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6)
2023(16122)
2022(13751)
2021(13319)
2020(11290)
2019(26366)
2018(26158)
2017(47444)
2016(26471)
2015(30667)
2014(30938)
2013(30016)
2012(28125)
2011(25407)
2010(25506)
2009(23671)
2008(23768)
2007(21199)
2006(18457)
2005(16785)
作者
(74658)
(62473)
(62396)
(59793)
(39850)
(30051)
(28779)
(24580)
(24023)
(22531)
(21318)
(21239)
(19897)
(19724)
(19567)
(19540)
(19054)
(18490)
(18147)
(18031)
(15726)
(15418)
(15101)
(14473)
(14086)
(14069)
(13979)
(13870)
(12680)
(12610)
学科
(106286)
经济(106093)
管理(70146)
(66054)
(54680)
企业(54680)
方法(51124)
数学(43750)
数学方法(43108)
中国(35060)
(28351)
(27295)
(24371)
教育(22772)
业经(22464)
(21316)
贸易(21309)
理论(20959)
(20780)
(19831)
农业(18194)
地方(18012)
(17721)
(16851)
财务(16787)
财务管理(16745)
(16287)
银行(16252)
企业财务(15883)
(15808)
机构
大学(381914)
学院(373769)
(151797)
经济(148572)
管理(138339)
研究(132825)
理学(119065)
理学院(117618)
管理学(115244)
管理学院(114523)
中国(97825)
(82907)
科学(79686)
(69420)
(66895)
中心(61263)
研究所(60851)
(60052)
(57746)
师范(57264)
(56231)
财经(55320)
北京(53423)
业大(52984)
(50419)
经济学(47241)
(47161)
农业(47061)
师范大学(46775)
(44370)
基金
项目(246036)
科学(194469)
研究(183622)
基金(178073)
(154987)
国家(153594)
科学基金(130671)
社会(116037)
社会科(109054)
社会科学(109020)
(93755)
基金项目(92741)
教育(91026)
自然(83082)
(81942)
自然科(81171)
自然科学(81147)
自然科学基金(79723)
编号(75993)
资助(74023)
成果(64832)
(57145)
重点(56671)
课题(53857)
(52739)
(50447)
教育部(49597)
大学(47837)
国家社会(47825)
科研(47436)
期刊
(164266)
经济(164266)
研究(117759)
中国(81537)
教育(66243)
学报(59410)
(55251)
科学(53806)
(53511)
管理(50337)
大学(46076)
学学(41770)
农业(36697)
技术(36113)
(31966)
金融(31966)
财经(27892)
经济研究(26743)
(24124)
业经(24082)
问题(21528)
图书(21013)
(20929)
(20309)
统计(19352)
(18253)
世界(18172)
国际(17922)
技术经济(17889)
职业(16787)
共检索到572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菁   田志鹏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从结构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探究少数民族教育获得与不同层次价值观认同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以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个体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越强,而且对国家、社会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有更强的认同。上述结论表明,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教育程度偏低者,需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培育方式;对教育程度较高者,需充分发挥更高层次价值观“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宝福  黄振国  
本文基于Mincer收入方程构建了农户收入决定方程,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户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农户收入差距的成因,期望能为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劳动力平均年龄和家庭负担率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为负;分东中西部进行的区域比较,发现上述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教育和社会资本是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中培  
结合贫困归因类型学,利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居民贫困归因的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总体上,我国居民较多把贫困归因于能力不足和懒惰等个体原因,较少强调命运或社会因素,人们认同残障、教育低、家庭条件差和社会关系缺乏等致贫观点的比例居中。基于分类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居民贫困归因呈现五种类型:个体缺陷型、命运禀赋型、个体能力型、文化禀赋型和社会制度型,家庭禀赋可能构成新型贫困归因维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收入、社会救助、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民族、宗教信仰及福利态度等因素对贫困归因具有显著影响,且城乡存在一定差异,但区域背景的影响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究居民贫困观念形成背景,增加贫困原因调查题项,激发受助者内生脱贫动力和合力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中培  
结合贫困归因类型学,利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居民贫困归因的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总体上,我国居民较多把贫困归因于能力不足和懒惰等个体原因,较少强调命运或社会因素,人们认同残障、教育低、家庭条件差和社会关系缺乏等致贫观点的比例居中。基于分类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居民贫困归因呈现五种类型:个体缺陷型、命运禀赋型、个体能力型、文化禀赋型和社会制度型,家庭禀赋可能构成新型贫困归因维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收入、社会救助、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民族、宗教信仰及福利态度等因素对贫困归因具有显著影响,且城乡存在一定差异,但区域背景的影响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究居民贫困观念形成背景,增加贫困原因调查题项,激发受助者内生脱贫动力和合力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海英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安定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纠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冉玉  朱长宝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职业院校学生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高职教育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变化,这些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帮助他们校准自己的人生航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方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庆毓  李瑞琪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系统化教育,体现在民族院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条件的综合性、教育过程的协同性、管理的规范性。思考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系统化教育问题,是应对全方位开放环境下"为谁培养人"的现实挑战,是在价值多元交汇时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求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需要系统化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旭理  徐建军  
本文通过对15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被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整体较高,但除认知认同外,情感认同、信念认同和践行认同均低于汉族大学生;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存在明显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认同度最低,即存在知行不一;认知、情感、信念、践行四个认同的二级指标中,信念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总指标的关联度最高;个体自身、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元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全方位、深层次认知,在情感认同上缺位,知行脱节,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文章建议,高校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内外环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从教育渠道、发展平台、服务过程、创新方法等方面积极应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铁山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3),归纳出农村女性具有特殊信任、制度信任与普遍信任等三类人际信任取向,并对农村女性三类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女性的三种信任具有差序化特征,农村女性的特殊信任水平在3.04与3.35之间,农村女性的制度信任水平在2.69与3.11之间,农村女性的普遍信任为1.60。社会因素与市场化对农村女性人际信任具有不同影响,农村女性的社会公平感对特殊信任与制度信任、普遍信任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安全感、生活水平与网络媒介对于三类信任没有显著影响;省份市场化水平与省份GDP增速对农村女性特殊信任没有影响,却对农村女性普遍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省份GDP增速对农村女性制度信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淑娴  刘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明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着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落实情况,笔者选取了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进行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的专项调研,共发放问卷389份,回收381份,有效问卷367份,有效问卷数占94.3%。结果发现,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还存在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琦  
根据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文章将心理认同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研究心理认同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意义。认为应通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唤醒学生的本质力量、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体共识,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第一课堂的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立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70年的变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轨迹的梳理总结,运用间断平衡理论的长期视角分析该政策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从1949年到1965年中央集中模式的平衡期、"文革"时期激进变迁模式的间断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集中与地方自主相结合的渐进平衡新时期。这一演变过程呈现出明显的由平衡到短期间断再到长期平衡的演进脉络特征,而且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也呈现出较强的吻合性,充分体现了教育、人与社会发展之间内在的紧密关联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虎  代宏丽  
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多处在民族地区并集聚大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较为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指中华各民族特别是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间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众多差异中又有重叠的共识,这些重叠共识就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公认价值追求,就是少数民族一切生产生活的动力之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互促,前者为后者提供养分,后者为前者指明方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