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6)
2023(11766)
2022(10465)
2021(9909)
2020(8291)
2019(19181)
2018(19126)
2017(36434)
2016(19675)
2015(21960)
2014(22071)
2013(22070)
2012(20041)
2011(18147)
2010(18072)
2009(16758)
2008(16225)
2007(14242)
2006(12641)
2005(10558)
作者
(57265)
(47572)
(47311)
(45026)
(30149)
(22987)
(21463)
(18868)
(17940)
(16989)
(16422)
(15785)
(15085)
(14791)
(14486)
(14377)
(14342)
(14075)
(13653)
(13356)
(11969)
(11656)
(11354)
(10870)
(10729)
(10585)
(10473)
(10440)
(9595)
(9480)
学科
(79155)
经济(79048)
(58192)
管理(54934)
(44704)
企业(44704)
方法(37671)
(32607)
数学(31799)
数学方法(31459)
农业(22239)
业经(20389)
中国(19177)
(18873)
(17557)
地方(16716)
(14035)
理论(13961)
(13479)
贸易(13474)
(13036)
(12368)
(12056)
财务(11995)
财务管理(11975)
环境(11587)
技术(11505)
企业财务(11393)
教育(10863)
(10672)
机构
大学(283350)
学院(283111)
管理(116588)
(105888)
经济(103328)
理学(101831)
理学院(100661)
管理学(98888)
管理学院(98373)
研究(90396)
中国(66257)
(59614)
科学(58218)
(48848)
(47467)
(44495)
业大(43745)
中心(41536)
研究所(40777)
(40024)
(39846)
师范(39517)
财经(38781)
北京(37669)
农业(37048)
(35206)
(33549)
(32566)
师范大学(31907)
经济学(29929)
基金
项目(198229)
科学(155951)
研究(145254)
基金(144155)
(124995)
国家(123869)
科学基金(106885)
社会(91452)
社会科(86249)
社会科学(86228)
基金项目(77957)
(77552)
自然(70053)
自然科(68390)
自然科学(68376)
自然科学基金(67145)
教育(65768)
(64502)
编号(60370)
资助(58751)
成果(48753)
重点(43056)
(43035)
(41708)
(40551)
课题(40262)
创新(37643)
科研(37630)
教育部(36889)
人文(36766)
期刊
(119369)
经济(119369)
研究(78807)
中国(50876)
(48675)
学报(45730)
科学(43160)
管理(39366)
大学(34830)
(33831)
农业(33101)
学学(32827)
教育(31003)
业经(23199)
技术(22661)
(21829)
金融(21829)
财经(17751)
经济研究(17022)
图书(16463)
问题(15531)
(14939)
(14665)
(14352)
科技(14040)
理论(13977)
技术经济(13204)
实践(13098)
(13098)
商业(12775)
共检索到400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鄢慧丽  余军  熊浩  王强  
以海南省什寒村为例,对其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网络组织关系。结果发现:(1)什寒村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分为四大类17个子类;(2)从网络凝聚性来看,四大类利益相关者群体相互间沟通联系欠缺,不存在明显的派系林立情况;(3)从网络中心性来看,什寒村旅游扶贫不存在绝对强势的利益相关者,县旅游委拥有较多话语权,旅游企业话语权被边缘化;(4)从网络结构洞来看,旅游专家和媒体等利益集团的限制度和等级度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最后,提出了促进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谭燕瑜  谢雨萍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实现人人小康的经济发展目标。在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项目(2017KY0911)资助下,笔者参阅《旅游服务与管理》一书,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管理做了深入探讨。由樊雅琴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一书结合了理论与实践,从导游的专业技能到旅游市场的开发,再到景区的运营与管理,详细地阐述了如何经营好旅游业的方法,并结合技能训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志永  王化伟  李乐京  
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个案,研究当地村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旅游政治增权、旅游心理增权和旅游社会增权的感知状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以社区为核心力量导向的旅游开发,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度较强;村民对增权感知的强弱依次为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及经济增权;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梅  张扬  
本文通过对四川桃坪羌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扶贫效应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用收入贫困和权力贫困双重标准来评判扶贫效应。研究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于民族村寨的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法尧  陈红玲  李如跃  吴建国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晓云  
文章以临桂东宅江村瑶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以瑶寨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发展优势、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旅游形象设计、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开发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亮  陆林  丁雨莲  
本文选择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地,在简要介绍傣族园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园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指出傣族园的旅游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重点阐述了傣族园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涵盖可持续、和谐、辩证的发展理念,村寨、文化、旅游、经济四大发展要素以及“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针对该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实施整体开发战略、以人为本战略、文化制胜战略和科学管理战略,以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燕   胡书玲   王坤   刘彩清   刘大均   周骁  
民族村寨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文章解析肇兴侗寨2000、2009和2020年三生空间演变及机制。研究发现:(1)肇兴侗寨已由传统农耕型聚落转变为旅游+农耕多功能民族村寨,呈现出新型复合空间态势:生产—生活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持续扩大,生产空间持续缩小,生态空间占绝对主体地位,但呈波动变化。(2)肇兴侗寨国土空间结构相互转换剧烈,生活空间、生产—生活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单一动态度指数均为正值,生产空间为负值;除2000—2009年生活空间外,所有空间类型的单一动态度均远小于综合动态度。(3)肇兴侗寨以生态空间为基质的景观特征,生活空间景观变化最为明显,其中2009—2020年表现最为突出,表明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景观破碎化加剧。(4)自然地理环境约束民族旅游村寨三生空间演变,旅游市场需求、政府监督治理、微观利益主体和侗族文化是民族旅游村寨三生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镕键  闭新英  
本文以三亚中廖村为例,旅游增权理论为支撑,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中廖村村民的旅游扶贫现状和增权现状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在充分了解中廖村旅游发展概况和村民旅游扶贫保障的情况下,运用旅游增权理论,明确村民增权对当地旅游扶贫的重要作用。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心理四个方面对村民的旅游增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中廖村旅游增权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中廖村旅游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黎族村寨的实际情况,从村民、组织、社区三个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旅游增权建议,促进中廖村旅游扶贫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永常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旺  孙璐  吴明星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产生了类似于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导致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蜕化,如何实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拟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公地悲剧"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乐京  
民族村寨旅游涉及当地政府、村寨居民、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旅游开发中并非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自己期待的利益,因此,不同的利益主体间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寻求更多的利益共同点。文章探索积极构建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利益冲突,为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章  王静  
旅游扶贫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贫困人口参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为89.2分,处于良好水平,扶贫效果较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指标与标准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亟需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旅游扶贫的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扶贫运行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旅游包容性就业比例,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守明  唐雪琼  
通过对云南省4个试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发现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其中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农户更加依赖生态旅游的发展,高收入农户对生态旅游发展没有依赖,生态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效应非常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燕琴  
旅游业为边远民族村寨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但社会生态巨变也使其面临诸多压力与冲突,威胁到地区稳定,对化解之道的深层次探索亟待理论支撑。文章借用Selye生理应激理论,根据压力概念发展的趋势,提出社区层面压力–冲突论之6大命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压力源(A)、应对资源(B)、应对过程(C)、压力反应(D)、应对结果(X)构成的社区压力应对之ABCD-X模式,其中B-C为"传承"维度,A-D为"变革"维度。该模式应用于中俄边界室韦俄罗斯民族村的旅游扶贫研究,显示出良好的框架条理作用和机理解释能力;结合实践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