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0)
- 2023(6051)
- 2022(5197)
- 2021(4958)
- 2020(4171)
- 2019(9599)
- 2018(9385)
- 2017(18280)
- 2016(10361)
- 2015(11594)
- 2014(11636)
- 2013(11131)
- 2012(10087)
- 2011(9074)
- 2010(9011)
- 2009(7759)
- 2008(7560)
- 2007(6804)
- 2006(5920)
- 2005(5150)
- 学科
- 济(38995)
- 经济(38843)
- 业(24970)
- 管理(24922)
- 企(21182)
- 企业(21182)
- 方法(20048)
- 数学(16257)
- 数学方法(16113)
- 中国(15585)
- 贸(12233)
- 贸易(12233)
- 易(12025)
- 财(11752)
- 农(11076)
- 出(10999)
- 理论(8909)
- 业经(8486)
- 学(8299)
- 地方(7867)
- 口(7862)
- 出口(7858)
- 出口贸易(7858)
- 制(7053)
- 技术(6872)
- 和(6798)
- 农业(6744)
- 教育(6121)
- 务(5865)
- 财务(5857)
- 机构
- 学院(136710)
- 大学(135788)
- 济(55163)
- 经济(53942)
- 管理(49047)
- 研究(46976)
- 理学(43004)
- 理学院(42427)
- 管理学(41564)
- 管理学院(41306)
- 中国(32453)
- 科学(27932)
- 京(27425)
- 财(27077)
- 所(23763)
- 农(21962)
- 财经(21758)
- 研究所(21512)
- 江(21083)
- 中心(20839)
- 范(20599)
- 师范(20449)
- 经(19900)
- 业大(19216)
- 经济学(18274)
- 农业(17059)
- 北京(16907)
- 院(16822)
- 经济学院(16543)
- 技术(16394)
- 基金
- 项目(93840)
- 科学(75635)
- 研究(70208)
- 基金(69364)
- 家(60437)
- 国家(59869)
- 科学基金(51120)
- 社会(47441)
- 社会科(43796)
- 社会科学(43781)
- 基金项目(36539)
- 省(36290)
- 教育(36044)
- 自然(31921)
- 划(31475)
- 自然科(31265)
- 自然科学(31258)
- 自然科学基金(30744)
- 编号(28536)
- 资助(28080)
- 成果(22998)
- 部(22690)
- 重点(21582)
- 课题(21013)
- 性(20086)
- 教育部(20064)
- 发(19992)
- 国家社会(19378)
- 创(19029)
- 人文(18851)
共检索到204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光明 马雪鸿
社会关系、职业认同、城镇生活适应性都是影响新疆维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对城镇维族务工人员的调查,获得了605份有效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发现:维族青壮年劳动力主要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职业认同感比较强。但饮食习惯、汉语交流的困难严重阻碍他们长期务工。清真生活困难,降低了城镇适应性;汉语交流困难,导致务工技能提升困难。因而拓宽亲情网络渠道,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汉语交流水平,主动融入城镇生活,是稳步推进维族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云彦 褚清华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轨迹可以发现,职业流动促进了其能力形成,这种能力对促进城市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进城务工人员比较务实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期望,本文运用湖北、河南3县的调研数据,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家庭禀赋、流动特征对外出务工人员实现非农职业转换的能力形成影响显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等职业上升的能力形成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不同代际进城务工人员在职业流动过程中的能力形成路径截然不同,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多是依赖正规教育或技能培训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积累,而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多是传统手工业技能在城市的再运用...
关键词:
职业流动 能力形成 社会融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涛
文章通过抽样调研昆明市异地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阅读现状,揭示其在阅读时间、内容、手段、场所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从文化、经济、阅读环境、公共图书馆服务等视角分析造成少数民族务工人员阅读贫困的具体原因,并从唤醒阅读意识,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关注家庭阅读,企业、社会共同协作营造阅读氛围等层面探讨阅读救助具体措施。
关键词:
务工人员 阅读贫困 阅读救助 少数民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梓桢 刘凤至 马凯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大多都是从制度角度讨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的"边缘人"状况。文章以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适应性进行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比较,发现个人原因也是影响其城市适应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个人因素的分析,旨在使其从心理上摆脱"弱势群体"的影响,以提升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积极主动的融入城市生活。
关键词:
城市适应性 制度因素 个人因素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江
本文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在政策和日常管理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 创业 民工荒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时空 陶迪
呼和浩特市是全国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我国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典型地区。选择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中人数较多的蒙古族进城务工人员,从国家通用语言促进其融入城市生活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第一语言、语言文字熟练程度、使用频数、使用态度、语言文字提升意愿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其融入城市生活的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对策:一是以做好语言政策宣传教育为基础,增强国家通用语言认同力;二是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增强国家通用语言运用自觉力;三是以创新国家通用语言表达方式为途径,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认知力;四是以拓展城市国家通用语言公共服务为举措,增强国家通用语言运用自信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明明 李光明
我们利用乌昌地区三个行政市180余份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因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就业过程中的其他歧视性政策和行为、务工中的保障制度和个人特征中的饮食习惯的适应状况对其决定是否务工的影响最大;制度摩擦力中的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个人特征中的对外出务工的观念和城市拉力中的城市务工的工资满意度影响次之。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语言沟通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乾 周兴
通过设计一个收入差距跨期动态分解法,采用非条件分位数估计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1989~2009年间城镇职工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差距的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89~2009年期间两者收入差距显著扩大,但在不同分位数上两者收入差距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此期间歧视对两者收入差距的贡献趋于下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贡献持续增大,教育水平的贡献在收入分布低端趋于上升,而在收入分布中高端趋于缩小。20世纪90年代两者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是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歧视的加剧,而2000年以来两者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加剧。降低劳动力市场分割、提高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消除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是未来降低两者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城镇职工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雪 张广胜
学界较少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选择。运用前景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择业行为。理论分析表明,行业风险程度和社会网络质量决定了个体的就业选择。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就业风险和社会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部门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就业风险是就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亲朋乡邻等传统关系网络对务工人口就业选择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但由于网络质量水平不高,务工人员所凭借的传统网络对于其职业上行流动帮助不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韩炯 李洁
本研究选取391名"内初班"学生为被试,采用AAT问卷测验,考察"内初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内初班"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年级差异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而性别在各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调查同时发现"内初班"学生在学习环境及身心健康方面仍存在适应问题。
关键词:
新疆区内初中班 学习适应性 少数民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瑛
文章利用沿边少数民族外出务工调查数据,考察同乡聚集对少数民族外出务工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信息资源优势、居住成本分摊与人力资本补偿渠道,同乡聚集有助于沿边少数民族外出务工的收入增长,但不利于职业社会地位的获得。同乡聚集规模的"倒U形"收入增长曲线与"U形"职业地位获得曲线得到实证支持,但同乡聚集规模的收入增长效应较为平缓,且作用有限,而同乡聚集规模的内卷化倾向会将沿边少数民族推入城市中社会地位偏低的职业。同乡聚集的收入增益平缓与社会分层内卷化的作用叠加,制约沿边少数民族外出务工者更深地融入城市。促进沿边少数民族城市融入应减少对同乡聚集效应的过度依赖,需要政府、社会与个体合力强化社会融合,消解同乡聚集的分割性同化负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波 高艳云
文章以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家庭成员联系紧密程度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山西临县1200户农户调查数据对构建的广义比例优势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地理距离对家庭凝聚力存在冲击作用,地理距离减弱了外出务工人员回家频繁程度和给家里寄钱频繁程度;(2)留守妇女和儿童,有助于增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家庭成员联系紧密程度,而留守老人则恰恰相反。外出务工现象将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核心家庭化,夫妻关系将成为维护家庭团结的主要因素;留守老人获得外出务工子女的生活照料将逐渐减少,依靠子女赡养将逐渐转变为依靠自身、配偶和社会养老。
关键词:
家庭凝聚力 地理距离 留守家庭 比例优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艾云航
生产要素流动为贫困地区增加经济生长点———赣州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调查艾云航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地区充分发挥毗邻广东、福建地理优势,有近百万农民到粤、闽沿海地区打工。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经过打工的磨炼,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广交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波 高艳云
文章以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家庭成员联系紧密程度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山西临县1200户农户调查数据对构建的广义比例优势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地理距离对家庭凝聚力存在冲击作用,地理距离减弱了外出务工人员回家频繁程度和给家里寄钱频繁程度;(2)留守妇女和儿童,有助于增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家庭成员联系紧密程度,而留守老人则恰恰相反。外出务工现象将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核心家庭化,夫妻关系将成为维护家庭团结的主要因素;留守老人获得外出务工子女的生活照料将逐渐减少,依靠子女赡养将逐渐转变为依靠自身、配偶和社会养老
关键词:
家庭凝聚力 地理距离 留守家庭 比例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