产业,充分挖掘老年流动人口的劳动力供给潜力,强化对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支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思  简小琴  徐世英  
当前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现状如何?文章利用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现状。通过与"六普"数据呈现的少数民族族际通婚状况进行比较,文章分析得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高于少数民族全部人口的总体水平,但各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状况差异较大;与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通婚圈相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率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高于男性;提升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水平,对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族际通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颖颖  
医疗保险是帮助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抵御疾病风险、促进其融入城市的重要保障。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分民族比较了城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状况,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率低于汉族流动人口。其中,回族流动人口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比例高于其他少数民族;满族、壮族和蒙古族流动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25. 58%、25. 57%、22. 18%。研究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了影响汉族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相关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流动距离等因素影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行为。为此,应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加强制度宣传、强化政府监管、完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流入地流动人口与同时期流出地留守人口两个人群的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的职业呈现出鲜明的"非农化"和地缘性特征,单位依附性增强,但职业地位并未提高。除了地域和个人特征变量之外,就业时间与就业渠道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职业选择;出人意料的是,尽管超过半数的留守人口有过外出务工经历,但控制其他变量之后,外出经历对于留守人口的职业选择并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文章对这些结论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云贵  
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武汉市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社交状况对其社会融合意愿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武汉市的流动人口有着强烈的社会融合意愿,社会融合程度较高;流动人口的职业类别、行业类别、单位性质、工作年数是影响其融合意愿和融合程度的显著变量,就业身份是影响其融合意愿的显著变量;流动人口的本地人际交往、本地求助、本地社交活动对其融合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流动人口的本地人际交往、本地组织成员、融合意愿对其融合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云  
人口所从事产业的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把握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变迁状况以及作用因素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所从事产业的结构变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长江  晁伟鹏  
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就业时间"和"劳动合同签订"两个维度对"就业稳定性"进行了界定,利用样本调研数据对影响南疆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的个体特征、就业特征、雇主特征三大类13个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汉族、城镇组、已婚有子女组、35~44岁组、月收入7000~7999元组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较高,而"租住房"组、"农户"组、"中外合资"组、"与当地居民相处一般"组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较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箐  
本文通过研究流动人口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其就业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新生代流动人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虽然面对同样的收入和就业环境,但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率相对较低,出现了"迁而不工"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期望、就业观念与老一代相比发生了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