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7)
- 2023(10719)
- 2022(9020)
- 2021(8347)
- 2020(6449)
- 2019(14662)
- 2018(14628)
- 2017(26680)
- 2016(14723)
- 2015(16571)
- 2014(16887)
- 2013(16645)
- 2012(15502)
- 2011(14257)
- 2010(14679)
- 2009(13435)
- 2008(13134)
- 2007(12143)
- 2006(11232)
- 2005(10060)
- 学科
- 济(62743)
- 经济(62673)
- 业(35932)
- 管理(34155)
- 农(31368)
- 地方(23978)
- 中国(22312)
- 企(22077)
- 企业(22077)
- 农业(21292)
- 业经(17943)
- 方法(15681)
- 发(14983)
- 环境(13634)
- 学(13034)
- 制(12279)
- 数学(11799)
- 财(11668)
- 数学方法(11644)
- 发展(11575)
- 展(11543)
- 地方经济(11474)
- 银(11114)
- 银行(11100)
- 融(10901)
- 金融(10897)
- 行(10798)
- 理论(10574)
- 和(9643)
- 农业经济(9604)
- 机构
- 学院(208589)
- 大学(199963)
- 济(77420)
- 研究(75910)
- 经济(75232)
- 管理(72080)
- 理学(59494)
- 中国(59283)
- 理学院(58620)
- 管理学(57523)
- 管理学院(57108)
- 科学(47917)
- 京(45036)
- 农(40913)
- 所(38767)
- 财(36616)
- 江(36250)
- 中心(35831)
- 研究所(34554)
- 范(34352)
- 师范(34048)
- 业大(30638)
- 农业(30300)
- 州(29778)
- 北京(29294)
- 省(27739)
- 院(27528)
- 财经(27168)
- 师范大学(26914)
- 经(24186)
- 基金
- 项目(130130)
- 研究(101951)
- 科学(100347)
- 基金(87818)
- 家(75783)
- 国家(74926)
- 科学基金(62846)
- 社会(62413)
- 社会科(58544)
- 社会科学(58533)
- 省(55496)
- 基金项目(47339)
- 教育(45329)
- 编号(44694)
- 划(44515)
- 自然(37106)
- 成果(36863)
- 自然科(35967)
- 自然科学(35961)
- 发(35473)
- 自然科学基金(35246)
- 资助(34289)
- 课题(32276)
- 重点(29534)
- 发展(28886)
- 展(28363)
- 年(26982)
- 创(26468)
- 部(26347)
- 性(25676)
- 期刊
- 济(108945)
- 经济(108945)
- 研究(65048)
- 中国(53499)
- 农(43534)
- 教育(31563)
- 科学(30277)
- 学报(30139)
- 农业(28929)
- 财(27411)
- 管理(25129)
- 大学(23153)
- 融(22947)
- 金融(22947)
- 业经(22840)
- 学学(21389)
- 技术(18613)
- 问题(14298)
- 经济研究(14266)
- 业(13405)
- 资源(13106)
- 图书(12206)
- 财经(11844)
- 版(11514)
- 发(11483)
- 农业经济(11024)
- 农村(10739)
- 村(10739)
- 经(10311)
- 经济问题(10038)
共检索到34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玉华
少数民族村寨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使民族村寨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本文针对贵阳花溪镇山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指出了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的薄弱点,从将目前的大众旅游转型为生态旅游、加强游客管理、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几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晓云
文章以临桂东宅江村瑶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以瑶寨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发展优势、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旅游形象设计、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开发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端波 刘希磊
民族村寨旅游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文化保护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民族发展问题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应实施整体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旅游的发展应注重社区的权益,为当地居民脱贫解困,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坚持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自力 张洋
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 ,为西部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充分发挥西部旅游资源优势 ,优化西部乡村地区资源配置 ,发展乡村旅游业 ,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是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旺 孙璐 吴明星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产生了类似于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导致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蜕化,如何实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拟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公地悲剧"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海霞 张旭亮
对于文化生态脆弱区而言,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地方带来丰厚的收入和外界的文明,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伦理和文化侵犯问题,甚至会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瓦人村寨为例,分析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为我国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生态脆弱区 生态旅游 喀纳斯 图瓦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晴
重庆市开发生态旅游条件优越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分布广泛 ,且与人文旅游资源匹配。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开发返朴归真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科考探险旅游等多种生态旅游 ,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开发 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仇学琴
乡村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加速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培养当地村民的现代素质。但是,开展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效应也对少数民族村寨产生了生态和传统文化上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玉溪地区新平县漠沙镇大沐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少数民族社区和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创新、发展,构建和谐乡村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继刚
选择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指出该村寨的旅游开发应定位在"实地旅游民族村"的模式上,这样,可以和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模型化云南民族村进行互补定位,形成单一型民族村和多元化民族村对比,真实型和模型化共存互补的主题民族村格局。并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步骤、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构架及开发思路,包括村寨分区建设的构想、旅游接待设施硬件建设方案,以及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参与等一系列系统化软件工程。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 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永常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正波 王凡凡
伴随着乡村政权的不断调整,乡镇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导致农村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农村社会面临新一轮的治理危机。文章首先从制度环境、公共产品供需和乡村治理模式变化等角度,回顾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变化过程,理论上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和问题。随后以西江千户苗寨"老人会"为例,梳理了村寨旅游开发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由合作逐渐走向对抗,最终被解散和重组的过程,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政治权威的发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吸纳"是影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基层政府应当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确定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辅助地位,加强与农村社会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新军,祁黄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永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鄢和琳 包维楷
本文考察了国外有代表性山地国家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归纳了川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首次提出了川西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其相应的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为四川西部山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明星 魏春雨 王蔚
通过参加长沙市首届魅力乡镇评选活动的体会和思考,对历史城镇既有的文化、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各地文化经济模式,尝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以湖南历史城镇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以长沙地区为例,针对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在旅游定位、生态旅游辅助、文化保护体系创新、文化旅游开发的落脚点是富民这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