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7)
- 2023(11157)
- 2022(9984)
- 2021(9565)
- 2020(7928)
- 2019(18634)
- 2018(18575)
- 2017(35981)
- 2016(19612)
- 2015(22064)
- 2014(21988)
- 2013(21823)
- 2012(19885)
- 2011(17658)
- 2010(17377)
- 2009(15788)
- 2008(15166)
- 2007(12929)
- 2006(11132)
- 2005(9523)
- 学科
- 济(76188)
- 经济(76103)
- 管理(57659)
- 业(57331)
- 企(47500)
- 企业(47500)
- 方法(36191)
- 数学(30978)
- 数学方法(30643)
- 农(23419)
- 财(19144)
- 中国(18389)
- 业经(17832)
- 地方(16900)
- 学(16830)
- 农业(16076)
- 理论(13525)
- 和(12943)
- 务(12896)
- 财务(12835)
- 财务管理(12818)
- 制(12742)
- 技术(12651)
- 企业财务(12108)
- 贸(11888)
- 贸易(11879)
- 环境(11721)
- 划(11466)
- 易(11459)
- 教育(10399)
- 机构
- 大学(272099)
- 学院(269603)
- 管理(112805)
- 济(101998)
- 经济(99677)
- 理学(99064)
- 理学院(97966)
- 管理学(96406)
- 管理学院(95922)
- 研究(85053)
- 中国(62063)
- 京(57466)
- 科学(54313)
- 财(45663)
- 农(42336)
- 业大(41374)
- 所(41212)
- 中心(39133)
- 研究所(37923)
- 江(37475)
- 财经(37291)
- 范(36792)
- 师范(36481)
- 北京(35814)
- 经(33904)
- 农业(32939)
- 州(31263)
- 院(31170)
- 师范大学(29607)
- 经济学(29160)
- 基金
- 项目(192844)
- 科学(151891)
- 研究(142238)
- 基金(140018)
- 家(121003)
- 国家(119927)
- 科学基金(104065)
- 社会(88678)
- 社会科(83750)
- 社会科学(83730)
- 基金项目(76151)
- 省(75514)
- 自然(68554)
- 自然科(66910)
- 自然科学(66898)
- 自然科学基金(65685)
- 教育(65232)
- 划(63294)
- 编号(59386)
- 资助(56608)
- 成果(47618)
- 重点(42206)
- 部(42205)
- 创(40487)
- 发(40469)
- 课题(39613)
- 创新(37533)
- 项目编号(36676)
- 科研(36646)
- 教育部(36462)
- 期刊
- 济(109343)
- 经济(109343)
- 研究(76764)
- 中国(47295)
- 学报(42068)
- 科学(39569)
- 管理(39370)
- 农(38741)
- 财(34376)
- 大学(31900)
- 教育(30803)
- 学学(29793)
- 农业(27063)
- 技术(22857)
- 业经(19261)
- 融(19237)
- 金融(19237)
- 财经(17101)
- 经济研究(16269)
- 图书(15993)
- 问题(14772)
- 经(14461)
- 科技(13914)
- 理论(13382)
- 业(13262)
- 资源(12823)
- 技术经济(12670)
- 版(12576)
- 实践(12504)
- 践(12504)
共检索到376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游上 陈晖莉 江景峰 余紫薇
民宿旅游是国际旅游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色项目。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在地文化是民宿聚落组织资本、关系资本、人力资本等智力资本的重要基础,也是其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拉祜族民宿聚落中的管理者进行调研,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证明少数民族民宿聚落中智力资本、组织绩效及其关系对民宿产业发展存在积极作用,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希望为少数民族民宿聚落发展提供理论贡献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宿聚落 智力资本 组织绩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梦源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在更新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产权复杂和经济、规划政策、产权制度的限制等诸多问题,如果照搬已有经验将可能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以广西壮寨——鼓鸣寨为例,把旅游型传统聚落定为研究对象,引入"自主更新"的概念,从设计的角度探讨该模式运用于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和更新过程,提出了一种既适应聚落发展要求又有利于村落保护的更新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力 陆邵明 钟晨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鹄
传统聚落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是历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见证。从文化层面上看,应当保护和尊重;从居住现状的层面上看,更需要加以更新和发展。通过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所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等相关策略,旨在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保护 更新 适宜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绍敏 段亚鹏 罗奇 贺海芳
"家国同构"——宗族组织有着与国家一样的组织制度,并有着更基础、更为广泛的影响。宗族组织不仅是宗族精神上的联系纽带,也影响着与之密切相关的族群的居住空间环境。宗族组织在村落群体格局、村庄的布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罗溪"十八周"村落为例,对周氏宗族影响下的宗族历史变迁及宗族村落群体布局、祖居村格局的营建进行研究,以期探究宗族组织在村落营建格局方面的影响,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宗族组织 血缘 地缘 聚落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诚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聚落功能多元化趋势明显,空间异质性深化,但针对农村聚落功能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从效用价值理论和供需分析视角出发,剖析了农村聚落功能的服务内涵和时空动态特征,提出农村聚落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分类体系,构建了功能评价指标和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模型,以村为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农村聚落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案例区西部和北部远离城镇、交通干线地区农业生产功能较强,城镇周边以及沿江地区工、商、文化教育等功能集聚,东北部吕四港地区休闲娱乐和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较强;农村聚落功能多元化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多中心"的格局特征,从"中心"向外围地区,随着距离增加,聚落功能...
关键词:
农村聚落 聚落功能 聚落功能评价 启东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云 杨雯 郦大方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保留了大量社会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聚落形态,是乡土聚落研究中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哈尼族传统的聚落形态开始产生变化。本文基于乡土聚落形态演变理论,选择云南省勐海县曼冈寨为案例,充分利用测绘、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哈尼族血缘、政治、经济三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与聚落形态演变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这一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证案例。
关键词:
哈尼族 曼冈寨 聚落形态 演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昆
文章以石家庄于家村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传统聚落的文化景观及现状,提出要使聚落真正意义上"活下去",就必须在地域类型学的基础之上沿承有序的发展。更新与发展是必然趋势,意味着新与旧的并置是环境多样性的共生,也是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之路,因此更新设计在于满足现实的需求,但又需要着眼于未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阳兵 刘亚香 罗光杰
在微观尺度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聚落演化的多样性。论文选择位于贵州高原面上的典型喀斯特乡村聚落,以长时间序列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农户调查,在聚落斑块尺度上探讨聚落的多元空间演化模式。结果发现,研究区聚落总体呈"外密中疏"的空间特征,且这一空间格局从1963年到2015年不断强化。聚落演化类型可划分为逐渐废弃空心化型、旧衰建新型、自然衰落型、内部改造型、基本不变型和扩展型;从1963年到2015年,研究区聚落景观经历了以新旧混杂型为主、以老旧型为主、以新旧混杂型和新房屋为
关键词:
峰丛洼地 乡村聚落 多元路径 后寨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解语
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文化多样,历史发展进程不尽相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种多样性也突出地反映在形态各异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方面。从社会政治合法性建构、社会阶层划分、政治组织、社会规范体系等四个维度探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政治制度的类型、构成和作用机制,描述和解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探索云南少数民族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杨 刘永功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针对我国贫困问题提出的科学的系统理论。我国"直过"少数民族虽然从原始社会形态过渡到现代社会形态,但由于长期空间隔离和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仍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因此也成为当前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本文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为指导,以云南边境拉祜族村落为例剖析了"直过"民族贫困的原因,提出了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快速融入现代市场等多种途径摆脱贫困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鹏
环境考古学具有以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以考古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两大学科基础。分别由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常常处于脱节状态。史前聚落具备的"自然"、"人文"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联接环境考古两大研究体系的桥梁,并成为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相同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但是,以社会人类学为基础的聚落考古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其以复原史前社会形态为最终目标。与此不同,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重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并以史前人地关系及其演化为最终目标。尽管如此,交叉学科特征明显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需要包括地学、考古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积极参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张嫣文 鲁鹏 陈盼盼 张莉 王霞
选择聚落面积、文化层厚度、重要遗物、重要遗迹四大影响聚落规模等级的因子作为参评因子,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归一化操作,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华夏文明核心区——环嵩山地区在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的聚落规模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一级聚落的面积越来越大,在每个文化时期聚落中所占的比例却是越来越小。(2)各个文化时期的聚落数量有明显的等级分布特点,呈金字塔型层级结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数量越多。(3)裴李岗时期聚落等级规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仰韶时期,聚落规模等级开始出现,龙山时期聚落规模等级进一步分化,夏商时期聚落规模等级最终形成。K-means聚类方法是早期聚落规模等级划分的科学有效的定量方法,可为区域文明化进程及聚落分布形态、聚落功能等问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少数民族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以维吾尔族为例
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的资本经营策略——以广西仫佬族为例
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
少数民族濒危口述史资料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以土家族为例
原生态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口述史料的保护研究——以土家族为例
社会转型背景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研究
传统村落文化建档问题探究——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例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为例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结构变迁探析——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