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8)
- 2023(9465)
- 2022(8637)
- 2021(8364)
- 2020(6933)
- 2019(16356)
- 2018(16414)
- 2017(32088)
- 2016(17659)
- 2015(20033)
- 2014(20201)
- 2013(20094)
- 2012(18510)
- 2011(16592)
- 2010(16705)
- 2009(15074)
- 2008(14642)
- 2007(12561)
- 2006(11121)
- 2005(9818)
- 学科
- 济(69239)
- 经济(69155)
- 管理(50354)
- 业(48050)
- 企(39703)
- 企业(39703)
- 方法(32060)
- 数学(27601)
- 数学方法(27223)
- 农(19496)
- 中国(17788)
- 财(17369)
- 地方(16528)
- 学(15642)
- 业经(15242)
- 农业(13126)
- 制(12574)
- 贸(12309)
- 贸易(12304)
- 易(11883)
- 理论(11858)
- 和(11481)
- 务(11179)
- 财务(11109)
- 财务管理(11085)
- 环境(10837)
- 技术(10660)
- 企业财务(10484)
- 教育(10298)
- 银(10106)
- 机构
- 大学(250316)
- 学院(248322)
- 管理(101204)
- 济(94185)
- 经济(91922)
- 理学(87675)
- 理学院(86630)
- 管理学(85102)
- 管理学院(84650)
- 研究(82466)
- 中国(60796)
- 京(54267)
- 科学(52901)
- 财(42862)
- 所(42058)
- 农(39102)
- 研究所(38188)
- 业大(37591)
- 中心(37427)
- 江(35636)
- 北京(34786)
- 范(34496)
- 财经(34471)
- 师范(34238)
- 经(31193)
- 农业(30419)
- 州(29954)
- 院(29793)
- 师范大学(27719)
- 经济学(26657)
- 基金
- 项目(171523)
- 科学(133805)
- 研究(126804)
- 基金(123021)
- 家(106864)
- 国家(105953)
- 科学基金(90464)
- 社会(77113)
- 社会科(72841)
- 社会科学(72818)
- 省(66632)
- 基金项目(66440)
- 自然(59830)
- 自然科(58352)
- 自然科学(58340)
- 教育(57943)
- 自然科学基金(57262)
- 划(56615)
- 编号(53179)
- 资助(50782)
- 成果(43874)
- 重点(37939)
- 部(37547)
- 发(36380)
- 课题(36136)
- 创(35131)
- 项目编号(32841)
- 科研(32734)
- 创新(32649)
- 教育部(32114)
- 期刊
- 济(105085)
- 经济(105085)
- 研究(75128)
- 中国(44443)
- 学报(39227)
- 科学(36540)
- 管理(36205)
- 农(36049)
- 财(31573)
- 教育(30209)
- 大学(29280)
- 学学(27249)
- 农业(25185)
- 技术(20895)
- 融(20380)
- 金融(20380)
- 业经(17388)
- 财经(16113)
- 图书(15302)
- 经济研究(15241)
- 问题(14124)
- 经(13565)
- 理论(13563)
- 实践(12617)
- 践(12617)
- 科技(12385)
- 业(12155)
- 技术经济(11765)
- 资源(11508)
- 现代(11390)
共检索到361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利梅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全国上下在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现在进入抗震救灾的第三个阶段——灾后重建。本文以西部少数民族为切入点,分析了这次四川地震中少数民族灾区原址重建和异地移民安置的优劣势,从而提出灾后四川少数民族重建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
灾后 少数民族 移民安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远贵
重建少数民族地区信贷扶持机制的思考中国工商银行湘西自治州中心支行石远贵一、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财政金融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且差距还有拉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勇
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后发赶超与跨越发展,始终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青海少数民族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7%,面临着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困难。因此,加快推动这些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对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英
少数民族地区工业体系主要是在一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从一五计划起,国家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建立工业体系。投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西藏、昌都等地,主要项目为基础设施投资及工业。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加强了对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建设,特别是四川、贵州、云南成为投资最强的地区。国家在这些地区加强了国防科技、交通运输和基础工业、能源工业的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科技发展。经过以重工业为建设中心的一五时期和以军工和军工配套的重工业为主的三线建设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初步形成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勤 陈再蓉
根据在周厚秀、朱京慈研制的临床能力评价表基础上进行修正的评价表,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80名民族高职实习护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民族护生临床能力自评和他评比较,护理沟通能力自评高于他评,护生自我发展能力自评低于他评。研究结论认为,汉语水平是制约民族护生临床能力的瓶颈,临床教学能力是民族护生人才培养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护生 临床能力 职业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保存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文化差异性较大的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新兴旅游产业的能力,致使其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如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等难题的挑战。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居民的广泛参与,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
新时期 民族地区 相关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军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已陷入“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素质过低-经济发展迟缓-民族问题严峻-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政府决策失误-生态环境恶化”的艰难困境,走出困境的未来抉择是:制定科学人口战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摆脱贫困落后;改变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发挥市镇极化作用;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区域发展活力;规范政府行为职能,理顺区域管理机制;选择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军,温军,孙小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翔
一、现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民族识别现已确认的少数民族共55种。 根据1982年7月1日的人口普查数字,全国有少数民族6730万人,占总人口的6.68%。此比例较1964年人口普查结果上升了0.92%,净增2730万人。1986年来全国少数民族约7200万人。1985年末全国少数民族自抬地方省级的5个,地区级的64个,市级的64个,县级的581个;共人口13547.7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852.87万,占自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史成礼,梁守奇,王健
我们研究人口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完整地深刻地认识人口规律,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人口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并实行正确的人口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增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福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外,就50多个少数民族而言,都各有其特殊性。要不要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需要认真进行研究,不能搞形而上学的一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绒巴扎西
“三农”问题是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农村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三个方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察,实 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人力资本 制度安排 城镇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包鑫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满足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薄弱环节也是重要一环。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陷入"独自打保龄球"的窘境。公共性的缺失及对民族文化的非理性认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桎梏。通过探究公共文化服务的逻辑内涵与使命,本文认为应从扩展文化空间、开展文化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文化扶贫、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方面提升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文化自觉与公共精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林 武友德 骆华松 常志有 薛勇军
本文系统概括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总体特点,对人力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求均衡的状态与趋势,通过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反映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效应,并且还对"内蒙古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雪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与文明。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中国总体社会经济制度的有机部分。研究中国经济史不能不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史。明清两代数百年间,以地主制经济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臻于鼎盛并走向晚期,某些地区和生产部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皆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相对而言,从总体来看,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