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26)
- 2023(2728)
- 2022(2461)
- 2021(2327)
- 2020(2068)
- 2019(4588)
- 2018(4638)
- 2017(8590)
- 2016(5153)
- 2015(6237)
- 2014(6308)
- 2013(5922)
- 2012(5518)
- 2011(4903)
- 2010(5029)
- 2009(4373)
- 2008(4439)
- 2007(3997)
- 2006(3435)
- 2005(2904)
- 学科
- 济(16465)
- 经济(16447)
- 管理(12444)
- 业(10737)
- 企(10429)
- 企业(10429)
- 方法(8531)
- 理论(7483)
- 教育(6334)
- 数学(6252)
- 数学方法(6145)
- 中国(6095)
- 教学(5697)
- 业经(4402)
- 地方(4189)
- 财(4009)
- 学法(3882)
- 教学法(3882)
- 农(3864)
- 学(3786)
- 和(3774)
- 文化(3751)
- 研究(3730)
- 学理(3374)
- 学理论(3374)
- 制(2987)
- 产业(2914)
- 技术(2541)
- 策(2532)
- 贸(2532)
- 机构
- 学院(67632)
- 大学(66579)
- 管理(22444)
- 研究(21632)
- 济(20437)
- 经济(19768)
- 理学(19408)
- 理学院(19060)
- 管理学(18524)
- 管理学院(18380)
- 京(13993)
- 中国(13812)
- 科学(13561)
- 范(12925)
- 师范(12843)
- 江(10823)
- 所(10707)
- 财(10567)
- 教育(10442)
- 师范大学(10061)
- 技术(10035)
- 研究所(9692)
- 中心(9433)
- 农(9337)
- 职业(9259)
- 州(9222)
- 北京(9008)
- 业大(8997)
- 财经(8230)
- 院(7881)
- 基金
- 项目(44094)
- 研究(36156)
- 科学(33869)
- 基金(28281)
- 家(23993)
- 国家(23657)
- 社会(20631)
- 教育(20119)
- 科学基金(19851)
- 社会科(19319)
- 社会科学(19313)
- 省(19173)
- 编号(17205)
- 划(15872)
- 成果(15787)
- 基金项目(14933)
- 课题(12970)
- 自然(11696)
- 自然科(11422)
- 自然科学(11417)
- 年(11348)
- 资助(11301)
- 自然科学基金(11211)
- 项目编号(10708)
- 重点(10384)
- 规划(9719)
- 部(9558)
- 创(9483)
- 性(9444)
- 发(9311)
共检索到104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胜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发展历程表明,单方面注重少数民族文化对学校文化的适应或学校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甚至取代都是不符合文化发展、教育发展规律的,任何单向的适应、交流甚至取代都是行不通的。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不应是谁取代谁、谁消化谁的问题,而应当建立起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文化主体相互平等,互相学习;目标上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内容上取长补短,双向滋养;形式上对话交流,达成理解等发展思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学校文化 双向滋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思维习惯,记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表现。民族语言既能反映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又能规范本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现象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论述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外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键词:
外语 教育 民族 文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晓峰
嫩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俗独特且神秘,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旅游 嫩江流域 经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茹
文化致贫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之一,具有多样性、长期性、致贫惯性等特点,是反贫困的难题。由于文化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多样性文化在贫困领域也表现为贫困原因的多样性,因此制定多样化的经济发展策略对多样性文化在减贫中所起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文化致贫原因需注意四个问题:1.不应将传统文化中一些致贫因子作为社会的信仰、规范、价值观和态度来判断一个民族或个体的道德行为;2.针对传统文化中致贫因子的惯性发展,反贫困策略可能失效并出现大面积的反贫困失败;3.由于贫困群体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长期认可和适应,其诉求与外界所提供的帮助呈现信息不对称;4.多样性文化中有些文化特征具有公共性特点。少数民族群体贫困及其贫困文化后果既可能对个人也可能对整个民族形成影响;贫困造成的文化后果有自我延续及叠加,更严重的是因贫困形成的反抗性文化会导致与其他民族、族群或族裔保持距离,并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障碍。文化致贫的反贫困行动是一项长期策略,除关注物质贫困外,还需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从物质财富以外的领域来改变生存、生活境况。
关键词:
文化致贫 贫困文化后果 反贫困策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立珍
少数民族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源头和智慧的结晶。多元一体的中国多民族神话是中华精神文明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尤其是丰富多元的55个少数民族神话,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少数民族神话是构建民族文化的标志符号,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鲜活载体。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神话传承 民族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科 杨丽宏
为考察民族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民族认同量表、多民族青少年文化认同问卷和多元幸福感问卷对云南省德宏州960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积极的民族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良好的幸福感。民族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主流文化认同可单独地中介民族认同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的关系。民族文化认同—主流文化认同在民族认同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课题。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向教育部、国家图书馆以及各兄弟单位对北京大学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庆行 曾智 刘燕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其对生存环境的差异性适应。如今,各民族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是经济上的,而是文化层面上的区别。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环境的共生让寻求少数民族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可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京钟 吕庆华
为研究财税政策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激励作用,采用比较分析和理论论证对现行财税政策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进行定性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保护的现状以及财税政策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建设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税政策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运用财税政策杠杆调节工具,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财税政策激励体系,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保护 财税政策 激励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伟华
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状况,保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强与市县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在开展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尊重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语种特色、学科特色,保护文化遗产并正确认识其原生态和变异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上是"驿道所经"之地,49个民族(其中有48个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特色鲜明,底蕴深广。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文章认为,贵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 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姝
少数民族文化在产业现状、产业属性和外部环境方面具有独特之处,融资支持不足一直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融资不足,从自身因素、基础因素和政策扶持角度进行剖析,从四个层面提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支持的建议,对文化产业融资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微观层面助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宏观层面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整体升级,带动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产业 融资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德彪 方磊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开发中的热点。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少数民族群体,却处在旅游收益分配的边缘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归属不清。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产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民族旅游开发中产权缺失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产权 产权配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邱仁富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共生发展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地缘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模式等,地缘共生模式是以地缘为场域的文化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是以民族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是以多民族的共同信仰为精神纽带的文化共生模式,这三种模式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新时期,透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对今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张学敏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