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5)
- 2023(15308)
- 2022(13217)
- 2021(12400)
- 2020(10030)
- 2019(23177)
- 2018(23187)
- 2017(43601)
- 2016(23872)
- 2015(26778)
- 2014(26973)
- 2013(26801)
- 2012(24959)
- 2011(22671)
- 2010(22925)
- 2009(20928)
- 2008(20146)
- 2007(17902)
- 2006(16020)
- 2005(13947)
- 学科
- 济(99964)
- 经济(99862)
- 业(63105)
- 管理(62812)
- 企(47054)
- 企业(47054)
- 方法(38169)
- 农(36958)
- 数学(32047)
- 数学方法(31692)
- 中国(29262)
- 地方(29190)
- 农业(24813)
- 业经(24735)
- 学(22359)
- 财(20573)
- 环境(18470)
- 制(17667)
- 贸(16315)
- 贸易(16300)
- 发(16101)
- 和(15955)
- 理论(15884)
- 易(15674)
- 银(15332)
- 银行(15292)
- 融(15088)
- 金融(15083)
- 技术(15007)
- 行(14735)
- 机构
- 学院(336243)
- 大学(334218)
- 管理(131440)
- 济(128449)
- 经济(125325)
- 研究(117962)
- 理学(112786)
- 理学院(111376)
- 管理学(109496)
- 管理学院(108873)
- 中国(88096)
- 科学(75107)
- 京(73514)
- 农(60234)
- 所(59489)
- 财(57417)
- 研究所(54211)
- 江(53964)
- 中心(53932)
- 业大(51713)
- 范(49377)
- 师范(48915)
- 北京(46672)
- 农业(45802)
- 财经(45215)
- 院(43211)
- 州(42426)
- 经(40855)
- 师范大学(39510)
- 省(37451)
- 基金
- 项目(229588)
- 科学(179407)
- 研究(170708)
- 基金(163028)
- 家(141709)
- 国家(140385)
- 科学基金(119890)
- 社会(105699)
- 社会科(99695)
- 社会科学(99670)
- 省(91888)
- 基金项目(87985)
- 自然(76996)
- 教育(76928)
- 划(76389)
- 自然科(75022)
- 自然科学(75007)
- 自然科学基金(73610)
- 编号(71663)
- 资助(65741)
- 成果(58191)
- 发(53316)
- 重点(51312)
- 课题(49623)
- 部(49270)
- 创(47013)
- 创新(43726)
- 科研(43118)
- 发展(42599)
- 国家社会(42313)
- 期刊
- 济(153869)
- 经济(153869)
- 研究(99951)
- 中国(70498)
- 农(58664)
- 学报(53194)
- 科学(50828)
- 管理(46716)
- 教育(42230)
- 财(41010)
- 大学(40140)
- 农业(40060)
- 学学(37525)
- 融(31179)
- 金融(31179)
- 技术(28803)
- 业经(28794)
- 经济研究(21900)
- 财经(20474)
- 问题(20177)
- 图书(19861)
- 业(19029)
- 资源(18218)
- 经(17334)
- 科技(17069)
- 版(16536)
- 理论(15967)
- 现代(15564)
- 技术经济(15360)
- 发(15087)
共检索到508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晓云
文章以临桂东宅江村瑶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以瑶寨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发展优势、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旅游形象设计、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开发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旺 孙璐 吴明星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产生了类似于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导致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蜕化,如何实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拟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公地悲剧"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玉华
少数民族村寨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使民族村寨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本文针对贵阳花溪镇山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指出了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的薄弱点,从将目前的大众旅游转型为生态旅游、加强游客管理、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几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正波 王凡凡
伴随着乡村政权的不断调整,乡镇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导致农村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农村社会面临新一轮的治理危机。文章首先从制度环境、公共产品供需和乡村治理模式变化等角度,回顾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变化过程,理论上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和问题。随后以西江千户苗寨"老人会"为例,梳理了村寨旅游开发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由合作逐渐走向对抗,最终被解散和重组的过程,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政治权威的发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吸纳"是影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基层政府应当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确定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辅助地位,加强与农村社会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亮 陆林 丁雨莲
本文选择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地,在简要介绍傣族园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园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指出傣族园的旅游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重点阐述了傣族园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涵盖可持续、和谐、辩证的发展理念,村寨、文化、旅游、经济四大发展要素以及“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针对该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实施整体开发战略、以人为本战略、文化制胜战略和科学管理战略,以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参考。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模式 傣族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继刚
选择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指出该村寨的旅游开发应定位在"实地旅游民族村"的模式上,这样,可以和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模型化云南民族村进行互补定位,形成单一型民族村和多元化民族村对比,真实型和模型化共存互补的主题民族村格局。并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步骤、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构架及开发思路,包括村寨分区建设的构想、旅游接待设施硬件建设方案,以及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参与等一系列系统化软件工程。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 开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志永 王化伟 李乐京
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个案,研究当地村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旅游政治增权、旅游心理增权和旅游社会增权的感知状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以社区为核心力量导向的旅游开发,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度较强;村民对增权感知的强弱依次为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及经济增权;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旅游增权 多维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晓云 吴忠军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社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社区居民视角,通过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满意度的研究来探索影响发展的原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龙脊平安寨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社区居民满意度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出结论:社区(含居民)是社区旅游发展中最关键的群体,是社区旅游发展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社区旅游 居民 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燕 胡书玲 王坤 刘彩清 刘大均 周骁
民族村寨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文章解析肇兴侗寨2000、2009和2020年三生空间演变及机制。研究发现:(1)肇兴侗寨已由传统农耕型聚落转变为旅游+农耕多功能民族村寨,呈现出新型复合空间态势:生产—生活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持续扩大,生产空间持续缩小,生态空间占绝对主体地位,但呈波动变化。(2)肇兴侗寨国土空间结构相互转换剧烈,生活空间、生产—生活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单一动态度指数均为正值,生产空间为负值;除2000—2009年生活空间外,所有空间类型的单一动态度均远小于综合动态度。(3)肇兴侗寨以生态空间为基质的景观特征,生活空间景观变化最为明显,其中2009—2020年表现最为突出,表明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景观破碎化加剧。(4)自然地理环境约束民族旅游村寨三生空间演变,旅游市场需求、政府监督治理、微观利益主体和侗族文化是民族旅游村寨三生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仇学琴
乡村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加速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培养当地村民的现代素质。但是,开展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效应也对少数民族村寨产生了生态和传统文化上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玉溪地区新平县漠沙镇大沐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少数民族社区和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创新、发展,构建和谐乡村文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鄢慧丽 余军 熊浩 王强
以海南省什寒村为例,对其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网络组织关系。结果发现:(1)什寒村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分为四大类17个子类;(2)从网络凝聚性来看,四大类利益相关者群体相互间沟通联系欠缺,不存在明显的派系林立情况;(3)从网络中心性来看,什寒村旅游扶贫不存在绝对强势的利益相关者,县旅游委拥有较多话语权,旅游企业话语权被边缘化;(4)从网络结构洞来看,旅游专家和媒体等利益集团的限制度和等级度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最后,提出了促进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扶贫 利益相关者网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端波 刘希磊
民族村寨旅游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文化保护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民族发展问题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应实施整体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旅游的发展应注重社区的权益,为当地居民脱贫解困,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坚持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法尧 陈红玲 李如跃 吴建国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民族村寨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永常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中奎
民族村寨的"双预"问题指的是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预警问题。分析总结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起文化保护的若干预警原则。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文化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探析——图瓦人村寨旅游开发的启示
从旅游开发的视角看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以纳西族为例
旅游业发展对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管理研究——评《旅游服务与管理》
民族村寨旅游景观系统的开发研究——以云南大槟榔花腰傣村寨为例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少数民族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景宁畲族县为例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增权效应研究——以四川桃坪羌寨为例
巴泽尔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